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检测胃癌患者,体检时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的血浆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术前胃癌组患者血浆miRNA-10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miRNA-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胃癌患者血浆miRNA-101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血浆miRNA-21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术前血浆miRNA-101、miRNA-2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miRNA-101、miRNA-21可作为胃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胃癌诊断、手术疗效评估的新手段。
简介:背景与目的:以“C-蛋氨酸(11C-MET)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可为脑肿瘤的氨基酸代谢提供重要信息,大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l)和细胞表面抗原4F2重链(4F2hc)所形成的LATl/4F2hc复合物是包括蛋氨酸在内的大型、中性氨基酸的主要转运载体.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脑胶质瘤中11C-MET摄取量与LATl和4F2hc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0例新诊断的脑胶质瘤患者行11C-METPET检查.计算11C-ME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ATl和4F2hc在相同脑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分析11C-METSUVmax、LATl和4F2hc表达水平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C.METSUVmax、LATl和4F2hc表达均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明显增强(P=0.000。P=0.028。P=0.003),在高恶性度胶质瘤中11C.METSUVmax、LATl和4F2hc表达也均明显强于低恶性度胶质瘤(P=0.000.P=0.032.P=O.004):LAT1和4F2h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36);uC.METSUVmax与IATl表达也存在明显正相关(P=0.003),但与4F2hc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366)。结论:11C-MET摄取量以及LATl和4F2hc表达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LATl高表达可能是脑胶质瘤11C-MET摄取量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FLIP和抑癌基因RECK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了解喉癌的生物学行为,并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探讨喉癌手术安全切缘范围。方法分别采用PV9000免疫组化两步法及RT—PCR方法检测38例喉鳞癌组织及距癌组织边缘2mm、5mm、10mm组织中c-FLIP和RECK蛋白的表达及mRNA转录情况,同时取距离癌组织边缘15mm的正常黏膜作为对照。结果(1)c-FLIP和RECK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学分级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2)c—FLIP在伴颈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而RECK则正好相反。(3)c-FLIP表达情况依癌组织→癌旁2mm→癌旁5mm→癌旁10mm癌旁15mm黏膜顺序递减,而RECK则递增。c-FLIP和RECK在癌组织与癌旁5mm、10mm及正常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癌旁2mm处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c—FLIP和RECK两因子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2)c—FLIP和RECK可能都参与了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喉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3)c—FLIP和RECK在喉鳞癌组织中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表明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范围应该包括距离肿瘤边缘5mm之内的癌旁黏膜组织。
简介:目的:探讨ebv-miRNA在低分化NPC细胞株C666-1(EBV+)和CNE-2Z(EBV表达水平随传代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中的差异性表达进而分析其功能.方法:常规培养NPC细胞株C666-1和CNE-2Z,分别提取总RNA并进行质检;RT-PCR检测LMP-1和LMP-2AmRNA的表达以判断EBV的感染情况;miRNA芯片技术检测EBVmiRNAs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差异性分析;荧光定量RT-PCR进行验证;复习文献了解ebv-miRNA调控的靶基因以了解其功能.结果:从C666-1和CNE-2Z两株细胞抽提的总RNA纯度高,A260/A280〉2.0,A260/A230〉2.1,RNA完整性好.C666-1具有比CNE-2Z更高的LMP-1和LMP-2AmRNA表达.ebv-miRNA表达谱的差异分析表明39个ebv-miRNAs中19个在两株细胞显著差异性表达;荧光定量RT-PCR结果证实ebv-miR-BHRF1-1和ebv-miR-BART14*在C666-1中表达升高而ebv-miR-BART8*表达降低,与芯片结果趋势一致;复习文献,EBVmiRNAs功能远不清楚,少数已知的靶基因涉及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免疫反应和病毒DNA复制等方面.结论:ebv-miRNA在低分化NPC中具有差异性表达并广泛参与基因调控.不同NPC细胞中EBVmiRNA表达差异预示着基于ebv-miRNA的NPC个性化治疗的可能性.
