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环境权是否是一项基本人权或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学术界虽尚存理论分歧,但将环境权载入宪法文本的国家日益增多。本文以世界193个国家宪法为蓝本,考察环境权入宪的基本状况。从中可知,环境保护是以三种维度进入各国宪法文本的,即作为宪法权利之维、作为公民义务之维与作为国家政策、原则与社会目标之维。通过归纳与总结,本文认为宪法环境权是所有人或公民(国民)享有适于人发展的、良好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和谐的环境的权利,及时、全面获得关于环境方面的可靠信息的权利、参与制定与环境相关的公共决定的权利,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或造成身体或财产损失而要求法律救济并给予赔偿的诉讼权利。环境权纳入宪法之后,在具体实施与权利救济方面可能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

  • 标签: 宪法 环境权 基本义务 国家政策 权利救济
  • 简介:2016年10月13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与上海保监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首次推出海事诉讼保全责任险以及保证函推荐格式文本,并向社会通报双方在合作促进航运保险业改革创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合力助推航运金融创新近年来,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航运保险市场的领头羊,并不断向国际航运保险中心加速迈进。目前,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已成功加入全球最大的航运保险协会组织——国际海上保险联盟,仅2016年上半年,上海船货险保费收入就在全国占比超过三成,其中船舶保险保费收入全国占比达到一半。

  • 标签: 海事法院 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保监局 国际金融中心 责任保险 保险市场发展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外商投资及对外经贸往来的迅速发展,涉外(港澳台)民商事纠纷也随之增多,迫切需要完善涉外民商事法律体系,尤其是长期缺位的指引准据法所必需的法律适用法。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下称《法律适用法》)出台,并于2011年4月1日开始实施,

  • 标签: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商事法律体系 冲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践 文本
  • 简介:<正>香港政府律政司马福善先生的致词各位贵宾:过去15年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不仅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功而欢呼,而且为其法律制度的进步而喝采。在过去这些年里,大量的法律已经颁布实施;司法系统已大大加强;法律工作者已经有了很高的职业标准。虽然普通法体制在1997年以后将继续存在于香港,但是对我们来说,理解在边境另一侧日益繁荣的另一种法律制度仍十分重要。很显然,在中国(内地)的同事也同样乐于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法律和法律制度。

  • 标签: 审判案例 法律制度 现代化进程 香港政府 要览 法律工作者
  • 简介:"可以"一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典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和比例,使得对刑事诉讼法文本中"可以"一词的解释问题,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可以"一词在刑事诉讼法中出现的词频来看,刑事诉讼法中的"可以"一词,除了少数场合表示功能或用途以及允许、许可之意外,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示授权,即,一方面,授予国家专门机关以公权力,另一方面,授予诉讼参与人相应的诉讼权利。这一用词特点与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性质是相符的。但是,"可以"一词的过度使用,可能遮蔽了"权利"的本质,影响到诉讼参与人对权利的正当行使;"可以"一词的表意模糊性,可能混淆权利的不同类型,进而影响到诉讼参与人对权利的正确行使;"可以"一词表意授予公权力时,容易混淆职权与职责,可能导致公权力滥用裁量权。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可以 权利 权力
  • 简介:当下数字艺术德性整体呈现负值,主要因为高碳数字艺术文本的盛行对接受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大力建构低碳数字艺术文本,带给接受者更多强烈而健康的自由情感是遏制高碳数字艺术文本侵蚀、促进人类幸福事业的不二法门.而自然生活的改变阻碍了创作者精神层次的提高和灵感的产生,但如果创作者用心倾听,依然可以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素材,抚慰人的创伤,表达人性关怀,构建低碳数字艺术文本.

  • 标签: 低碳数字艺术文本 高碳数字艺术文本 自由情感 德性
  • 简介:城市和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法治应是城市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中国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城市立法将在地方立法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也将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发挥重要影响。较大的市之立法作为中国城市立法的典型形式和先驱,其相关理论问题应当受到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以往许多学者认为,较大的市之立法权违背宪法,甚至呼吁予以取缔,这种看法有失确当,是对宪法文本的不当解读:较大的市之立法权的合宪性需要结合宪法文本重新加以审视。

  • 标签: 城市立法 较大的市 地方立法 立法权 合宪性
  • 简介:目前我国没有制定统一的《公益征收法》,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范围没有明确规定.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是决定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总额最为重要的因素.各地已有关于集体土地征收的立法,梳理分析这些地方立法文本中关于补偿范围的规定,总结地方立法文本中补偿范围与不予补偿范围的规定.找出地方立法文本规定存在的问题,包括补偿范围立法模式问题、补偿范围过于狭窄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独立补偿问题、房屋独立补偿问题以及迁移费应予补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 标签: 集体土地征收 补偿范围 地方立法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简介: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泰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已取得较大进步,随着宪法文本的变迁,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会更加完善。

  • 标签: 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保障
  • 简介: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经历过从禁锢到自由,然后发生自由异化,再到相对自由(限制)的变迁过程。鉴于目前我国宗教领域的规范状况,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限制规定存在合法性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宪法文本,通常以国家法律、公序良俗、公共利益、政治因素等原则性事项确定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其正当性来源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规范行为的法治理念,并在近代宪政发展历程中为诸多国家所继受。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界限的合理构造,应当消解政治属性,确立法律保留,理顺政教关系,细化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

