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化合物的使用情况,为修订我国食品营养强化使用标准及完善其配套质量规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使用标准》食品分类体系,于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采集我国市售各类预包装食品样品3760份(不包括13.0特殊膳食用食品以及12.01盐及代盐制品等),分析其中各强化的化合物来源,统计各强化化合物的使用频次。结果从3760份调查样品中分离出强化食品样品489份,所有强化化合物的累计使用频次2689次,在GB14880-2012附录B及其后续增补公告的133种强化化合物中,52.6%(70/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高于1次,但也存在47.4%(63/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为0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47.6%(30/63)的化合物没有相应的质量规格标准,52.4%(33/63)的化合物尽管有配套质量规格标准,但可能由于强化成本较高、产品不易保存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也很少使用。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化合物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规格标准现状,为GB14880-2012的修订提供资料支持,对于没有质量规格标准的物质,建议在标准制定时尽快完善,同时也建议在GB14880-2012修订时进一步评估现有的化合物名单。

  • 标签: 营养强化剂 化合物 食品安全标准 调查 预包装 食品
  • 简介:中国食品添加和配料协会防腐-抗氧-保鲜专业委员会2015年行业年会于2015年9月22日至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全国食品防腐-抗氧-保鲜的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媒体的72位代表参加了年会。中国食品添加和配料协会理事长齐庆中、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薛毅、副理事长杜雅正、副秘书长孙瑾和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防腐-抗氧-保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唐春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副主任委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食品添加剂 食品防腐 保鲜剂 抗氧 协会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地区肉鸡养殖环节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初步揭示山东地区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规律和特征,为该菌的分子溯源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地区2000—2012年肉鸡养殖场分离的42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两种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PFGE方法可分为34个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60%~100%,带型比较分散,未发现绝对优势的带型;MLST方法得到18个序列型(ST),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耐药性结果显示,42株菌均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AM)、复方新诺明(SXT)和氧氟沙星(NOR)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62%、92.86%和90.48%。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谱较广,耐药现象比较严重,菌株基因呈多态性,菌株分布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对2006—2009年上海市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食品分离株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及S.aureus的流行特点。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4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发现49株食品分离株中有19株含有肠毒素基因,16株含有传统肠毒素SEA和SEC,且SEC占93.8%,并检测到新型肠毒素SEG、SEI、SEJ和SEH。PFGE法基因分型显示5株菌不能被分型,其余44株可分为28个基因型,表现为基因型的多样性,且分离自不同时间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应加强食品中S.aureus的监测分析,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对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样品进行电喷雾质谱测定,初步确定其一级结构。方法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检测方式正离子;质量扫描范围m/z150~1000;干燥气(N2)流速5arb;雾化气(N2)压力35arb;毛细管出口电压4.5kV;碎裂器电压100V;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碎裂器电压为35%;碰撞气流量为电子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样方式:流动注射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结果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初步测定重组BMP样品的一级结构为H-Lys-Gly-Asp-Glu-Glu-Ser-Leu-Pro-OH。结论该方法能够初步测定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一级结构,为实验室生物工程菌构建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

  • 标签: 生物活性肽 食品感官肽 电喷雾质谱 一级结构
  • 简介:传统食品工业主要使用单糖和非功能性双糖作为甜味,如蔗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果糖等。这些糖类物质含有较多的热量,如摄入量过多,易引进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龋齿等疾病,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开发、利用新型甜味有着广阔的前景。近年来,食品工作者已开发研制出许多新型甜味,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功能性新型甜味;二是高甜度的新型甜味。这两类新型甜味,都是低热值、不会引起龋齿和血糖升高,弥补了传统甜味的不足,有些产品已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新型甜味剂 食品工业 应用
  • 简介:珊瑚是由珊瑚虫的外骨骼沉积而成,其碳酸钙含量高达95%左右。并含有丰富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元素。经过煅烧分解,再配以促进钙质吸收的混合氨基酸,可以作为人体钙质及微量元素优质安全的供给源。

  • 标签: 珊瑚 氨基酸 钙强化剂 食品 制备方法
  • 简介:纳他霉素是26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一种,主要由3种链霉菌产生,分别是恰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chattanovgensis)、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natalensis)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gilvosporeus),经发酵、提取、精制获得的具有广谱、双效的生物防腐。它既可以抑制各种霉菌、酵母的生长引起的食品腐败,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防止造成毒素型食物中毒。

  • 标签: 抗真菌抗生素 生物防腐剂 纳他霉素 褐黄孢链霉菌 真菌毒素 大环内酯类
  • 简介:0前言冷饮食品添加的微胶囊化就是利用囊壁物质,将添加作为心材包裹在微胶囊中,被包裹的冷饮食品添加通过囊壁上的微孔慢慢向外渗透、扩散。经过微胶囊化技术处理的添加具有以下优点:1)改变物体状态,将液体转化为分散性较好的粉末,便于运输和使用;2)增...

