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整体的性观念状况及其对性知识的需求,并对大学新生及非新生的性观念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某高校817名本科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新生对于某些性观念的接受程度不如非新生;新生中承认性是人的基本需求的比例显著低于非新生,新生倾向于把自慰看成自制力差的表现,而非新生更多的认为自慰是正常需要;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阅读相关的书本杂志以及与朋辈群体的交流,非新生相比于新生,更多的靠书本杂志获取性知识;新生相比于非新生,更希望获得"异性交往"、"性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性知识,而非新生最希望获得的是"性健康"方面的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齿缺损患者行种植修复及残根保存修复两种不同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60例行牙齿残根保存修复的患者为甲组,60例行种植修复的患者为乙组,经过一段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齿修复的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成功率比较,p>0.05,说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齿残根修复保存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残根修复有利于改善患者咀嚼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即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37例),即实验组,观察以上两种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辛伐他汀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64.2%,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均高于阿司匹林组的基本痊愈率22.9%和总有效率70.6%;并且同时治疗12个月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IMT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治疗脑血栓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地延缓动脉的粥样硬化,降血脂,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视性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屈光状态、眼压及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门诊的近视患者1 145例(2 290眼),男698例(61.0%),女447例(39.0%),年龄18~35岁。记录双眼主觉验光、眼压、基于Pentacam的眼前节参数结果,并采用卡洞法确认主视眼眼别。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者右眼主视796例,占69.5%,左眼主视349例,占30.5%,主视眼的球镜度数较非主视眼更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19);主视眼柱镜度数比非主视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0,P=0.011);主视眼中央角膜厚度较非主视眼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85,P<0.001);主视眼前房角较非主视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主视眼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大于非主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8,P=0.005);主视眼眼压较非主视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3,P=0.031)。不同屈光参差度组(0<|ΔSE|≤0.5、0.5<|ΔSE|≤1.5、|ΔSE|>1.5)间主视眼SE较负者与主视眼SE较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6,P=0.007)。结论:注视性主视眼较非主视眼近视程度重,散光程度低,且结构上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内固定与保守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内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修复效果,对比两组骨折复位(Lindahl)优良率及肢体功能恢复(Majeed)评分。结果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indahl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aje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jee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骨折复位质量,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简介:目的比较回、汉族不同的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宁夏地区经市级以上医院病理确诊的回、汉族新发胃癌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初步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即回、汉族胃癌患者的饮食习惯差异。结果回、汉族胃癌患者在吸烟、饮水类型、多吃鸡蛋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饮酒、三餐不定时、豆浆及豆制品及油炸食品等因素在回、汉胃癌患者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回、汉族胃癌的发生与其饮食习惯和传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倡导当地回、汉族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少喝酒,少吸烟,改善饮水类型,少食油炸食品,对胃癌的病因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治疗手段下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生存获益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比分析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40例手术或探查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治疗组)和26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非手术治疗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6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56(21~87)岁。手术治疗组出院时可经口进食的比例、可进固体食物的比例、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多于非手术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30 d内死亡患者3例,手术治疗组有1例死于术后吻合口漏伴腹腔感染、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非手术治疗组有1例死于肿瘤进展。中位随访5(1~22)个月,手术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数为234(7~612)d,长于非手术治疗组89(6~6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手术治疗组的无再梗阻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37(7~456)d,长于非手术治疗组46(6~9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正常分娩和全程陪护分娩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选取了120例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60例,试验组产妇全程接受分娩陪护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分娩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分级指标,临床效果等。结果试验组有51例自然分娩产妇,9例剖宫产,对照组有43例自然分娩产妇,17例剖宫产。试验组产妇疼痛和精神状态比对照组优秀,不良事件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分娩产妇接受全程陪护护理能够提升分娩质量,改善疼痛和精神状态,降低剖宫产几率,护理质量较高,不良事件较少,所以可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