  • 标签: 宗教信仰 自由 限制 宪法文本
  • 简介:在直接民主审判模式下的古希腊时期,由演说家担任的"演说写手"和"辩护帮助人"未能在法庭辩护的活动中形成一门固定有序的职业,律师职业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和帝国初期,随着诉讼程序的不断发展,陆续产生了由演说家担任的诉讼代表、诉讼代理人和由法学家担任的法律顾问,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他们被统称为"诉讼保护人"。至罗马帝国中晚期,国家公权力对司法诉讼的干预日益强化,执法官的专业化使得法庭演说家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并肩负起法学家的法律咨询功能,还组建了自己的职业团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律师由此正式成为一门职业。这是国家政权认可法治观念、司法诉讼制度不断发展以及法律制度日益完备的历史产物。

  • 标签: 律师 职业化 演说家 法庭辩护 诉讼程序
  • 简介:通过对我国部分法律文本、教育行政权力清单与教育行政机构职责规定的分析,发现我国教育行政权力纵向配置具有同质化特征,地方教育行政权力界限不清晰,横向配置的协同性与社会化不足;部分教育行政权力法律授权不足,教育行政方式以强制性方式为主,教育行政权力内部程序不健全;教育行政权力规范权责失衡。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权力行使,我国应通过立法限制教育行政权力;实现教育行政权力纵向与横向的合理配置;完善教育行政方式与程序;强化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健全教育行政问责制度。

  • 标签: 教育行政权力 教育行政行为 权力配置 权力运行
  • 简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自初创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相关文本、判解与学说共同推动和验证了其衍生与发展。在文本层面,从条文表达、逻辑结构到具体内容,均经历了一个不断嬗替的过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判解层面,平政院、行政法院、人民法院通过判决、判例、司法解释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外来法律与本土文化的对接;在学说层面,学者们在西方学术继受及构筑本土特色方面提供了卓然智慧。行政诉讼的百年变迁表明,其目的已从"富国强兵"转向"控权保权",其模式已从"二元制"转向"混合一元制",其发展逐渐从"全球化"转向"本土化",其运行开始从"立法"转向"司法"。

  • 标签: 行政诉讼 司法判解 平政院 行政法院 行政诉讼法学说
  • 简介:从“依法执政”到“依宪执政”表达了人们对于政府执政依据的更高要求,它实质上是将法律置于宪法的天平之上,是在注重政府行政分支依法执法、司法分支依法司法的观念下,进一步主张立法分支应当依宪立法。本文立基于形式意义的“依宪执政”,以中国现行宪法文本为例,考察了这种意义的“依宪执政”在我国实践中的不可欲性,进而讨论导致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这种难以甚至无法作为形式意义“依宪执政”的依据的原因乃在于立宪思维存在的若干误区。最终,为了使“执政”有可行的宪法文本依据,我们还是不得不回归到讨论实质意义的“依宪执政”的前提上来。

  • 标签: 立宪思维 依宪执政 悖论
  • 简介:对于美国宪政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中国法律人对本国宪政问题的思考。本文指出,美国司法审查基本上被中国宪法学者误解为一种单向度的横向审查,即一种发生在联邦政府层级内的水平审查。但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司法审查史内,司法审查主要表现为纵向审查,即中央对地方的宪法审查。马伯里范式的司法审查实际上并未能真正把握司法审查的意义所在,只有在纵向分权的国家建设视野内,才能发现美国司法审查的历史性意义。

  • 标签: 司法审查 纵向分权 国家建设 宪法司法化
  • 简介:我国第一次在全社会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标志着我国青年发展事业进入新时代,从国家层面上给予青年发展事业更深刻的意义与更明确的指向。从社会学理论剖析解读青年发展规划的文体内容,无论是社会化与个体选择理论,还是政策引导与社会治理理论,都能找到对话点。并且,通过对青年发展规划文本内容的再解构,发现青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要做到文体内容和逻辑体系的结构性分析,更要推动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

  • 标签: 理论视野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文本解读
  • 简介:改革开放的30年,是风起云涌、振聋发聩的30年。30年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浪潮,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席卷了中国大地,最终给中国带来了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30年改革开放艰辛与成就并存的壮丽历程,30年改革开放的思想碰撞与精神状态,需要有真实、客观的纪录。于是,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贵州人民出版社适时出版了以姚远为主编,

  • 标签: 改革开放 人民出版社 突围 述评 文本 历史
  • 简介: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我国愈发重要。德国法作为大陆法系典范,对我国法律体系完善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继受德国法渊源已久,但尚存术语错译和用法不规范等问题,阻碍着我国法律体系在继受后规范化、系统化发展。这一现象与法学相关文本解析、译介的理念及方式不无关系。本文旨在以德国判决书评注性文本为例,探索法律继受过程中法学文本解析的内在层级及相互交叉关系,以期促进继受过程中文本解析与译介的精准,从根源上确保继受的规范与专业,最终贡献于"法治中国"建设。

  • 标签: 法律继受 层次化处理 法学文本解析 法律信息精准传达
  • 简介:思想史研究经常要面对文本与思想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者之间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根据文本而引申和推导思想有可能导致错位和失误;如果只借助“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推测、揣摩和判断,研究基础就更不牢实,于是只能通过关注细节、描述客观和判断审慎来弥补。马克思和恩格斯甄别了格律恩在理解和叙述圣西门及其学说的误解,批判了格律恩不求甚解、断章取义的学术态度。这种批判在今天浮躁的学术界看来仍然振聋发聩。

  • 标签: 文本 思想 理解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