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为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对象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作为病例组,按1∶1病例配对,选取同期内住院非脑血管病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除外与感染有关疾病,所有对象对本实验均知情,并同意配合实验。方法①设计脑梗死危险因素调查表,对两组进行如下调查既往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及吸烟史。②选择以脑梗死为因变量,以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及吸烟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脑血管病患者各14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既往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及冠心病史比较,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老年脑梗死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吸烟及冠心病与脑梗死不相关(P>0.05),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及既往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是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OR=2.47,2.28,2.18,2.01,P<0.05~0.0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可作为老年脑梗死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及环氧化酶-1(COX-1)基因C50T和环氧化酶-2(COX-2)基因G765C多态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方法634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入院次13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和治疗7~10天后分别检N--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PAG),并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COX-1基因CSOT、COX-2基因G765C多态。结果634例脑梗死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者129例(20.35%),阿司匹林半抵抗(ASR)28例(4.42%),阿司匹林敏感(AS)477例(75.23%)。COX-1CSOT和COX-2G765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ASR+AR组及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后7—10天,脑梗死患者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下降80.00%及40.00%;无论COX-1C50T和COX-2G765C哪种基因型均可使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但各种基因型在这些指标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1基因CSOT和基因GCOX-2765C变异者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在服阿司匹林前后均高于无变异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COX-1基因CSOT、COX-2基因G765C多态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无明显相关,也不影响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反应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环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治疗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29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111例,乙组109例,丙组10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住院一周,甲组采用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治疗,乙组采用未在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治疗,丙组仅给予药物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诊疗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持续时间、流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甲组临床总有效率(98.0)高于乙(86.0)、丙(78.2)两组,分别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丙组明显高于甲乙两组,分别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3组并发症情况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治疗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全面避免子宫出血及子宫穿孔现象,缩短了诊疗时间及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 宫腔镜手术 超声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1)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

  • 标签: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吸烟
  • 简介: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基因表达影响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等方法,检测DNA样品βFg-455G/A多态,采用血浆自动检测系统测定Fg水平。结果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携带A基因者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βFg-455G/A等位基因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A基因携带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提示βFg-455G/A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标志之一用于易感人群检测。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中度和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颜动和心房扑动)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控制心室率有效和安全。方法选取NYHAⅢ、Ⅳ级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地尔硫革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85例患者人选,80例(94.1%)患者有效,心室率由用药前(149.5±18.2)次/分下降至用药结束时(gs.3±17.5)次/分,下降幅度36.2%,平均起效时间(6.3±3.9)分钟,用药前后心室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01)。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有5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无1例出现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革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快速心室率,而且安全高。

  • 标签: 地尔硫革 房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TIA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MRI常规扫描(T_1WI、T_2WI、T2-FLAIR)、DWI、3D-TOF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入选者DWI序列均未见高信号显示,3D-TOFMRA、3D-ASL及两者联合诊断TIA准确分别为63.4%、71.1%、88.0%;敏感性分别为49.1%、58.5%、83.0%;特异性分别为90.0%、93.3%、96.7%。3D-TOFMRA与3D-ASL联合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病例组中,3D-TOFMRA阳性+ASL阳性患者13例(24.5%);3D-TOFMRA阳性+3D-ASL阴性患者13例(24.5%);MRA阴性+ASL阳性患者18例(34.0%);3D-TOFMRA阴性+3D-ASL阴性患者9例(17.0%)。结论3D-ASL、3D-TOFMRA和DWI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脑特征,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更好确诊TIA,追踪病情改变,应该作为TIA诊断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门诊体检人群17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56)、高血压前期组(n=66)、高血压组(n=54)三组,检测受试者血UA、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CRP对血压影响。结果①三组间TC、TG、LDL-C、HDL-C、BMI及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高血压前期组血U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CRP分别与SBP、DBP呈独立相关(P〈0.05~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有血UA、CRP水平升高,血UA、CRP与血压独立相关。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尿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肥胖与老年男性雄激素、雄激素受体(AR)水平及AR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关系.方法收集323例老年男性,根据腰围不同分为4组,腰围<85cm组、腰围85-90cm组、腰围91-96cm组和腰围≥97cm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总睾酮(TT)和雌二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使用DNA测序方法测定CAG重复序列.结果与腰围<85cm组比较,腰围85-90cm组、腰围91-96cm组、腰围≥97cm组舒张压和雌二醇/睾酮比值逐渐增高,SHBG逐渐降低(P<0.05,P<0.01);与腰围85-90cm组比较,腰围≥97cm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增高(7.75±3.25)vs(6.34±2.98),SHBG降低[(142.02±71.92)nmol/Lvs(177.72±86.27)nmol/L,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围与腰臀比、体质量指数和雌二醇呈正相关,腰围与TT呈负相关.结论肥胖男性TT和SHBG下降,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明显升高;AR和AR基因CAG重复多态与体脂分布无相关.

