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评估公众参与公共决策面临一系列的理论困境,包括缺乏明确统一的公众参与概念和类型划分、缺乏普遍认可的评估指标体系、缺乏公认可靠的评估工具。基于参与类型界定——评估指标设立——评估工具选择的TCT评估框架能够有效破解评估的理论困境。TCT评估框架包括三个基本要素:首先依据公众与决策者的互动程度界定公众参与的基本类型,其次在公众参与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参与过程和参与结果两个维度构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评估对象并遵循可用性、信度和效度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

  • 标签: 公众参与 TCT评估框架 评估指标 评估工具
  • 简介:“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的扶贫新方略。推进精准扶贫既是一个政治命题、实践命题,也是一个理论命题。一个政治命题: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行。2015年10月16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 标签: 政治命题 扶贫 实践 农村贫困人口 中国人民 全面小康
  • 简介:资本驱动的大规模工业化,使得中国成功跨越低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次大转型。但是,随着原有规模效率模式赖以发挥作用的因素的消失,中国开始步入以城市化为背景的二次经济转型。面对这种趋势,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效率模式的重塑,以内生性替代外生性、以内部化替代外向性、以外溢性替代外部性是二次转型的主要环节。为成功实现二次转型,在物质资本积累和广义人力资本积累之间进行再平衡,致力于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业效率提升,成为城市化新时期的重要路径保障。

  • 标签: 二次转型 城市化 消费结构 效率模式
  • 简介:儒家文化在千年历史流变中的生命力由其所蕴含的内在品性所决定,集中表现在其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理性精神.研究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现实参照.儒家文化所蕴含理性、包容、和合、进取等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和法治、加强统一战线建设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文化资源.

  • 标签: 儒家文化 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 统一战线 民族复兴
  • 简介:传统典故是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也是一则则深邃的案例,更是一段段深刻的思想。它们在历史的流变中,积淀成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传统典故进入高校德育遵循了教育的接受性规律,实现了学术向教学的转化,回归了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体现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情的理解能力和批判的继承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的历史眼光和文明的世界视野。传统典故有效进入高校德育的前提是综合运用知识性考据、义理性发微、观念史考察和伦理学想象,对传统典故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创造性转化。

  • 标签: 传统典故 大学 传统文化教育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在《学习时报》2016年10月24日刊文《应重视司法审判的效益价值》认为,中国当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的现实更需要司法机关在日常审判中关注经济发展,给予政策支撑,实现经济效益。在司法审判中强调效益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追求法治不能脱离人类幸福的终极效益。二是司法的公平和效率并不能完全涵盖司法效益追求的价值。三是坚持司法为民理念需要我们考虑并强化效益价值

  • 标签: 效益价值 司法审判 发展中国家 最高人民法院 《学习时报》 党组副书记
  • 简介:微文化以高效快捷的微传播、全民参与的微创作、碎片多元的微内容、公共参与的微言行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青年一代,带来性格张扬下的人格沦陷、碎片阅读下的文化祛魅、主体缺场下的价值迷失、群体极化下的认同危机等后现代风险。实现微文化的价值引领必须要主动融入,建好叙事场、构建引力场、引导舆论场,牢牢占领微文化的主阵地;通过需求导向,宣传思想教育生活化、政治参与活动良性化、网络沟通交流互动化,契合微主体的主诉求;结合生态治理,培养“理性人”、形塑“自己人”、做好“把关人”,掌控把握微空间的主导权。

  • 标签: 微文化 特征辨识 风险诠释 价值引领
  • 简介:空间正义是对社会空间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它通过相应的价值指引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成果国民共享,符合并体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取向。其中,平等原则和差异性原则,两者的生成与运动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空间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空间正义在规范性上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性、丰富性和流动性的社会空间;要求关注普通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空间福利保障,对由于个体主客观诸多因素带来能力差异导致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进行补偿。唯有这些核心价值取向都得到应有重视与合理安排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公正与和谐的社会。

  • 标签: 空间正义 平等 差异性 核心价值观
  • 简介:网络的出现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虚拟环境,它拓展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引发了各种思想价值理念的碰撞。传统道德规范在规范网络行为中遇到了标准不够明确、规范手段不够有效和维度过于复杂等问题。应从道德标准建立、关键节点把握、主体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网络道德。

