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方法分析45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脏骤停患者的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形。结果45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次为特发性及继发性巨大异常J波、扩张型心肌病;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其高危心电图表现:①复杂性室性早搏;②异常J波;③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④Brugada综合征;⑤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上述各种原因心脏骤停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存在多种原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调心方治疗恶性肿瘤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氟西汀胶囊,起始剂量20mg/d,早餐后服用,用药2周后根据者病情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舒肝调心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抑郁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AMD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②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肝调心方能改善恶性肿瘤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减轻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来实现的。
简介: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0~77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初始诱导化疗一线方案中使用蒽环类药物,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以上,统计发生心脏毒性的病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疾病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67.5%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随访期间均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出现心电图异常22例(55.0%),ST-T段改变10例(25.0%)和T波异常8例(20.0%),窦性心动过速3例(7.5%),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2.5%);对照组未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共出现心电图异常4例(10.0%),ST-T段改变2例(5.0%)、T波异常1例(2.5%)和窦性心动过速1例(2.5%)。病例组心电图改变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心电图异常改变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应密切监测心电图。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1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无MVA组,n=69),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MVA组,n=41),比较两组性别、血糖、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肌钙蛋白Ⅰ、血钾、血肌酐、超声心动图和有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患者共41例(37.27%)出现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死亡7例(17.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罪犯血管支数及梗死面积是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及死亡率较高,伴有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的心功能Killip分级是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变换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57.94±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8±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7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0%,显著低于对照组3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建议积极开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