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东北蕨类植物计24科51属140余种、变种,是中国北方蕨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根据属的现代地理分布,东北蕨类植物可划分成7种地理成分,其中以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反映了本区系的温带性质。区系中包含了东北亚蕨类植物区系的2个特有属,30个特有种,是东北亚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本区系与周围蕨类植物区系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与朝鲜的共有种多达104种,与日本的共有种达100种,与俄罗斯远东的共有种为81种,与华北地区的共有种72种,与秦岭地区的共有种70种,与蒙古的共有种53种,与西伯利亚的共有种46种,与北美洲及欧洲的共有种各为39种。根据蕨类植物的分布特点和种类组成,将东北蕨类植物区系划分成4个区,即长白、大兴安岭、蒙古、华北蕨类植物区。长白区有蔬类植物124种,东北亚特有成分主要分布于本区,是东北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华北区有蕨类植物87种,喜温喜热成分较多,反映了东北蕨类植物一定的热带、亚热带亲缘;大兴安岭区有蕨类植物43种;蒙古区有蕨类植物近30种,多耐寒、耐旱种类。东北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是很明显的,以长白山为例,海拔500m以下为落叶林蕨类植物带,海拔500—1000m为暗针叶林?
简介: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的沙产业,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表现出一种新型产业所具有的强劲竞争力。这个新型的产业,既是治沙、防沙、固沙、制止沙漠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对这些已有基础事业的开拓。因为它没有把人类在沙漠地区最为普遍并已形成规模的传统种植业、畜牧业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开采业等视为目标,而是将目光转向沙漠区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把增加太阳能固定转化效率作为一种开发方向。正如钱老所说,这就需要运用全部的现代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这样的基础学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建立起知识密集性的农业型沙产业。10年的探索,10年的实践,一个新兴产业按照钱老的设想、依托现代科技平台,俏然崛起。就在这时,国家针对粮食生产面对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水旱灾害频繁三方面的强大压力,根据到2000年,人口增至13亿、粮食产量需要1万亿斤的国情,提出了发展农业综合实力的口号,同时也向沙区提出了要粮、棉、油,肉、蛋、奶的要求。前不久,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林业部全国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基地和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先后召开专家学者研讨会,共同探讨了怎样凭借现代高新技术加速建立沙产业,实现中央提出的要求。今天,在“沙产业”栏目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