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加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C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不加芬太尼,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4-5min后分别注入预先配妥的混合液16.2ml。结果:无痛平面达T10所需的时间(tT10),在A组为8.7±3.1min,B组为5.6±1.4min,C组为8.2±2.1min;B组显著短于C组(P=0.017)和A组(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63)。追加第二次药物距第一次给药的间隔时间(t1-2)在A组为57.2±17.1min,B组为66.9±16.0min,C组为50.2±8.7min;B组显著长于C组(P=0.01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起效时间可缩短,作用维持时间可延长。

  • 标签: 芬太尼 局麻药 混合液 利多卡因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丁卡因
  • 简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国内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不仅适用于手术,还可实施术后镇痛治疗。但硬膜外腔麻醉常可遇到麻醉效果欠佳的情况,对这类病人施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其效果又会如何?尚不了解。为探索这个疑问,本文对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欠佳的病人,术后仍然予以施行术后镇痛,观察和探讨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以及其最佳镇痛方案。

  • 标签: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术后镇痛 阻滞效果 芬太尼 术后硬膜外镇痛 吗啡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术野出血、眼肌松驰麻醉苏醒情况。方法:选择45例ASAⅠ级择期斜视手术儿童,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分次重复流向异丙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Ⅲ组微泵输注异丙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MAP、HR、RR、SpO2,观察异丙酚首次剂量后下颌松驰呼吸抑制例数;眼肌松驰评级;手术中止血棉签应用数量;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试验组各时点MAP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眼肌松驰评级高(P<0.05);止血棉签数量少(P<0.05);意识恢复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Ⅲ组比Ⅱ组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三组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均较平衡,Ⅱ、Ⅲ组的术野渗血少,眼肌松驰好,利于手术操作,麻醉苏醒快,采用微泵输注异丙酚的效果更好。

  • 标签: 儿童 斜视手术 异丙酚 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法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成人桡动脉测压第二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重温一下桡动脉解剖情况。方法:选择4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成人患者,按要求使患者前臂取中立位,略向尺侧偏10°-15°桡侧向上,固定前臂,用22G动脉留置针穿刺重管。结果:33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第二针穿刺成功,2例因穿刺不成功改其它部位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结论:桡动脉IBP广泛用于复杂病情手术危重病人的动脉血压监测,当桡动脉第一穿刺点因故不能进行时,成人桡动脉则压第二穿刺法为IBP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结合解剖学基础与临床操作,证实了成人桡动脉测压第二穿刺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此法在患者俯卧位或改变体位时穿刺尤现方便可行。

  • 标签: 成年 桡动脉有创测压 第二穿刺法 临床应用 体位
  • 简介:高渗盐水在治疗失血性休克尤其是合并颅脑外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研究均提示其在颅脑外伤治疗中有积极作用:能避免大脑血流因灌注减少引起的缺血、缺氧。减轻大脑的二次损伤。然而国外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高渗盐水在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对于其能否在临床上推广.仍需更多的大样本实验来证实。

  • 标签: 高渗盐水 颅脑外伤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应用布诺芬、吗啡控释片预先镇痛的价值。方法:选70例腹部手术病人,其中上腹部手术40例,分为二组:上腹对照组(Ⅰ组,10例),仅给常规术前用药;观察组(Ⅱ组,30例),除给常规术前用药外,术前晚口服布诺芬600mg,术前90min口服吗啡控释片30mg。另30例为下腹部手术,设为下腹对照组(Ⅲ组),术前用药与Ⅱ组完全相同。观测三组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儿茶酚胺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镇痛药应用情况。结果:三组各时点的儿茶酚胺变化不尽一致(以Ⅰ组较高,但P>0.05)。三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有较大差异(P<0.05),Ⅲ组比Ⅱ组好,Ⅱ组比Ⅰ组好,镇痛药的应用时间也相应延后。结论:布诺芬、吗啡控释片预先镇痛对加强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有限,似不可取。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控释片 吗啡 预先镇痛 术前用药 术后镇痛
  • 简介:临床上估计气管插管有困难的病例,如果按常规经口快速诱导插管往往难以成功,且因“无通气时间”延长而有导致缺氧性心跳骤停的潜在危险。我们对这类病例试用保留自主呼吸、在监测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曲线引导入施行经鼻气管插管法,插管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今报道如下。

  • 标签: PETCO2 经鼻气管插管 插管成功率 呼气末 快速诱导插管 病例
  • 简介:目的:探封病人自控镇静术(PCS)应用于局麻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实用价值。方法:40例ASAⅠ~Ⅱ级挥期局麻口腔、颌面颈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S组与医师控制镇静(DCS)组(各20例)。两组均在施行局麻前,静注相同负荷量异丙酚(O.5mg/kg)。随后PCS组启动PCS[异丙酚每次用量10mg,锁定间隔时间1min,持续背景用量1mg/(kg·h)];DCS组持绩静注异丙酚3.5mg/(kg·h)。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并观察记录病人镇静分数、合作分数和用药量。术后调查病人对麻醉的满意度以及外科医师的满意枰分。结果:PCS组用药量较DCS组低(P<0.01),但个体差异大。镇静分数PCS组也较DCS组低(P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术 局部麻醉 颌面手术 异丙酚 芬太尼 用药模式
  • 简介:人工流产术因手术简单,一般不用麻醉,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病人在手术时疼痛感较重,特别在扩张宫颈口时,疼痛不适感明显,甚至出现人流综合症(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心率下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甚者休克),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手术效果。我院采用1%丁卡因宫颈粘膜表面麻醉行宫颈扩张,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表面麻醉 人工流产术 粘膜 丁卡因 宫颈 术中
  • 简介:对急性颅脑外伤病人施行急救复苏,或在围麻醉期处理中,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是至关重要的原则。脑外伤病人常发生返流、恶心和呕吐,致声门常沾有胃液等污染物,本文目的在了解这类沾染物的性质与pH值,藉以对脑外伤病人产生吸入性肺支气管感染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 标签: 颅脑外伤病人 PH检测 性质 声门 急性 围麻醉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