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原因 对策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促进我院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例ADR报告中,以医师报告为主;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7.4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3%;抗菌物药发生率ADR最高,占21.54%。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院内上报的7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运用根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发生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工作年限、事件发生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管道滑脱29例占41.43%,给药错误8例占11.43%,重病人管理欠缺7例占10.00%。结论使用根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根因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34例患者。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采取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结合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的方法同时使用。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8.23%;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4.12%;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采用高压氧治疗的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治愈48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通过护理后患者心理有明显改善,治疗配合性更好。结论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可确保安全,抚平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综合治疗及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后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愈50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70%。结论根据突发性耳聋的特点,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心理护理、治疗指导以及出院指导对突发性耳聋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突聋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听阈变化分为低频听力下降组、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低频听力下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高频听力下降组的56.86%及全频听力下降组的73.17%(P<0.05);负面情绪评分HAMA(12.43±3.56)、HAMD(14.53±3.21)明显低于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P<0.05)。结论低频听力下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地塞米松+灯盏花补液及甲钴胺口服,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理疗,7~10d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vs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81,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微波治疗 突发性耳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灌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疗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126名(138耳)患者分为采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组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治疗2周时间后复查听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比静脉全身给药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鼓室给药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归纳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42例,对其随机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运用高压氧进行治疗,一组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对照组,一组患者在此护理上加以完整的临床护理为观察组,研究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增强优良的整体临床护理,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救治率,使患者能尽早的康复。

  • 标签: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院前和急诊内科急救的6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作为急救组,同时选取同时段家属陪同或自行来院而未实施院前急救的5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作为未急救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后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急救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未急救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未急救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和内科急救处理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脑溢血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 标签: 突发脑溢血 急诊内科 院前急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同程度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听力水平分为轻至中度耳聋组12例,中重至重度耳聋组29例,极重度耳聋组16例。3组均采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3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听力水平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轻至中度、中重至重度、极重度耳聋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6%、93.8%,3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听力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轻至中度、中重至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方法。方法收集海军安庆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ICU收治的患者210例临床资料,分析讨论护理分险事件发生常见可能原因。结果ICU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人员思想高度集中,年轻护士技术能力/知识水平欠缺,可能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牢记护理安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与患者交流能力,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可以减少分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预防 ICU护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医疗不良事件状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109起,采用SH9分类法进行分级评价,分析事件类型。结果治疗错误事件发生率(34.86%)>设备使用事件发生率(24.77%)>医患沟通事件发生率(21.10%)>信息传递错误事件发生率(10.09%)>医疗事故检查事件发生率(4.59%)>其他事件发生率(2.75%)>导管事件发生率(1.83%),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发生率(75.23%)>Ⅳ级隐患事件发生率(15.60%)>Ⅰ级警告事件发生率(5.50%)>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发生率(3.67%)。结论放射科医疗不良事件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应当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要求医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责任心,转变理念,及时开展医患沟通和培训。

  • 标签: 放射科 医疗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疗暴力事件预防处置措施。方法结合医疗暴力事件定义对某医院的所有医护工作者进行询问调查,探究他们伴随的心理和生理医疗暴力事件,进一步分析相应预防对策。结果有56%的医务工作人员遭遇过医疗暴力,其中80%的女性医务人员反映遭遇的为心理暴力,62%的男性医务人员反映遭受的为身体暴力。结论医疗暴力事件分为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应该采取合理的预防处置对策对其进行控制。

  • 标签: 医疗暴力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避免护理工作中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中前4位的护理不良事件363例,按照发生的类别、分布科室、时间段及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结果363例护理不良事件按类别发生前4位的是管道脱落、跌倒、护理操作和坠床;按每天4个时段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时间段是1800—800;按内科、外科和医技科室统计,内科发生数量高于外科;主要原因是医患安全意识不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管理主动性不够。结论建立安全管理屏障,加强护士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健康宣教,引用前瞻性风险管理,抓住根因,从源头制定改进措施,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分析 对策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以颅脑损伤为典型病例,讨论脑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以及不良事件,旨在防范此类事件发生。方法选择自2010-01至2011-01于我院脑外科就诊的颅脑损伤病人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R组3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对S组35例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执行风险评估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护理患者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脑外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制定实际而有效的防御措施,可减少纠纷发生。

  • 标签: 脑外科 护理防范措施 不良事件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与解决办法。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就诊的173例儿科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中选择93例我院采取防范措施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80例加强防范措施之后的就诊患儿作为观察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我院临床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投诉情况,并深入分析研究其风险因素,认真总结观察我院在采取防范措施前后的儿科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我院采取防范措施之后的患者投诉比例明显低于防范措施实施前的数据(3.8%21.5%)。结论积极有效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大大的降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事件 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院跌倒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例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跌倒的主要原因有安全宣教不到位及医院环境因素3例(25%)、病人自身因素3例(25%)、陪护及家属因素2例(16.67%)、护士自身因素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4例(33.33%)。结论加强护士安全培训,对患者家属、及陪护进行有效的宣教能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 标签: 在院人员 跌倒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