  • 标签: 雄激素类 受体 雄激素 睾酮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临床疗效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120例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治疗,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上效果皆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此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急性结石胆囊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临床推广前景,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开腹术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健康对照组46名,轻度OSAS患者83名及中重度OSAS患者78名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睡眠结构对HRV影响.结果:OSAS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日间HRV无明显差异,夜间HRV明显降低(P<0.05~<0.01).中重度OSAS组HRV低于轻度OSAS组(P<0.05~<0.01),其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Ⅲ~Ⅳ期和快速动眼睡眠(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率(7.36%和11.32%)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Ⅲ~Ⅳ期和REM期睡眠呈负相关.结论: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HRV与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睡眠结构破坏显著相关(r=-0.344,-0.326).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心率变异性 HRV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基因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8例,及同期健康对照613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浓度,从Ensembl在线数据库选取与CRP相关基因多态位点,并用MassARRAYSNP检测技术测定CRP基因多态。结果rs1130864位点中AG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rs1205,rs876537,rs3093059位点在对照组中与血清CRP浓度相关,病例组中只有rs876537与血清CRP浓度相关;多重校正后,血清CRP每升高一倍,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增加12%。结论血清CRP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CRP基因多态与血清CRP浓度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CRP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SNP
  • 简介:目的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将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4月份作为研究时间区间,共选择该区间来院接受治疗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碘胺酮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量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量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胺酮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心律失常中展现出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影响。方法为描述研究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焦虑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无相关。抑郁总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r=-0.346,P〈0.01)、自理技能(r=-0.3,P〈0.01)、自我概念(r=-0.369,P〈0.01)、健康知识水平维度(r=-0.259,P〈0.05)得分呈负相关。结论抑郁情绪影响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自我护理能力越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自我护理能力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5例,非冠心病组为45例。对比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血清雌二醇有无差异,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28±3.95)mg/L比(1.78±1.28)mg/L,P〈0.05]。②冠心病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80.46±12.39)pmol/L比(113.62±16.87)pmol/L,P〈0.05]。③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血清hs~CRP水平与血脂及雌二醇之间无相关。结论血清hs~CRP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有明显关系,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绝经后 冠心病 血清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相关。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患者84例,并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组,56例)。另选同期56例拟诊为CHD而CAG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水平,同时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对入选者行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多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ACS组、SAP组与NC组患者血清Hcy、Lp(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示,CHD患者Hcy、Lp(a)水平无相关(r=0.240,P〉0.05),Gensini积分与血清Hcy、Lp(a)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78、0.75,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287,95%CI:1.027~1.791)及Lp(a)(OR=3.038,95%CI:2.984~3.431)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及高Lp(a)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a)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OX40配体蛋白基因(TNFSF4)单核苷酸多态与冠心病关系。方法提取262例冠心病患者和191例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FSF4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结果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NFSF4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冠心病组中基因型分布为:AA型70.5%,AG型22.0%、GG型7.5%;对照组基因型分布为:AA型69.8%,AG型20.8%、GG型9.4%。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OX40L基因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无关。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重庆地区 汉族人群 冠心病患者 体蛋白基因 基因型频率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非脑梗死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17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脑梗死组(46例)和非脑梗死组(126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并对冠脉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和非钙化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9);脑梗死组冠脉斑块节段总数和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相比,LMP=0.016,LADP<0.01,LCXP=0.003,RCAP=0.037,且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结论①与无脑梗死病史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合并疑似冠心病患者,冠脉受累节段数明显较多;②冠脉混合斑块有可能是脑梗死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标签: 脑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2009年12月11—13日,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及神经外科主办“全国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腔出血(aSAH)诊疗策略高峰论坛”在美丽雁荡山成功召开。来自全国40多位脑血管病外科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对高分级aSAH诊断、治疗、并发症防治及预后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该疾病诊疗达成了初步专家共识。该论坛由著名脑血管病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建康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教授主持。现将论坛讨论主要焦点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结性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当地汉族人群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2)基因rs2847281和内皮脂酶(LIPG)基因rs2000813单核苷酸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64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390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基因分型检测,分析2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并且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rs200081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000813在男性和女性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847281在女性中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是出血性脑卒中保护因素(OR=0.590,95%CI:0.356~0.979,P=0.040);2组rs2847281在男性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2000813位点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rs2847281位点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相关存在性别特异性:与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C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

  • 标签: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非受体2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出血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