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随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住培带教老师的培养成为医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讲课比赛可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该院讲课比赛的做法、效果和有效经验,供其他医院参考、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士参与桌面推演比赛体验的研究,了解桌面推演比赛对提高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作用,探索灾害护理培训新模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12名参加桌面推演比赛的护士进行进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过阅读、分析、对比,提炼出5个主题:(1)提高参赛护士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水平:认识到护士参与灾害救援的重要性、认识到储备相关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性。(2)提高参赛护士的灾害护理准备度:灾害知识的储备、救援技术的提高,灾害管理能力的培养。(3)提高参赛护士批判性思维及沟通能力:在推演比赛回答问题环节,团队每个选手必须先独立思考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团队3个选手经过快速沟通,形成团队最后的答案,并用合理的语言进行表达,提高了选手的批判性思维及沟通能力。(4)提高参赛护士心理素质:冷静、镇定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处理紧急突发公共事件,参与灾害护理救援的基础,也是缓解护士本身焦虑,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的基础。(5)探索灾害护理培训新模式。结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桌面推演比赛作为一种新的灾害护理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参赛护士灾害护理能力。
简介:双动杯髋关节是由法国Bousquet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一款具有双关节面的仿生假体。它结合了低摩擦原则和大头原则的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大量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显示,双动杯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低、关节活动度好、远期生存率高,对于关节力学失衡、关节翻修或其他关节不稳的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然而,因双动杯髋关节特殊的结构设计,其存在假体颈/内衬缘撞击、内衬锁定缘磨损、假体内脱位等特异性并发症。新一代双动杯髋关节假体进行了股骨颈的凹陷设计和高抛光处理,使用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减少了假体撞击和内衬缘磨损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讨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等。方法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结合免疫组化分析1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背景,管壁增厚,增厚处可见形态、大小较一致的杯状细胞三五成群呈小巢状、腺泡或条索状从黏膜下层起向外浸润性生长,达浆膜层,周围脂肪组织可见粘液。可见神经及脉管侵犯。肿瘤侵及阑尾长度大于2cm。免疫组化CD56(散在+),Syn(灶+),CgA(-),CK(+),Ki-67(15%+)。结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具有类癌和腺癌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较经典类癌更具有侵袭性。Ki67阳性指数对肿瘤分级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3月及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例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HER2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78岁;女性1例,50岁。胃镜活检均诊断为腺癌,肿瘤分别位于胃体和胃窦。镜下见肿瘤细胞团及腺体在胃壁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均可见杯状及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实体小巢、菊形团样及小梁状结构。部分细胞巢中央可见小的腺管结构。例1表现为单纯杯状细胞腺癌。例2中可见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传统腺癌成分。2例杯状细胞腺癌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8/18、突触素,1例表达嗜铬粒素A;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双色原位杂交检测2例HER2基因均未见扩增。结论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方面与原发阑尾的杯状细胞腺癌类似,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诊断的2例阑尾G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均以阑尾炎症状、体征为主。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由胞质富含黏液的杯状细胞和神经内分泌样细胞呈巢团状或微腺样排列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杯状细胞表达癌胚抗原、CK20、CK7 (1例不表达);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Syn、CD56、CgA。肿瘤细胞MLH1、MSH2、MSH6、PMS2蛋白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和10%,β-catenin胞核、p53均阴性。1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到TP53基因缺失。2例均行单纯阑尾切除术,随诊13和17个月无复发。结论阑尾GCA诊断依赖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TP53缺失对阑尾GCA发生、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随着跨性别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其获得社会认同的期望感也愈加迫切。本文从跨性别女性参加2020东京奥运会引起的伦理争议出发,从医学角度探讨跨性别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伦理问题。研究发现:跨性别女性因优于顺性别女性的生理优势,其参与体育比赛一直饱受争议,在精英体育比赛中,国际体育组织不断改进对跨性别女性的医学判定标准,以确保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在普通体育比赛中,跨性别女性参与更加困难,甚至被排斥、歧视、攻击。许多国家、地区立法拒绝跨性别女性参与体育比赛。建议:在精英女子比赛中采用二元性别能够确保比赛相对公平,在普通比赛中应推进多元性别的参与,同时尊重跨性别女性的权利和隐私,也是社会包容和伦理进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