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的病原菌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原菌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的病原菌578株,占全部菌株的72.3%。血流感染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9.8%,金葡菌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4%。复数菌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的4.7%。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最多的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的主要病原菌菌种有所不同。
简介:目的分析武汉同济医院近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分析该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细菌耐药监测资料,根据CLSI2009年判读标准判定耐约性。结果11年内共分离3186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2%,革兰阳性球菌占34.1%。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连续11年最高。2003年之后,不动杆菌属比率明显增加,2009年已占第2位。多重耐药细菌的比率逐年增加。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的比率由4.9%增长为30.0%,耐甲氧阳林金葡菌(MRSA)的比率在50.6%~64.4%。11年共分离到对万古霉素和(或)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2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由29.6%增长为78.3%,克雷伯菌属由35.9%增长至51.1%,首次分离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什菌增长迅速(14.0%~72.7%),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占20.9%~34.1%。结论临床分离菌的菌种不断发生变化,鲍曼不动杆菌小断增多。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多重耐药细菌逐年增加。
简介:目的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疑似非淋球菌尿道炎泌尿生殖道标本130份,分析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耐药状况,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疗效。方法对130份标本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比色法)(MycoplasmaIST2)进行支原体的检测、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在130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共59份,检出率为45.4%。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uu联合Mh的阳性率分别为42.3%(55份)、1.5%(2份)和1.4%(2份)。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多西环素(100)、四环索(98.2%)、交沙霉素(89.1%)、克拉霉素(87.3%)等。耐药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3.4%),其次是氧氟沙星(47.3%)。结论在支原体导致的非淋球菌尿道炎中,主要由uu引起(93.2%,s5/S9);临床治疗推荐使用多西环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简介: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年度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对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4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检测,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I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4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16株(27.6%)检出I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对2006年及2008年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扩增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盒图谱,片段大小在710~2526bp,基因盒为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aadB、aadA族和介导甲氧苄啶耐药的dfrA1和dhfrXVB。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检出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携带的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肠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例肠结核患者、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分别行结核菌素皮试(TST)和T-SPOT.TB检测。结果13例肠结核、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TST阳性分别为7例、3例和3例,T-SPOT.TB阳性分别为12例、5例和4例;TST检测活动性肠结核灵敏度53.8%(7/13),特异度85.0%(34/40)。TST和TSPOT.TB方法用于检测肠结核灵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SPOT.TB方法可以作为肠结核诊断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成人万古霉素每日2g给药方案,能否达到10--20mg/L的目标血药浓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12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给药剂量、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与血药谷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按说明书给药的患者中,62.1%血药谷浓度低于目标血药谷浓度。年龄是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值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符合说明书剂量给药的患者,年龄〈60岁者中70.0%低于目标血药浓度;年龄≥60岁者中,62.5%达到或高于目标血药浓度。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需审慎地评估患者的给药剂量,尤其应该考虑年龄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A介导的耐药性及其协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PCR结合测序检测qnrA阳性株及gyraseA和parC基因变异情况,Phe-Aag-β-Naphthylamine(PAβN)抑制试验识别外排机制介导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测定qnrA阳性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MIC值.结果QnrA阳性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gyraseA、parC基因变异或AcrAB-TolC外排泵等协同耐药机制存在与否与其关系密切.结论qnrA基因介导的耐药性存在协同机制,并加剧了qnrA阳性株的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