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日本引进的可用于定向、定量、定位注浆加固的地质整治新技术--二重管无收缩WSS注浆技术。通过高压双液注浆,对土体进行改良,并将注浆范围重叠,在隧道周围形成防水帷幕,从而达到注浆加固的目的。

  • 标签: 注浆 加固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转体桥正逐步向着大吨位和大跨度的方向不断发展,核心装置球铰支座的施工质量和安装精度成为转体施工控制的关键。该文采用MIDAS FEA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了转体系统的力学计算模型,对受力状态下的转体系统受力进行研究。提供一种在转体系统安装施工方法来提高控制安装精度,以保证后续超大吨位转体过程的安全稳定性,本文以某2×85mT构转体桥为工程背景,对双模多通道自检测支座在转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 标签: 转体施工 双模多通道自检测支座 转体系统 安装精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夏季植被状况与不同生态区增暖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中国植被覆盖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1982年以来,植被稀疏的干旱生态区是夏季增暖最明显的区域,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增速大都位于0.6~1.0°C/10a,而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达到0.8~1.4°C/10a,明显高于中国其他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夏季气温的变化与其所处地区的植被疏密程度之间存在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快速增暖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区,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夏季平均最低气温上最为显著。不同植被覆盖区中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受NDVI变化带来的地表反照率和云量变化的影响,但各生态区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植被稀疏的干旱生态区,植被减少,引起地表反照率增加,感热输送增加而潜热输送减小,加速了该地区整体的增温速率;而在植被茂密地区,植被增加造成地表反照率减少,同时由于蒸发冷却,其整体增暖幅度缓于植被稀疏区。所以,植被活动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干旱生态区的陆面过程上,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收支的显著改变放大了干旱生态区的增暖速率。

  • 标签: 夏季气温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变暖趋势 干旱生态区
  • 简介:摘 要 结合春熙路与银石广场消防疏散原则,对成都地铁换乘站与商业通道接驳工程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设计探讨。针对物业通道消防设计与地铁消防设计中防火防烟分区、灭火和人员疏散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区域的消防接口联动程序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统一的消防设备联动控制,为以后的地铁换乘车站商业通道接驳的消防系统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联动控制 消防疏散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商业通道
  • 简介:为了评价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的影响,开展了遗迹化石(Skolithos,ThMassinoides,Planolites,Zoophycos和Phycosiphon)和遗迹相(Skolithosthos,Croziana和Zoophycos)的计算机模拟。为了测定潜穴之间的连通性,模型的体积有数字建模的遗迹化石随机占位。垂向和横向的相互连通概率与生物扰动作用的强度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生物成因的流动网络是在很低的生物扰动强度下发育的,也就是介于10到27.5%-C间的生物扰动作用(BI-2)。但连通的有效性是由潜穴的结构控制的。就全部遗迹化石和遗迹相的模型而言,不管遗迹化石如何定向,在0到10%的生物扰动作用范围内都可以实现穿越沉积物体积的水平和垂直的连续连通性。在地下的水层和油气储层中,生物扰动作用的存在可以明显影响流体流动。特别对潜穴的渗透性要高于周围沉积物骨架的海相沉积岩而言,较高程度的三维连通性可以产生通过岩石的优先流体流动通道。识别这些流动通道有可能优化资源的开采,也可能有助于增加原先解释为非储层岩石所提供的储量估算。

  • 标签: 计算机模拟 生物成因 扰动作用 流体流动 渗透性 孔隙度
  • 简介:2001年12月12日由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主持,在杭州市对浙江省第一测绘院承担并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监理的“杭州湾交交通通道工程首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量”专题项目进行了专家评审,由宁津生(工程院院士、教授)、许厚泽(中科院院士、研究员)、蔺延文(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高工)等8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听取了项目的专题报告,