  • 标签: 冷饮 食品添加剂 微胶囊化技术 制备方法
  • 简介:为探讨柠檬酸的毒性,进一步研究儿童饮料中毒的原因,对毒理实验受试小鼠采取柠檬酸灌胃30d,摘眼球取血,测定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钙、磷、糖的含量,证实了柠檬酸对肝脏的影响,结果还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柠檬酸毒性不同,有的属于低毒,有的属于无毒.

  • 标签: 小鼠 毒作用 观察 毒理实验 毒性 眼球
  • 简介:从今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最大食品添加展,到前不久在哈尔滨闭幕的全国食品添加展,参展商和观众无不是趋之若鹜.特别是连续成功举办多年的上海展会,早已奠定其在行业内的权威展会地位,成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事.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哈尔滨展会 2001年 评价 行业发展
  • 简介:新型功能性甜味──帕拉金糖(Palatinose)耿立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1957年,Weidenhagen和Horenz在甜菜制糖过程中发现一种非蔗糖的“新”双糖化合物,根据工厂所在地Palatine,他们将这化合物命名为Pala...

  • 标签: 功能性甜味剂 帕拉金糖 理化特性 食品添加剂
  • 简介:本文论述了蛋白酶及其与生物催化的关系,重点论述了生物催化氧化酶的分类特征、应用状况和使用过程中的优点与局限性及当前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方法的发展,展望了生物催化氧化酶的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催化剂 工业研究 化学工程 氧化酶 应用前景 蛋白酶
  • 简介:本刊桂林讯:2018年8月10日,协会增稠-乳化-品质改良专业委员会2018年行业在广西桂林市召开。来自国内外食用增稠-乳化-品质改良生产、经营和应用企业,国内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共计10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薛毅、副秘书长孙瑾、协会增稠-乳化-品质改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钟栋教授以及美晨集团等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品质改良剂 桂林市 食品添加剂 乳化 增稠
  • 简介:本刊广州讯:2017年11月19-20日,中国食品添加和配料协会甜味和功能糖配料两个专业委员会在广州联合召开2017年行业年会。会理事长齐庆中、秘书长薛毅、副理事长杜雅正、副秘书长孙瑾,甜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国华、甜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功能糖配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路甲出席了会议。甜味专业委员会和功能糖配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以及来自全国的甜味和功能糖配料行业的生产企业及相关企业、大专院校。

  • 标签: 功能糖 甜味剂 食品添加剂 科研单位 胡国华 食品发酵工业
  • 简介:研究自然发酵及其优势菌(酵母菌)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剖析不同菌属在小米自然发酵中的改性机理及发酵对小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采用0.2g/100mL的NaOH提取发酵后的小米淀粉,研究自然发酵及优势菌发酵后对小米淀粉颗粒特性、结晶度、官能团、分子量、糊化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酵母菌发酵后,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的侵蚀迹象,而自然发酵淀粉颗粒表面侵蚀迹象较轻;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的结晶度较自然发酵减少0.33%;发酵并未改变小米淀粉官能团区的峰位,但特征峰强度减弱,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指纹区图谱消失;未发酵小米淀粉重均分子量为1.5×10^4~5.9×10^5g/mol^-1,自然发酵分子量在2.1×10^4~5.4×10^5g/mol^-1间,酵母菌发酵后支链淀粉长链及直链淀粉比例减少而中间及短支链淀粉的比例相对增加;酵母菌发酵96h糊化温度较自然发酵下降1.07℃,热焓值较上升0.78J·g^-1;回生值较自然发酵下降471mPa·s。自然发酵的优势菌(酵母菌)使小米淀粉的分子结构、糊化及老化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并在小米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标签: 自然发酵 酵母菌发酵 淀粉 分子结构 糊化 老化
  • 简介:本文根据淀粉老化原理及控制途径,以乳化、氧化、酶制剂等在米面制品中作改良试验,最后筛选出由复配方米面制品柔软A、B、C型,均能推迟淀粉老化时间90d以上:冷冻汤圆、冷冻面食基本无裂纹,复水后汤汁清亮,有咬劲,弹性好:面粉挤压膨化休闲食品在真空包装90d内柔软,弹性好,有咬劲:热合包装在120d内柔软,弹性好,有咬劲。

  • 标签: 米面制品 柔软剂 应用 控制途径 淀粉老化 改良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关原因,为完善管理政策提供背景情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24个省、市、区的1440家餐饮业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860家餐饮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160家餐饮业使用了食品添加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共发现使用的食品添加1985种(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275种(次),食品添加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71种(次)。在使用添加的餐饮业中,42.9%采购添加时未索取任何证明,84.8%未配备食品添加荆专用称量工具,94.0%未建立食品添加使用记录,71.4%未设置食品添加固定存放场所。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全适用于餐饮业食品添加的使用,餐饮业对安全使用食品添加认识不足,以至于目前餐饮业的食品添加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应尽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法律法规与标准,并加大培训与监管力度,严防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造成的健康危害。

  • 标签: 餐馆 食品添加剂 研究 参考标准 立法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