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内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比较葡萄糖与极化液对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不同作用。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2~4h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0ml,对照组则给予极化液(10%葡萄糖溶液500m1+10%氯化钾溶液10ml+胰岛素12U)。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次日检测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I术前快速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9±3.6)w(5.3±3.7)mmol/L,P〈0.001];试验组PCI术后快速血糖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8±4.2)VS(5.1±3.9)mmol/L,P〈0.001]。试验组患者PCI术前快速血糖水平无1例≤5.0mmol/L,而对照组患者有7例(14.0%)出现快速血糖水平≤5.0mmol/L。两组患者PCI术后CK—MB和cTnI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CK—MB和cTnI升高幅度更显著,对照组CK—MB和cTnI升高1~3倍者及〉3倍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应用葡萄糖较极化液可显著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
简介:肺部外周结节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周围小肺癌、结核瘤及纤维干酪样结节、球型肺炎、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炎性假瘤、肺部其他良性肿瘤等。尽管大多数肺孤立性结节(SPN)细针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即可作出正确的病理细胞学诊断.但如果SPN合并有严重肺气肿或局部紧邻肺大泡.以及靠近心脏大血管.肩胛骨和肋骨阻挡进针路线等.则限制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简介: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5个月,胸闷、气促7d,晕厥2次"入院。入院5个月前患者乘长途飞机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头晕、胸闷,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再次乘长途飞机后出现脚肿,且活动时发生晕厥2次,伴胸闷、气促、咳嗽,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双侧肺栓塞,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5/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心率110次/min,心律齐,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在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房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脑血管意外、死亡及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技术较新、操作较复杂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科学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
简介:目的: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c-TnT)已经被证实不适合检测早期和短暂心肌缺血。近来我们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清链道酶Ⅰ活性突然升高作为诊断标准。为了评价血清链道酶Ⅰ活性能否用于早期心肌缺血的标志,我们调查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诱发短暂心肌缺血的患者血清中链道酶Ⅰ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和结果:在24个连续性经历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和12个经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CAG),在手术前、术后即刻及3h、12~24h检查血清链道酶Ⅰ活性和磷酸肌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的活性。24个PCI病人中,有21个术后3h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比基础值明显升高。PCI术后3h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比基础值平均百分比差异是35.9+/-37.5%。即使在16个PCI术后病人磷酸肌酸激酶MB和肌钙蛋白T在正常范围,13个PCI术后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比基础值升高。在CAG病人组,CAG术后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水平的每次测定值都保持不变。结论:血清链道酶Ⅰ活性的升高可用于检测短暂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
简介:目的:评价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后对认知、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共96例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人选本研究.其中42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nCPAP治疗12周,另54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多导睡眠图fPSGl检测、D-二聚体测定及认知、心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nCPAP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PsG各参数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觉醒次数、非快速动眼期I+Ⅱ期比例、Ⅲ+Ⅳ期比例、快速动眼期比例1自q改善较观察组更明显(P〈0.05)。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总分较观察组明显改善(P〈0.001).其中复述、计算、记忆力、语言各分项目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P〈0.001)、Bahel指数(BI)评分(P=0.002)较观察组明显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较观察组明显改善(P〈0.001)。D-二聚体明显下降,与观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35)。结论: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经nCPAP治疗12周后,其睡眠、认知、神经功能、心理、D.二聚体均明显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同时机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伊宁市第十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EMI住院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55例,年龄(63.1±9.6)岁.根据患者择期PCI干预Non-IRA的时机不同,分为≤14d组(n=92)和30~60d组(n=68),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Non-IRA平均支架植入数量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Non-IRA支架植入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组住院期间PCI相关并发症较30~60d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5%vs7.4%;P=0.034).两组术后1个月MAC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0~60d组MACEs发生率较≤14d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vs16.3%;P=0.042).结论30~60d择期干预Non-IRA降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发生MACEs的风险,可能为择期PCI干预Non-IRA的较理想时机.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痴呆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CRP、PARK7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痴呆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5.44%),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及PARK7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及PARK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rTMS能够有效提高帕金森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血清CRP与PARK7水平。
简介: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合并DM患者10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50例.PCI术后24~48h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最大血凝块幅度(MAADP).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72.3±26.6)%vs(54.0±31.4)%,P=0.041]和ADP抑制率[(76.5±22.1)%vs(43.4±28.7)%,P=0.016]均显著增高,MAADP幅度显著降低[(33.2±10.5)vs(48.2±13.6)mm,P=0.024].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50%(14.0%vs38.0%,P=0.006)和ADP抑制率〈30%(6.0%vs28.0%,P=0.003)的患者数量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8.2%vs22.9%,P=0.045);两组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CS合并DM患者,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简介: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