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重大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措施仍然是目前研究热点。卒动物模型对于卒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传统和改良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动物模型 方法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无症状性卒认识也逐步加深。无症状性卒在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其病因、发病机制、检查手段、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等研究日益加深,但是对其危害性特别是对认知功能损害关注仍显不足。应给予无症状性卒更多关注,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必要治疗。

  • 标签: 卒中 无症状性 危险因素 认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embolicstrokeofundeterminedsource,ESUS)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卒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26%(52/200例),心源性卒25%(50/200例),腔隙性脑梗死2.5%(5/200例),隐源性卒(cryptogenic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ESUS患者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结论ESUS作为新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检查项目,提高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治疗。

  • 标签: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诊断标准 筛查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术超声显像对颅内病变显微手术定位、实时监测及引导切除应用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对62例颅内病变患者在开颅手术中分别用超声低频或高频探头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了解病灶与周围结构关系,判别病灶大小并进行性质分析。监测病灶切除范围和程度。结果所有病变均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超声图像显示病灶均呈现有别于正常脑组织异常回声区。结论术应用超声引导可准确确定病变,有助于指导术病变完整切除、保护神经功能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较大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术中超声 颅内病变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锁孔入路概念由Wilson[1]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2]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Taniguchi和Perneczky[3]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和岩斜区病变应用

  • 标签: 鞍区 锁孔手术 解剖 临床应用
  • 简介: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操作或采取一定补救措施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基于这种认识与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术神经监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系统功能 手术中 脊髓 神经外科患者 手术操作
  • 简介:颅后窝是神经外科手术相对困难部位,传统颅后窝手术不要求严密缝合硬脑膜,不行骨瓣成形复位,常规放置外引流管。而现代外科微创理念要求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 标签: 颅窝 解剖复位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神经内镜最早在神经外科应用是用来治疗脑积水,之后逐渐发展为治疗颅脑囊性病变[1].随着神经内镜设备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临床经验积累和神经内镜颅内解剖研究深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脑肿瘤 手术治疗 立体定向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血小板凝胶在颅脑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颅脑手术患者120例(凝血机制均无明显异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应用血小板凝胶加明胶海绵用于手术创面止血,对照组单独用明胶海绵进行常规止血。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出血量([35±1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10±12)ml(]P〈0.05)。观察组瘤腔、血肿腔术后渗血量([5±4)ml]也明显少于对照组([20±15)ml(]P〈0.05)。结论可吸收材料血小板凝胶在颅脑手术中有良好止血效果,并且具有很好安全性,配合常规止血材料使用,方便易用。

  • 标签: 颅脑手术 止血剂 血小板凝胶 明胶海绵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NICU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管理,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将护士优化组合分层次使用后,用Mud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N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既稳定了护理队伍,减少了人员流失,又保证了护理质量。结论:分层次使用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现有人力资源,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的。

  • 标签: 护士 配置 管理 人力资源
  • 简介:护理管理辩证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在护理管理应用,与现代护理管理观念相吻合。它将一般哲理融会、渗透于护理管理之中,从中提炼出护理管理辩证思维原则,是实施科学护理管理方法论和理论思维基础。

  • 标签: 护理管理 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方法 现代护理 思维原则 理论思维
  • 简介:儿童卒危险因素及病因与成人显著不同,与成人卒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儿童卒很少见。而与儿童卒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因主要包括脑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镰状细胞贫血和血液系统异常等。虽然儿童卒中发病半较低,但其复发危险率及致残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惠儿及家庭生活质量。本文对儿童卒流行病学、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治疗现状及预防建议做一综述。

  • 标签: 卒中 儿童 危险因素 病因 治疗
  • 简介:NO有着广泛而独特生物作用,既能舒张血管、抗血小板和白细胞粘聚,又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还能充当一种新型信息分子发挥递质功能.最初被作为一种血管调节物质所认识,当时命名为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1987年Palmer等[1]证明,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可解释EDRF生物学作用,并认为两者是等同.

  • 标签: NO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源性松弛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脑胶质瘤干细胞(BGSCs)是脑胶质瘤“种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等干细胞属性。BGSCs很可能为神经干细胞(NSCs)转化形成,或者是初步分化神经祖细胞重新获得了干细胞特性转化而来。BGSCs发现和成功分离是近来干细胞和胶质瘤起源研究重大进展之一,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脑胶质瘤发生、发展,指导制定更有针对性治疗措施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BGSCs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长期以来,关于将急性卒患者血压控制在较高水平还是较低水平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急性卒脑血流与血压变化入手,参考2009年最新高血压及卒诊治指南相关内容,结合近期循证医学证据,就急性卒早期降压治疗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卒中 血压 循证医学
  • 简介:目的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后癫痫发作及其复发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22例卒后癫痫发作患者分组:单次癫痫发作(随访至少6个月只出现1次癫痫发作)组26例,癫痫发作复发(卒后出现≥2次癫痫发作)组96例。观察患者基础情况、卒危险因素、卒类型、癫痫发作类型、发作频次、治疗等情况与复发关系。结果性别、年龄、卒类型、卒危险因素、卒部位以及脑电图改变在两组间无差异。晚发性癫痫发作、部分性癫痫发作以及接受治疗情况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Logistic多元回归提示晚发性癫痫发作是癫痫发作复发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为5.628;95%置信区间为1.237-10.658,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较全面性癫痫发作患者更易复发,比值比为10.50,95%置信区间为1.55~81.97。结论晚发性癫痫发作是癫痫发作复发影响因素之一,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倾向于复发。

  • 标签: 卒中 癫 危险因素 复发
  • 简介:遗传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明确基因与卒相关关系,有利于卒预防、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发展,越来越多相关基因位点被发现,而既往已知基因也对诊疗有新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遗传相关性卒,包括镰状细胞病、Fabry病、遗传性胶原蛋白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近期基因位点多态性相关研究

  • 标签: 遗传相关性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镰状细胞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 简介: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卒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卒患者精神和神经功能恢复,甚至会增加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常规影像学在PSD相关解剖学部位与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解剖环路假说的确立和巩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对PSD进行早期预测,功能磁共振在PSD早期识别上具有优势,为PSD研究提供了支持。

  • 标签: 抑郁 卒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4月~1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患者136例,所有病例均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血管狭窄.63例(46.5%)颅内动脉存在中度以上狭窄惠者作为病例组,73例(55.7%)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人口学因素、既往病史及个人史.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吸烟史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OR=2.631,95%C/1.124~6.160,P=0.026)、脂代谢紊乱(OR=2.255,95%C/1.060~4.797,P=0.035)是颅内动脉狭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简介:  在美国,卒是男性也是女性第三大死亡原因,但性别差异究竟缘起何处至今还悬而未决.女性卒发生一般要晚于男性,某些性别差异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即使经过年龄因素调整,我们仍发现女性卒预后要比男性差,如:女性较男性有更高致残率,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卒后需要护理和照料,在精神和智力方面功能缺损更严重.女性特异卒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应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 标签: 女性卒中 卒中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