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与目的:视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于视神经的肿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颅内胶质瘤的1%左右。由于其易侵犯视交叉及下丘脑,在临床上该病容易与鞍区占位如颅咽管瘤等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本文目的在于更好地和全面地帮助对该疾病过程的认识,改善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对自1979年~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的6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和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有2例患者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视神经明显梭形增粗,同侧视神经孔扩大,有的患者肿瘤已侵犯视交叉,并向后向上累及下丘脑。4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占位。所有患者接受手术行肿瘤全部或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视神经胶质瘤。随访1年零2个月~7年零6个月,5例患者存活,MRI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早期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影像学发现视神经梭形增粗是明确视神经胶质瘤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手术切除的人路及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外科治疗的全部患者共46例的资料。结果: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占73.9%;甲状腺腺瘤4例占8.7%,甲状腺恶性肿瘤8例占17.4%。通过颈部人路手术切除的占91.3%(42/46),胸骨正中劈开切除的占4.4%(2/46),颈前切口加开胸切除的占4.4%(2/46)。良性甲状腺肿物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人路,按甲状腺切除的方法给予处理。其中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在胸外科行胸骨正中劈开入路,胸骨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部分与纵隔大血管关系密切者加胸骨正中纵切口,行肿瘤姑息切除加气管切开术。46例患者中,10例(21.7%)出现并发症;5例(10.8%)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出血4例(8.6%);气胸1例。结论:颈部低领式切口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理想入路,由于颈部入路相对并发症少、损伤小、建议对良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和部分恶性肿物行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细胞瘤(KHE)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内皮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简介:多孔钽是一种类似于松质骨的低弹性模量金属,目前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脊柱外科、骨移植替代物、关节融合)。它的十二面体多孔结构是通过碳气相沉积/渗透技术将纯钽浇筑到碳晶体支架上获得的。这个过渡金属拥有着一些有趣的生物材料性能,包括人们熟知的高容积孔隙率(70%~80%),良好的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等,还具有很好的骨和纤维的生长特性,能够允许骨与软组织快速和大量的附着。钽软骨复合材料在体外实验早期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为未来的关节表面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现就多孔钽近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在关节融合中的应用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