简介:目的:研究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激素腹腔注射构建乳腺增生小鼠模型,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隔天1次,共30天;模型组与治疗组腹腔注射苯甲酸雌激素,隔天1次,共30天。造模完成后,治疗组小鼠乳房部涂抹外用中药制剂,每天1次共30天。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变化,乳晕及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E2)、孕酮(P)指标,并取小鼠第二对乳房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小鼠比较,体重、乳晕及乳头直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乳腺增生组织结构明显改善,雌、孕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模型组对比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血清雌激素与孕酮水平来实现的。
简介:目的从转录组水平筛选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为深入研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提供线索。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资源,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从转录水平分析、筛选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聚类。结果获得了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相关显著性排序,分析获得的重要相关基因集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及DNA修复、转录等的调控上,并在其中获得了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代谢及DNA调控领域中的重要节点基因。结论Heatmap图显示获得一簇明显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聚类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和DNA调控等功能上,网络分析获得了KRAS、PPMB、PPP3CA、ATR、WRN、TOP2B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节点基因。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监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l25、CA19-9、AFP)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162例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血清CEA、CA125、CA19-9、AFP水平.结合其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中,56例(34.6%)术后复发或转移,其中术后局部复发12例(7.41%),腹腔复发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13例(8.02%),术后远隔脏器转移31例(19.13%).复发或转移组CEA阳性率为76.8%,高于无复发组4.7%(P<0.05);复发或转移组CA19-9阳性率为60.7%,高于无复发组15.1%(P<0.05);复发或转移组CA125阳性率(39.3%)、AFP阳性率(14.3%),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检测CEA水平预测结肠癌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5.3%;CA19-9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84.9%;CA125、AFP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联合检测CEA和CA19-9,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阳性率为16.7%,术后腹腔复发阳性率为53.8%,术后远隔脏器转移阳性率为80.6%:联合检测两个指标对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96.5%.结论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可预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检测CA125、AFP水平对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意义不大.
简介: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6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5例,接受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方案治疗;单化组31例,接受第三代含铂方案化疗。并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45.7%,临床受益率(CR+PR+SD)为7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4d;单化组有效率38.7%,临床受益率58.1%,中位TTP为89d,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受益率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但联合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治疗2周期后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下降(P=0.000),两组PR、SD的病人治疗后VEGF浓度均下降明显,而PD的病人治疗前后VEGF浓度无明显变化。经沙利度胺干预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的下降与单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沙利度胺与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但未观察到沙利度胺干预能使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下降。
简介:背景与目的:实验证明MMP-9与IL-17可促进各种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发展,但有关MMP-9与IL-17是否共同参与了垂体腺瘤的发生、尤其是否与侵袭性有关,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MMP-9和IL-17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7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IL-17、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和91.7%.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7-4%和57.7%fP〈0.05);IL-1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5%和81.7%,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7.7%和50.97%fP〈0.05)。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IL—17、MMP-9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结论:IL-17、MMP-9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并且共同促进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二者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种族之间胶质瘤患者肿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没有明确。本文探讨新疆汉族和维族之间胶质瘤患者肿瘤MGMT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从2005年至2010年5年间手术后病理确诊胶质瘤的94例患者肿瘤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双盲法读片。对肿瘤病理级别与MGM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的比较分析、汉族和维族患者肿瘤MGMT阳性率比较和汉族与维族胶质瘤患者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相关性的比较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胶质瘤患者肿瘤病理级别与肿瘤MGMT水平相关性分析,胶质瘤患者肿瘤MGMT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0.50〉P〉0.25,);通过对维族和汉族胶质瘤患者肿瘤MGMT阳性率的比较,两民族胶质瘤患者总体表达MGMT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5〉P〉0.10);通过对维族和汉族胶质瘤患者的病理级别的比较分析,维族汉族胶质瘤患者肿瘤病理级别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0.50〉P〉0.25)。结论:种族因素对胶质瘤的MGMT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监测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1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及手术前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术前血清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的关系;分析初始血清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CA125〉35U/ml者72例。5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187);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术前血清CA125≤200U/ml组与〉200U/ml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084);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于≤800U/ml组(P=0.026)。