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2006年和2014年南京旅游网络结构变化。研究发现:①旅游网络结构分层仍存在,仍然呈现强中心线型结构。但旅游网络密度增强,旅游网络密度由0.35增长到0.41,旅游者旅游线路安排中旅游节点数量也由4个增加至7个。核心成员之间的联结密度有所下降,由0.81降至0.49;核心-边缘区联结度提高,呈现由核心节点向多节点分散分布的特征。②旅游节点不均衡有所改善,旅游流分布更均衡。旅游节点的程度中心性略有下降,2006年旅游节点的程度中心性的均值为5.19,2014年则降至5.04。旅游节点在亲近性指标中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也有所改善。但5A级景区在网络结构中仍承担重要的中介作用。其效率性、约束性、效能大小仍然较高,表明这些核心旅游节点在旅游流中竞争力仍较强,使得这些旅游节点具有不可替代性。③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旅游地日益呈现出多节点多区域的空间布局。不同性质的旅游节点越来越多,新的旅游节点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文化节点成为新的城市文化体验场所,交通节点也对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
简介:许多明史界和国际关系史界的研究者都认为,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最为典型的“华夷秩序”体系。帝制中国的“华夷秩序”体系可谓“春秋公法”,牢牢笼盖朝鲜、琉球和日本,使东北亚诸国诚心向化、恭谨输贡、严守藩封,心悦诚服奉帝制中国为天朝上国。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十分复杂、十分诡谲,“华夷秩序”体系遭到严峻冲击和挑战。日本始终没有承认明代中国的宗主地位,明日关系与明朝关系、明琉关系不可等同视之,有本质差异。特别是日本在十六世纪中叶结束南北分裂后,侵朝鲜、伐琉球,叫板明朝独大地位,俨然在构筑“华夷秩序”之外的“和夷秩序”,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二元的。
简介:作为《新疆通志(1986~2005)·统计章》主体框架的篇目结构,它是全书资料收集整理的向导、分工编写的依据和总纂的纲领,在实际编纂中起着宏观控制与指导的重要作用,既影响编纂进度,更事关志书质量。除了做好篇目结构的设计工作外,在编撰过程中还要坚持"述而不论"的原则,杜绝观点加例子加评论的写法。同时还要改变那种照抄部门的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技术规程、宣传报道、课堂讲义的现象,把握志体,端正文风,力争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志书。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公共文化机构引入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理事会制度被不少地区列为今年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博物馆作为公益类丈化事业单位,按照中央和国家对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法人治理之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明确博物馆的自主权,把行政主管部门对博物馆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决策层,以激发博物馆的活力,而且通过吸收博物馆的外部人员进入决策层,扩大参与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此外,通过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还可以完善博物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文化目标的实现。这是推动我国公益性丈化事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探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都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