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简称为可视化技术,是发达国家在80年代后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健康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将可视化技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对传统的教育方法提供强有力的补充与扩展,现将可视化健康教育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对于提高牙本质粘结稳定性和控制原发性或继发性龋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牙本质再矿化策略不适用于通过酸蚀和冲洗以及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形成的混合层内的完全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仿生再矿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不同方法,它试图用液体状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前体颗粒回填脱矿牙本质胶原,这些颗粒由非胶原蛋白的仿生类似物稳定。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探讨自动化滤白仪在血液成分制备监测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血液制备信息化管理效果的评价。方法 择2021年4月-2021年7月在我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全血2000份,其中有1000份进行普通滤白,另外1000份进行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滤白,对普通滤白和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滤白产生的异常血液进行质量检测。结果 普通滤白:血红蛋白含量(18.21±0.12)、白细胞残留量(2.33±0.05)、滤白超时时间(25±5)、贮存末期溶血率(0.74±0.04);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滤白:血红蛋白含量(19.22±0.07)、白细胞残留量(2.03±0.06)、滤白超时时间(19±3)、贮存末期溶血率(0.75±0.04);贮存末期溶血率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其余数据两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认为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进行滤白,可以提高滤白的质量,并可以对滤白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追踪,推进了滤白过程中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满足国家对血液制备过程可追溯性的新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低中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导管吸氧>12h的住院患者700例,按病区护理责任分组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0)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湿化吸氧,观察组(n=350)在自然室温条件下接受未湿化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率为96.86%(339/350),对照组为87.42%(306/350),P<0.05;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340/350),对照组为93.72%(328/350),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为0.85±0.14h,对照组为2.23±0.58h,P<0.05。结论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须常规湿化,既能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避免湿化吸氧产生的水泡噪音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而且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减少继发呼吸道感染及院内感染的机会;患者易接受,同时操作简单,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时间,减轻工作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自动化与信息化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在现代医学检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提高检验流程的效率、准确性和数据管理的可靠性。文章首先介绍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在临床检验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样本处理、分析仪器、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创新。随后,通过比较传统检验和自动化信息化检验的结果,分析了应用的效果,如降低人为误差、加速报告生成等。本文强调,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检验质量,还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推动了医学检验的现代化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观察个性化和精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塞的患者68例,为观察上述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将68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个性化和精准化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呈现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式对该类患者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护理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护理优势。结论: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护理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急性心梗塞的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满意度、肢体功能以及依从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