结论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可以作为选择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术前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对选择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时机无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ⅡA型磷脂酶A2(PLA2GⅡA)mRN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评估PLA2GⅡA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病程监测和预后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配对组织(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肿瘤远端切缘组织)中PLA2GⅡAmRNA的表达水平。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3组组织中的PLA2GⅡAmRNA水平的差异及结、直肠癌组织中PLA2GⅡA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①PLA2GⅡA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及远端切缘组织,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癌组织组90.91%,癌旁组66.67%,肿瘤远端切缘组51.52%(P〈0.05)。②女性组、早期组和无转移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的PLA2GⅡAmRNA表达水平比男性组、晚期组和有转移组高(P〈0.05)。结论PLA2GⅡA基因可能参与了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简介: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MTA1的表达水平及在细胞核、细胞质内的定位情况,分析其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结肠癌组织芯片(30例肠癌组织、10例转移组织、8例正常组织)中检测MTA1与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情况,统计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ox2与MT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肠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MTA1细胞质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肠癌组织与转移组织间MTA1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②MTA1在细胞质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3),生存时间〈5年的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细胞质内MTA1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生存时间≥5年的患者组织(P=0.007);③Sox2在肠癌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的表达均与MTA1细胞质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MTA1细胞质过表达提示结肠癌预后不良,这可能与Sox2的过表达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131I不同时间照射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取放射性碘(^131I)水平的变化以及检测是否影响NISmRNA表达。方法:分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GTHW3)培养在DMEM培养基中,应用同一活度(20μCi)的^131I对培养癌细胞进行不同时间(6h、12h、24h、48h)的照射。γ计数仪测定放射性碘(^131I)摄取率。采用RT—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NISmRNA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的放射性^131I照射使甲状腺癌细胞摄取^131I降低;凝胶电泳显示放射性^131I照射24h后GTHW3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照射组各时间点的^131I摄取率及24h和48h的NISmRNA表达与未照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31I照射可使DTC细胞的NISmRNA表达降低,提示^131I照射致DTC细胞失分化及其摄碘能力降低可能与DTC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yfra21-1,评估其变化,所有入组患者随访5年.结果96例肺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者为66.67%(64/96),其中SCLC为64.71%(22/34);NSCLC为67.74%(42/62);SCLC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8.82%(3/34)、55.88%(19/34)及29.41%(10/34);NSCLC患者分别为35.48%(22/62)、19.35%(12/62)及43.65%(27/62);其中肺腺癌分别为45.24%(19/42)、11.90%(5/42)及38.10%(16/42),肺鳞癌分别为18.75%(3/16)、31.25%(5/16)及56.25%(9/16);SCLC局限期分别为0%、15.79%(3/19)及0%,广泛期分别为100%(3/3)、84.21%(16/19)及100%(10/10);ⅢB期NSCLC分别为9.09%(2/22)、0%及11.11%(3/27);Ⅳ期分别为90.91%(20/22)、100%(14/14)及88.89%(24/27);化疗后,SCLC血清NSE降至正常者为94.74%(18/19),NSCLC血清CEA、Cyfra21-1降低或降至正常者分别为68.18%(15/22)及92.6%(25/27);SCLC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总生存期为18.18个月;NSCLC为16.36个月.结论血清肿瘤指标与肺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有关,晚期肿瘤标志物增高,化疗后明显下降,增高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简介:目的明确鼻咽癌铂类同期放化疗疗效与肿瘤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ene1,ERCC1)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科经活检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初治患者,放化疗前通过RT-PCR测量肿瘤组织中ERCC1mRNA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单药同期放化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查,评估疗效,分析铂类药物化疗短期疗效与ERCC1mRNA表达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共78例患者纳入研究且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占65.38%,部分缓解占24.36%,疾病稳定占5.13%,疾病进展占5.13%;有效率89.74%,疾病控制率94.87%。ERCC1mRNA在肿瘤组织的平均表达水平为1.216,患者的年龄、性别和TNM分期与ERCC1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前肿瘤组织中ERCC1mRNA低表达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ERCCl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铂类同期放化疗短期疗效间呈负相关关系,可预测铂类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为临床前列腺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实验组为32例前列腺癌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为32例前列腺癌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行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为(5.89±1.32)ng/ml,实验组血清睾酮值为(6.07±1.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腺雄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低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均与伴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癌分期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前列腺雄激素受体表达在前列腺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中miR-16、miR-34a、miR-200a、miR-375、miR-451化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79例,采用GenExver-sion6软件、Normfinder软件和Genorm软件确定本实验的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时的血浆mi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化疗前、后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iR-34a为相对表达最稳定的内对照。血浆miR-451高表达的患者激素受体(hormonereceptor,HR)阳性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31),分别为84.2%和62.5%。血浆miR-200a化疗后表达变化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显著相关(P=0.032),miR-200a化疗后表达升高者的ORR显著高于降低者,分别为57.9%和29.3%。血浆miR-200a化疗后表达水平升高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与降低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分别为10.3个月和5.2个月。miR-16、miR-200a、miR-375和miR-451表达水平及化疗后变化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血浆miRNA化疗前、后表达水平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治疗,试验组予以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能够有效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缓解免疫抑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