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会馆,是古代某同一行业或同一籍贯的人,在京城或一些城市中自行组织的机构,建有场所房舍,供同行业或同乡人士聚会、寄寓之用,旅外同乡有困难者,会馆往往提供帮助;在外同乡到京城者,往往前往会馆食宿或会友。这种形式创于明代,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如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
简介:1981年10月1日,历经两下三上的首都博物馆,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中正式开放,在不足20500平方米的展厅中,形成了以“北京简史陈列(古代部分)”为核心的基本陈列,并举办了总计约400多个临时性展览,接待观众总计约500万人次。
简介:~~
简介:2007年春节期间,南京郑和第二十代后裔郑宽涛与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郑和第二十代后裔郑宽菽在北京首次相逢,相谈甚欢,郑宽涛以自编的《咸阳世家宗谱》一书和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新编出版的《郑和研究之路》作为礼物相赠,郑宽菽以一套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发行纪念封回赠,两人相约,今后加强联系,共同为郑和研究事业多做贡献。
简介: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入北京,暂时住在玉泉山双清别墅。一天下午,挺凉快,毛泽东从玉泉山独身出来了,在延安、在西柏坡他已经随便惯了,这时,带班的恰好不在,等他回来,毛泽东的屋子空了。警卫门口的岗只知道毛泽东往西去了,别的什么也不知道。报告给警卫科长李树槐,李树槐急了。李树槐叫来
简介:形态各异的新型建筑构成了当代都市常见的景观,对都市建筑空间多重意义的解读使空间研究从地理步入人文。现代空间理论的发展与都市建筑关系紧密,许多建筑不仅承担着使用功能,还是空间理论的对象和实践场所。梳理现代空间研究的理论发展脉络,辨析其间的传承及相互影响,对应北京都市空间案例进行研究,有益于探索空间理论与当代建筑的互动。挖掘其文化意味。
简介:
简介:2009年9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北京大兴康庄墓葬一座,出土了瓷器、银器、铜器、木器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分析,该墓时代为辽代晚期。
简介:北京历史上有三座大桥,丰台区的卢沟桥。西城区的万宁桥,昌平区的朝宗桥。这三座古桥可称北京桥中三老,北京人不知道这三座桥的极少,没走过这三座桥的也不多,但是有关这三座桥的一些逸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故有必要向人们介绍“三老”的一二。
简介:为什么要“打春牛”?按照我国的传统风俗,“打春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反映农民祈求丰收的愿望,二是提示人们,季节不等人,过了春节,紧张的春耕就要开始,大家要及早做好准备。打春牛头象征吉祥,打春牛尾象征四季平安。
简介:说《大公报》人才济济,主要指的是编辑、记者中能人众多。今天回忆起来,真是群星璀璨,目不暇给。说出一些名字,都令人不胜向往:范长江、孟秋江、杨刚、萧乾、朱启平、黎秀石、梁厚甫、张高峰、吕德润、高集、陆诒、李侠文、徐铸成、周太玄、查良镛(即金庸)、唐振常、季崇威、曾敏之、谭文瑞……但这些人与北京《大公报》基本没有关系,有的早在解放前就离开,有的在解放初期离开,个别人在北京《大公报》成立不久后调离。因此,我在这里讲的杰出编采人员,都是在北京《大公报》工作过一段时间,有突出贡献的人。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发现的不同戳记的晚清民初北京十两银锭已达60余种,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的断代。学术界一般只笼统将其年代归为清代民国。现从此类银锭卜打印的各种公议、公估和炉房戳记的不同组合及其他形制特征出发,将这一时期的北京十两银锭分为6种类型,再进一步根据已有回忆录和档案史料加以爬梳和综合分析,
简介:'以历史为借鉴,从身边讲起,从自己所在的地方讲起,一日一事,发人深思,这就是《北京历史上的今天》给首都人民的一个新贡献。'这是侯仁之教授为《北京历史上的今天》一书所写的前言中的一句话。该书由董志新同志主编,是从《北京日报》同名专栏的二千多篇文章中选出365篇编成。据编者说'筛选的主导思想主要是想通过这个新颖别致的形式,帮助读者了解昨天的中国北京
简介:北京丧礼是满、汉习俗互相影响、融合而成的。更确切地说,它是在明代辽东汉族丧俗的基础上加入满族习俗特点而形成的;这个融合体的主要成分是汉俗,满俗特点较少。当然,在融合中仍有各存特点之处。满汉习俗互相影响、融合满族自其远祖肃慎氏始即以渔猎为世守之业,原不似农业民族那样重视"厚葬"。满族将祖先纳入萨玛信仰体系中,视祖与神为一体,不同于汉族"慎终追远"的观念。因此
简介:The"2008BeijingSymposiumonTibetology"washeldattheChinaTibetologyResearchCenterfrom14to17October,2008withtheChinaTibetologyResearchCenterasthemainsponsortogetherwiththeChinaAssociationofProtectionandDevelopment
简介:目前,我国每年出版新书籍22万种之多,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作为中国书业界的三大业务交易盛会之一,被誉为中国书业的“风向标”
简介:“忌讳”顾名思义是指由于习俗,也可能出于成见,人们对语言、行为有所顾忌而产生的禁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国或地区都有各自的忌讳,因此产生了同样的行为、同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被视为忌讳,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却被视为正常现象的情形。
简介:<正>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各民族之间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携手进步的民族关系,各项事业均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但是,1966年,我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即十年“文化大革命”,北京的满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蒙受了灾难,受到了锻炼。
简介:老北京的城垣和城门,是明代永乐年间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历经清代、民国至北平解放至今,已有59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城垣、城门大多已不存在,它们的位置已为现代化道路和立交桥所取代,仅以城垣或城门的名称存在于车站名及路牌上,许多人已不知各城垣、城门的形制及位置了。
清代北京的汉中会馆
1981“北京简史陈列(古代部分)”
北京奥运青海情(组诗)
南京北京郑和后裔喜相逢
毛泽东在北京的几次“走失”
现代空间理论与北京实践
欢庆北京奥运会
北京大兴康庄辽墓
北京桥中“三老”
北京传统风俗 扬鞭“打春牛”
说说北京《大公报》(下)
晚清民初北京十两银锭考
《北京历史上的今天》简介
回忆北京市委党校
老北京丧礼中的满族习俗
北京藏学讨论会综述(英文)
图说“2007北京图书订货会”
北京人的忌讳摭拾
“文革”先后的北京满族人
明清北京城垣和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