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院前和急诊内科急救的6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作为急救组,同时选取同时段家属陪同或自行来院而未实施院前急救的5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作为未急救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后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急救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未急救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未急救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和内科急救处理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脑溢血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同程度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听力水平分为轻至中度耳聋组12例,中重至重度耳聋组29例,极重度耳聋组16例。3组均采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3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听力水平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轻至中度、中重至重度、极重度耳聋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6%、93.8%,3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听力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轻至中度、中重至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医疗不良事件状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109起,采用SH9分类法进行分级评价,分析事件类型。结果治疗错误事件发生率(34.86%)>设备使用事件发生率(24.77%)>医患沟通事件发生率(21.10%)>信息传递错误事件发生率(10.09%)>医疗事故检查事件发生率(4.59%)>其他事件发生率(2.75%)>导管事件发生率(1.83%),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发生率(75.23%)>Ⅳ级隐患事件发生率(15.60%)>Ⅰ级警告事件发生率(5.50%)>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发生率(3.67%)。结论放射科医疗不良事件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应当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要求医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责任心,转变理念,及时开展医患沟通和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避免护理工作中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中前4位的护理不良事件363例,按照发生的类别、分布科室、时间段及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结果363例护理不良事件按类别发生前4位的是管道脱落、跌倒、护理操作和坠床;按每天4个时段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时间段是1800—800;按内科、外科和医技科室统计,内科发生数量高于外科;主要原因是医患安全意识不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管理主动性不够。结论建立安全管理屏障,加强护士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健康宣教,引用前瞻性风险管理,抓住根因,从源头制定改进措施,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与解决办法。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就诊的173例儿科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中选择93例我院采取防范措施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80例加强防范措施之后的就诊患儿作为观察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我院临床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投诉情况,并深入分析研究其风险因素,认真总结观察我院在采取防范措施前后的儿科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我院采取防范措施之后的患者投诉比例明显低于防范措施实施前的数据(3.8%21.5%)。结论积极有效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大大的降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