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同时根据其乳酸清除率分为观察组(高乳酸清除率)及对照组(低乳酸清除率),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6h及24h后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程度乳酸清除率与患者休克率、死亡率、脓毒症等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存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随乳酸清除率升高,患者病死率将随之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作为评估ICU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然后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对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对照组的50名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实验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4例,感染率为8%,对照组的患者肺部感染的有16例,感染率为3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对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手术治疗肺部创伤患者时采取手术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使用合理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干预组接受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的药物使用合理情况。结果两组在药物使用是否合理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不合理用药一方面来自患者,另一方面来自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出现了21例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干预组仅出现了3例药物使用不合理,两组的药物使用不合理率分别为42.0%、6.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应用药学专业技术来干预高血压患者的医嘱用药及临床用药,能够有效保证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珠海市香洲区梅华街道办辖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ImmunizationProgram,NIP)五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乙型脑炎疫苗(JEV)及时接种情况,探索影响因素及有效对策。方法选择珠海市梅华街道的16个社区,调查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本单位在册的儿童数1043人NIP五种疫苗及时接种情况,查找未种原因,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本单位在册1180名儿童开展主动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干预组NIP五种疫苗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开展主动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儿童NIP疫苗及时接种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4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与22.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满意率分别为95.0%与85.0%,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GCS评分为(12.65±2.04)分,痊愈率为9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漏率为16.67%,颅内感染率为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术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也可以加快患者苏醒,增加痊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微核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间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微核率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微核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微核率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微核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微核的检出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评估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48h内的吞咽功能,其中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而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供相关的政策和建议。方法本研为调查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在本院(西安市胸科医院)内、外科住院的最后医嘱离院的结核病患者回访性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2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25%。应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至9个月治愈的患者占57.62%;9个月以上治愈的患者占42.38%。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待提高,其影响因素为年龄、治疗类型、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结论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年龄越大、经济和文化水平越低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受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00例在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检验的尿液标本选作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检验错误的有53例,对这53例尿液标本受影响的因素及其检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分类统计这些因素。结果通过研究标本采集是否规范、正确使用检验仪器和保养等因素,都会使临床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受到影响,各种因素指标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液标本在采集、运输及保管过程,检验人员是否规范化操作、尿液标本分析仪的保养及使用是否正确等均会使尿常规检验结果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严格控制检验各个环节才能够有效降低检验错误,使患者的实际病情与检验结果符合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智障儿童父母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方法。方法选取全省78例智障儿童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父母应对方式量表(TheCopingHealthInventoryforParents,CHIP)中文版对家长的应对方式进行分析,以揭示智障儿童父母应对方式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分析应对方式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患儿年龄,目前病情,与患者关系,父母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收入差距之间的差异,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因素都是影响父母应对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医务工作者应教会患儿家长有效的缓解家庭压力的方式,鼓励他们运用减压等方法,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方法在本院选取2007年1月到2017年1月近三年时间内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资料50例,并将其划分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者实施处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含手术时间不准确、手术的时机不恰当、手术切口方式不正确、患者基础疾病及年龄影响,以及患者身体素质不良。针对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急性科学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几率,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病症恢复的效率。结论总结本次研究细节能够发现,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性预防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身体恢复的效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