  • 标签: 控制网测量 专家评审 专题报告 通道工程 杭州湾 高程
  • 简介:美国墨西哥湾海上广泛存在油气苗,利用这些油气苗可以把含油气系统和成熟度的成图范围扩大到井控范围以外很远的地方。海底下落取心(secbottomdropcores)分析以及海面浮油成像充实了埃克森公司对烃源岩、成熟度以及烃类运移通道所作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我们的方法包括通过2-D和3-D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一个区域地质框架,识别潜在烃源岩并进行成图,确定烃类进入油气藏的可能运移通道并识别地震一振幅异常。分析了2000多个油层油样、600个气藏天然气样和3000个海底下落取心的烃类组分,分析结果有助于约束烃源岩的特征,如有机质类型、沉积相、成熟度及地层年代(在某种程度上)。在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东地区完整的地层剖面。钻井已钻遇深部的烃源岩层段。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西,已在陆上地层以及海上刺穿岩丘的上覆地层中采集了富含有机质的对比岩层的样品。将这些资料综合到一个区域性地质框架中,从而为解释舍油气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上重大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均源自下第三系(以始新统为主)、上白垩统(以土仑阶为主)和上侏罗统(以提通阶为主)烃源岩。所有类型的始新统石油(海相、过渡相和陆相)都已进行过油~源对比,并且与始新统三角洲体系的古岩相分布一致。始新统生成的油气普遍分布于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大陆架上,并同时向陆上和得克萨斯大陆坡延伸。土伦阶生成的石油已与海上烃源岩(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东)和陆上烃源岩(如塔斯卡卢萨和吉丁斯走向带)进行了油-源对比。在地震图像上该层段变薄,而且指相石油消失,据此我们认为此类烃源岩向盆地方向尖灭。墨西哥湾大陆坡上部的高含硫油和伴生(同生)气源自提通阶烃源岩。这一时期富含�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墨西哥湾 运移通道 地震成像 油气苗 系统分析
  • 简介:摘要湿陷性黄土区高填路段涵洞、通道基底压力大,地基承载力低,湿陷变形量和压缩变形量大,采用常用的灰土垫层法、强夯法和灰土桩挤密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实践验证振动沉管法施工工艺的水泥粉煤灰碎石高粘结强度桩是理想的处理方案,本文推荐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作为该处理方案的计算参考。

  • 标签: 高速公路 高填路段 涵洞通道 湿陷性黄土地基 处理方案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不断增加,含光热电站作为一种高效的多能源互补系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光热电站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以及与电力系统的有效融合,本文探讨了直流通道在含光热电站系统供热期协调调度中的作用。研究通过分析源侧光热电站与EH联合运行机理,建立了网侧直流通道协调优化模型,并对源网调峰灵活性进行了耦合机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系统不确定性处理与联合运行优化模型,以提高含光热电站在供热期间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本研究旨在为光热电站与电力系统的协同运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 简介:依据红外分光计(InfraRedAtmosphericSounder,IRAS)光谱通道特征,发展了基于IRAS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式。以大气分子吸收光谱数据集(HighresolutionTRANsmission,HITRAN)2004为初始谱线输入资料,利用该模式模拟计算IRAS在CO2吸收带的10个通道辐射率测值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并对比了其与大气温度和水汽、O3等气体浓度误差对辐射率测值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探测大气CO2浓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RAS的通道4最适于用来监测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当CO2体积混合比浓度变化在10×10^-6时,对应的辐射率变化同仪器等效噪声辐射率相当,所以IRAS在理想状态下,最高可分辨的大气CO2浓度变化约为10×10^-6。

  • 标签: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探测 CO2浓度 可行性
  • 简介:摘要:5G 通信网络当前,5G 技术无疑堪称最为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5G 网络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拥有更高速率、更大带宽以及更强能力的空中接口技术。如今,它已然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面向业务应用和用户体验的智能网络,为新时代科技带来更多可能;5G Advanced (5G-A)引入了通感一体化技术,这是一种集成了通信和感知功能的技术,能够使通信基站具备环境感知能力,这对于深中通道在海域监控等应用场景极为有用。

  • 标签: 深中通道 5G 通信 5G-A通感一体技术 通信公网基本框架 电源配套 杆塔配套 外电引入 传输配套 隧道室分
  • 简介:基于1990—2015年世界前20个排放大国碳排放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主要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得出大多数国家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量和GDP的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世界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发展中国家则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研究结果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问题上的阶段性特征,碳减排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发达国家。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关于要求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提出大幅减排目标的诉求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特征,可能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律。发达国家基于历史排放责任、发展阶段和能力,都应该带头开展减排行动,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国际气候治理需要根据并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特征,形成国际合作制度安排,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协同。

  • 标签: 排放大国 CO2 GDP 格兰杰检验 气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