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期针灸+面部运动在贝尔面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贝尔面瘫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期针灸+面部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贝尔面瘫患者采用分期针灸+面部运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分期针灸 面部运动 贝尔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与讨论不同治疗方式对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60例肩袖损伤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分别以常规保守治疗和小针刀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并对比两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更高,并且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UCLA、V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相较常规治疗,小针刀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效果更为满意,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提高肩功能。

  • 标签: 小针刀 肩袖损伤 穴位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将本社区医院门诊2022年1-12月收治的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温针灸 穴位贴敷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肩周炎联合采用穴位敷贴疗法与肩三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 2017年 12月到 2019年 1月接收的 72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 n = 36)采取穴位贴敷疗法,研究组( n = 36)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关节活动度( Melle)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 Melle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和肩三针温针灸联用于肩周炎患者中能保证疗效,加速肩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肩周炎 穴位敷贴 肩关节功能 肩三针温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神经损伤(OPIDN),属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发生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4周内,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例针灸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神经损伤,未遗留后遗症,疗效显著。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迟发性神经损伤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因外伤引发的周围神经损伤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接收的患者中选取48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将患者病例打乱,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基本功能进行评估,对患者治疗有效性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基本功能优良率达到91.67%,对照组达到62.5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达到95.83%,对照组达到62.5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受到外伤出现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温针灸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治疗针灸+康复治疗的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病例中择取4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后展开分组对比分析,探究康复治疗(对比组)以及针灸+康复治疗(试验组)对患者MBI(日常生活能力)、FCA(综合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MBI、FCA以及痛觉、触觉、运动等神经功能指标评分均优于治疗后的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可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的改变及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人员将收集到运动损伤患者 100例,随机分组 50例研究组与 50例参照组。参照组的运动损伤患者采取药物治疔及腰围保护制动休息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患者在治疗同一段时间的前后分别进行 x线摄片检查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参照组 X射线拍片显示的脊柱腰段的形态结构变化没有研究组明显,但两组 X射线拍片结果较治疗前都有了改善。参照组的生活质量不如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对运动损伤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了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使得其更加接近正常人腰椎形态。

  • 标签: 运动损伤 康复治疗 腰椎形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腰部运动损伤采取腰腹肌协同训练的实施效果。方法:于我院腰部运动损伤患者随机抽取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采取腰腹肌协同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26.34±1.70)分,ODI(13.20±1.8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JOA(20.67±1.56)分,ODI(19.20±1.62)分]。治疗后观察组VAS(1.80±0.24)分,SF-36(85.20±7.1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VAS(2.75±0.41)分,SF-36(76.90±5.46)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腰部运动损伤采取腰腹肌协同训练可有效改善腰部功能,减轻起疼痛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腰部运动损伤 腰腹肌协同训练 腰部功能 疼痛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实施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76例纳入研究,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对照组38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运动损伤 针刺 推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实施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76例纳入研究,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对照组38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运动损伤 针刺 推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治疗中推拿按摩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中医诊所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外敷中药与推拿+按摩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者的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推拿按摩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148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实验组加用针灸干预,对比组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差异。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4.05%,治疗效果94.59%,对比组不良反应10.81%,治疗效果87.83%,实验组排尿次数、排尿量均高于对比组,失禁次数、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受到较大的损伤,出现严重的失禁症状,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针灸治疗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改善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全面发育迟缓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FM-61和GMFM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MFM-61和GMFM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FMFM-61和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 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 32例)与观察组( 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治疗 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然后再将观察组基本痊愈、显效患者定义为 A组,有效、无效患者定义为 B组。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失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②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多因素 Logistic回歸分析显示,后遗症期、脑卒中次数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确切,其疗效受病程、脑卒中次数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针刺 ;针灸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motor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77 patients with motor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2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such as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reducing blood lipid, antiplatelet and brain protec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ild moxibus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The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basically cured and markedly effective were defined as group A, and those who wer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were defined as group B. Results: ①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hasia scor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phasi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aphasi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②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③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quelae period and stroke frequency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exercise-induced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while gender,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non independent related factors.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motor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course of disease, the number of stroke and other factors.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