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8月(20~32个月)。术前、术后3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4±1.2、2.2±0.4、0.9±0.2、0.3±0.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8±15.4、23.3±6.6、18.3±5.4、8.1±2.4,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轻度持续哮喘患儿中对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进行联用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64例轻度持续哮喘患儿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2例,将在常规吸氧、镇静及抗生素等治疗的条件下单用布地奈德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用药条件下施加孟鲁司特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6.9%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71.9%更为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呼气流量(PEF)要较治疗前、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结论为轻度持续哮喘患儿提供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增加其最大呼气流量,是今后医院儿科提高该疾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0例(50眼)。术中利用显微镜直视对裂孔及变性区进行精确定位,用810nm激光对视网膜裂孔周围进行环形凝固,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管理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了78例患者病例并且对其逐一进行了分析。心理指导,术前练习,教会病人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对特殊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早处理,早期指导康复锻炼和出院指导1。结果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恢复快,术前VAS评分7.04±1.107,术后2.34±1.006,术后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手术优良率93.58%。结论新都区中医医院骨伤一科对于孔镜围手术的规范化管制,能够使得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预后良好,减少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弹性加压物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非弹性加压物不放液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85.7%,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时间为1~7天。结论非弹性加压物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良好,但复位率低于使用弹性加压物的不放液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行侧后路、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者分别设为侧后路组(28例)、后路组(32例),收集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疗效、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结果侧后路组疗效优良率、并发症率与后路组接近(P>0.05);与后路组相比,后路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住院费用高(P<0.05);ODI评分,组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接近(P>0.05);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优于术前(P<0.05)。结论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髓核摘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后路手术手术用时短、术中透视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访,时间为6至2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一周、三月、六月以及十二月的日本骨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视觉模拟分数、疼痛功能指数评分等指标,分析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手术后日本骨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视觉模拟分数与疼痛功能指数评分较术前降低,且数据检测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1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方法进行疾病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改善情况,以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方面,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改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可以获得显著效果,最终成功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经由鼻内镜下展开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相比较对照组的93.33%(56/60),数据差异无法获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38±1.22)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2.37±1.56)d(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22.00)。结论在慢性泪囊炎治疗过程中在鼻内镜下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不仅不良反应较少,而且安全性高,加快愈合,有利于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35,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3,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4.017,P<0.05),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2.2)d、退热时间为(5.3±0.6)d,均长于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8.3±1.3)d、退热时间(2.5±0.4)d,组间比较(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应用,改善了患儿的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患儿的恢复,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基础疾病及类型,从而为临床老年心率失常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50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最常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为室性早博,其检出率为26.0%,其次依次为房性早博、窦性心动过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其检出率分别为23.3%、10.0%、9.3%、6.7%。其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患者所占比率最高。结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与老年心律失常的形成有重要关系,对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预折断式针尾带孔骨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预折断式针尾带孔骨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65例,观察内固定术后髌骨骨折愈合状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1月胥氏综合评分(10.83±0.32)分,术后3月(11.35±0.21)分,术后6月(11.74±0.12)分。结论预折断式针尾带孔骨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原则,骨折断端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及并发症少,利于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