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联性。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8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及宫颈的分泌物,检测HPV、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假丝酵母菌及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864例患者中,HPV阳性患者262例(30.3%)。262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115例(43.9%),可能高危型40例(15.3%),低危型76例(29.0%),未知危险型31例(11.8%)。通过对比分析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UU及BV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T、UU及BV感染的患者其HPV感染率较高,因此,一旦在临床上发现CT、UU及BV感染后,则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HPV感染的发生,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人型支原体(MH)和生殖支原体(MG),为临床开展MH、MG检测的重要性和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眉山市中医医院就诊患者的431例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上述标本分别进行MH、MG检测。结果:431份标本中MH、MG感染率分别为4.64%、2.78%,未见MH、MG混合感染。其中男性患者MG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6.631,P<0.05)。MH感染以18-40岁年龄组人群阳性构成比最高,MG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MH、MG的阳性检出率主要表现在健康查体、孕期检查、生育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11.30,P<0.05)。结论:生殖道MH、MG感染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两种病原体的检测不容忽视。同时应该重视MH、MG在体检中的重要意义,加强RT-PCR对生殖病原体检测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检出率,及时指导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并发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围生结局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妊娠晚期孕妇确诊为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纳入对照组,另30例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检验呈阴性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胎膜早破率、新生儿感染率和围生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胎膜早破率低于对照组孕妇的胎膜早破率(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的新生儿感染率(P<0.05);观察组孕妇的围生结局优于对照组孕妇的围生结局(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出现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会增加胎膜早破率、新生儿感染率及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殖道微环境平衡、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同例数的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生殖道微环境、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以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阴道PH值>4.5比例高于常规组,B族链球菌感染率高于常规组,微环境平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会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但生殖道微环境失衡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
简介:目的研究盆腹壁的内脏及其筋膜关系,为普外科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0具尸体(男性9具,女性1具),按照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以及结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在外侧方向包绕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并以生殖血管和侧锥筋膜为外侧边界,继续向下从内环向外穿出。该筋膜深浅2层共同向内下延续为骶前筋膜,并沿盆侧壁包绕精囊腺和前列腺;该筋膜在脐内侧襞处其浅层向膀胱后壁延伸,其深层向膀胱前壁方向延伸。腹横筋膜在腹壁下动脉两侧是延续的,并继续向腹前壁和腹后壁延伸。通过解离肾后筋膜延续至骶骨前方的筋膜,可将直肠、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器官完整地从骶骨表面揭离。骶骨表面的筋膜与腹横筋膜延续。有骶神经从骶骨表面筋膜穿出,向盆侧壁与盆从汇合。结论(1)存在1个独立的包绕肾脏、输尿管、输精管、精索血管、腹下神经、精囊腺、前列腺以及膀胱下部的泌尿生殖筋膜系统,生殖血管和侧椎筋膜是其外侧界限,并有一部分筋膜随着生殖血管和输精管穿出内环,左右两侧筋膜至少在髂血管分叉处以下是相互融合连续。(2)Bogros间隙和Retzius间隙是同一个间隙,可统称为腹盆壁内脏间隙。(3)泌尿生殖筋膜将直肠后方与骶骨表面筋膜之间的间隙分为直肠后间隙和骶前间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阴道炎的女性对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产生的影响,为疾病转归提供有效依据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11月~2021年4月接收的200例就诊妇女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其疾病类型分为32例滴虫性阴道炎、19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1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19例细菌性阴道病、8例需氧性阴道炎以及110例正常妇女;临床均利用HPV分型技术完成HPV检查操作,就非阴道炎患者同阴道炎患者HPV感染率展开对比,并就不同阴道炎种类HPV感染率展开对比分析,以探讨阴道炎疾病对宫颈HPV感染产生的影响。结果:3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HR-HPV(高危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9例(28.13%);19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7例(36.84%);1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3例(25.00%);19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8例(42.11%);8例需氧性阴道炎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2例(25.00%);总阴道炎HR-HPV感染发生率(32.22%)较正常妇女(8.18%)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60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为期14d的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少,没有明显性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120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60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为期14d的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少,没有明显性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