  • 标签: 网络 道德 策略
  • 简介:戒毒人员既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同时也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心理上较为脆弱和消极,因此他们不愿正视自己因吸毒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家庭治疗强调把个人放置在整个家庭中去了解并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社区中的家庭治疗强调联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来帮助戒毒人员,根据我国社区戒毒发展的实际,通过理论探讨家庭治疗在戒毒中的应用很有必要,因此,家庭治疗对未来我国社区戒毒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家庭治疗 社区戒毒 理论探讨
  • 简介:作为影响力极广的社会思潮。民族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深度参与人类历史活动.它是民族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阐释的角度众多、观点繁杂,其中最基本的认识框架是从概念界定、理论诉求和发展历程角度理解民族主义。该认知框架主要是,在概念认知方面。沿着民族、民族认同,到民族国家的思路认识民族主义内涵和外延;在理论诉求方面。重点阐释其核心主张和观点;在发展历程方面.阐释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扩张阶段、演变阶段和多元发展阶段。这个认识框架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勾勒出了民族主义的基本面貌.奠定了评析民族主义的基石。

  • 标签: 民族主义 概念认识 理论诉求 发展历程
  • 简介: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丰富了党的指导理论、充实了政党思想建设的内容,并发展了思想建设的方式。

  • 标签: 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 党的思想建设 理论创新
  • 简介:“国家自主性”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概念,它表明国家重新进入政治研究的核心视野中。西达·斯考契波(ThedaSkocpol)的国家自主性理论是在对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批判的基础上来进行构建的。其以现实主义、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视角,在宏观层面剖析出国家的强制性特征、国家利益以及国家能力等要素,从而证明国家具有“潜在自主性”。斯考契波打破了传统国家研究的社会中心主义视角,将国家作为自主实体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 标签: 斯考契波 国家自主性 国家强制性 国家利益 国家能力
  • 简介:抗日战争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有毛泽东的科学军事理论指导。从敌强我弱、敌小我大的中日基本国情出发,毛泽东做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预测和游击战具有战略地位的判断;还指出,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具体形式是实施敌后游击战,而开展游击战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打一场陷敌于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国共两党领导人虽然都提出了游击战方针,但由于在代表谁的利益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 标签: 毛泽东 抗战军事理论 抗战胜利
  • 简介: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在新制度主义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释了“西方世界的兴起”,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也有广泛的适用性。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其变迁的原因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改革开放面临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中的制度变迁对于进一步推动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摆脱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不断推动制度的创新。

  • 标签: 制度变迁 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 简介:梳理中国法治模式理论,有'外来型抑或本土型''政府主导型抑或社会促进型'和'法律主治型抑或综合治理型'三组主要讨论,与之对话、反思后认为,中国法治模式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中国法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张力,应选准宏观民主实践和微观权力机制为着力点进行创造性转换。法治模式建构不是用来证明本土传统的可靠性,也非论证外国法律资源的优越性,而是能从法律视角解决自身现实社会争端。如果忽视自身民主实践和政治特色,那么某种'法治模式'形成的同时,也可能是自己真实法治实践的结束。权力'协同化'、民主'集中化'的民主生态是法治中国理论探讨的特质所在。

  • 标签: 民主集中化 权力协同化 法治中国 法治模式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由"地域性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发展逻辑,从"世界历史"理论的主体维度、客观维度、历史维度、空间维度、实践维度观照当代中国的开放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开放发展的价值、观念、战略、布局、策略。

  • 标签: “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开放发展理念
  • 简介:政治信任贯穿于整个政治系统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对于政治系统有重要的作用。政治信任同政治合法性、社会资本、治理绩效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政治信任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础,是政权正常运转以及执政党执政地位巩固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的政治信任差序型状态明显,但信任占主导地位,政治信任在结构上呈现出多重非均衡性特征。影响政治信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分配不公、公职人员腐败、公共服务绩效偏低。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公众政治信任。

  • 标签: 政治信任 政治合法性 社会资本 国家治理
  • 简介: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人民期盼的直接回应和郑重许诺。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全会对共享发展理念所做的阐述紧扣民心、内涵丰富。

  • 标签: 共同富裕 全会报告 中等收入陷阱 人类社会 民族复兴 历史过程
  • 简介: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态度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态度改变理论为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的改变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态度改变理论,可以从侦查讯问人员的自身素质、说服的方式和犯罪嫌疑人的个体特征三方面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拒供态度,形成良好的认罪态度,最终顺利地作出自愿的供述。

  • 标签: 态度改变理论 侦查讯问 说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