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并分组对比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18年9月期间的30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纳入生长发育效果研究,并对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生长发育效果,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手段基础上进行袋鼠式护理,对护理后两组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格发育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挑选我院进行临床试验、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的资护师,并对参与此次研究的资护师进行编组,组员随机分配。将两名较为资深的主管护师担任两组的负责人,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准许进行研究。同时保证两组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运行,并分配专门的记录人员。需对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检查工作质量。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保证新生儿的保温,并对新生儿采血进行检查。同时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对新生儿的口腔、保温、皮肤、睡眠等情况进行检查,定时定人对新生儿护理。研究组采用袋鼠式护理,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出生3d后开展,内容如下(1)营造相对舒适私密性好的空间,稳定室温,播放舒缓的音乐。(2)将新生儿穿好纸尿裤后,将产妇胸前衣物打开,确保新生儿与产妇接触时无衣物遮挡,而后将新生儿放置于产妇胸前,注意将其头部放置于乳房中间,脸偏向一侧,背部及身体需尽量用棉被覆盖避免新生儿着凉出现感冒。放置时护士需进行协助托起前颈部,保持新生儿与产妇最大限度的皮肤接触。并指导产妇托住新生儿臀部,并防止意外发生,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护理期间需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皮肤接触时间,并指导产妇亲吻新生儿头部及皮肤。保证接触时间在1h/次,上午100~1200,下午1600~1800各一次,时间固定。并教授产妇出院后持续采用该护理方式。1.3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儿42d后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包裹头围、体重、身长增长。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0例大于孕龄儿孕妇(观察组)、40例小于孕龄儿孕妇(观察组)和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胎盘组织进行分析。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进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胎盘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中凋亡指数分别为(0.11±0.09)%、(4.18±1.50)%;bcl-2阳性率分别为(2.2±0.8)%、(22.9±0.7)%。大于孕龄儿观察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成滋养细胞中凋亡指数分别为(0.18±0.07)%、(3.78±1.70)%;bcl-2阳性率分别为(3.0±0.8)%、(24.9±0.7)%。小于孕龄儿观察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0.43±0.12)%、(4.53±1.41)%;bcl-2阳性率分别是(1.2±0.8)%、(15.3±0.8)%。即:对照组和大于孕龄儿观察组胎盘中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小于孕龄儿组中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bcl-2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蛋白间具有一致性;细胞凋亡、bcl-2表达紊乱影响着孕妇胎盘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妊娠的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编号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1年后的身体生长情况,及患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生长速度(GV)及预测成年升高(PAH)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龄(BA)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把2020.1-2023.1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从该时间范围内选取到本科室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40例进行研究,通过红篮球分组方法实施分组,研究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方法)与常规组(常规治疗方法),每组20例。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身高、骨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IGF-1、Igfbp-3,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身高、骨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概率1例(5.00%),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儿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而且能够提升患儿身高和骨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上应用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系统的儿童保健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保健。通过定期随访和评估,比较两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干预组婴幼儿在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方面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和疾病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水平。因此,建议在婴幼儿保健工作中加强儿童保健干预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9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GAP-43水平,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GAP-43水平(1.13±0.65μg/L)低于对照组(1.92±0.78μg/L)(P<0.01),其中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血症(LGAP-43<0.5μg/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GAP-43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负相关(r=-0.47/-0.4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P-43水平的降低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与精神分裂症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儿童性早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5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孩、50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孩,再选取同时段50例正常发育女孩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之间的IGF-1差异。结果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及对照组的IGF-1水平为(362.45±109.45)ng/mL、(231.58±81.63)ng/mL和(221.58±86.95)ng/mL,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的IGF-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具有较好的鉴别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蛋氨酸脑啡肽(Met.ENK)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et.ENK作用后肿瘤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PCR法检测Met.ENK作用后细胞内P21,P53基因转录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P21,P16。磷酸R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MTT法结果显示,Met.ENK对SH.SY5Y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在Met.ENK浓度为10-mol·L。时抑制率为40%;流式细胞术证实Met—ENK作用后大多数细胞被抑制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该期细胞数由63.97%变为87.73%;JP21的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3倍,P53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5倍;咒1,P16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磷酸R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Met.ENK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依靠性激酶抑制因子虎1及抑癌基因P5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量,下调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将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于生长周期的G0/G1期,表明Met.ENK的G0/G1期特异性周期抑瘤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该途径产生。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65~72岁,中位数67.5岁,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背部深层溃疡4例,骶尾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髋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小腿溃疡6例,足部溃疡9例(Wagner分级Ⅲ~Ⅳ级)。23例合并窦道形成,2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皮肤溃疡至就诊时间5~7个月,中位数6.5个月。患者如1次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在治疗结束后4周后再次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35例患者共行7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前溃疡面积为18.29~21.51 cm2;治疗后1周溃疡面积为14.48~18.25 cm2;治疗后2周面积为10.65~15.37 cm2,治疗后3周面积为8.18~12.08cm2;治疗4周后溃疡面积愈合速度开始减慢;治疗8周后35例溃疡基本愈合,愈合率为93.3 %。23例合并窦道形成的患者,治疗前窦道体积为4.89~6.84 cm3;21例患者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愈合率为 91.3 %。其中12例在第1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6例第1次治疗后窦道体积明显缩小,经过第2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2例经第3次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1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的患者,在死骨未清除之前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2次后窦道无变化,后经骨科手术清理坏死骨,再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封闭;1例左髋部窦道在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体积无明显变化。另2例在治疗2周后溃疡愈合。结论: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期间运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