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Ⅲ期、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动脉、静脉及黄斑拱环结构的改变,探讨其对于理解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8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等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破坏程度。按DR严重程度及是否伴随高血压进行分组,利用海德堡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测量软件对视网膜血管和黄斑拱环直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对于DR黄斑拱环结构研究发现,黄斑拱环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黄斑拱环直径缩小、黄斑拱环直径扩大、黄斑拱环结构完全破坏。拱环直径为0.43±0.048mm,视网膜颞上A/V为0.59±0.12,颞下A/V为0.61±0.11。在非高血压患者中,DR分期与黄斑拱环直径相关,与AV比无关;此外,DRⅢ期、Ⅳ期间黄斑厚度存在差异。破坏因素包括直径改变,毛细血管网内出现微血管球瘤,部分出现侧支循环建立,环外毛细血管栓塞,大片无灌注区及出血斑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拱环结构破坏具有多种形态,相关因素与血糖水平和病程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化团队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具体抢救时效性的影响以及抢救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最近半年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78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每组39名。I组患者由没有结构化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Ⅱ组患者由具有结构化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用药时间差异和抢救成功率。结果I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9%,Ⅱ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P<0.05);I组患者的用药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要长于Ⅱ组的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化团对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与心肌结构和微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79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无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以及代谢综合症组,对其生化与心脏指标进行检测与组织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二尖瓣室间隔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管壁面积/圆周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二尖瓣室间隔比值不依赖于心肌细胞宽度的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及心脏结构功能。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单纯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匹配(如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血脂、血糖、肌酐、尿素)。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比较两组的血压波动差异。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结果在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中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昼夜平均血压、昼夜脉压(PP)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勺型/本组患者数比例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组心脏结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昼夜平均血压、脉压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勺型/本组患者数比例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心左室末舒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下降。提示合并冠心病组的血压控制不佳及波动加大,出现了左室顺应性的下降及功能改变。所以,通过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和心脏彩超的变化可以对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进行预测和及时干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心功能测定,评价治疗后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1例扩张型心肌病符合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行CRT治疗,并分别于术前3天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心脏超声检测,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径、EF值,Tei指数。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EF值显著增大(P<0.05),Tei指数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早于结构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