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固定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为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伤椎高压缩比、Cobb角指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伤椎高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对照组指标(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恢复了脊柱生物力学特征,缓解了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5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术50例。男77例,女23例。年龄3~14岁,中位数9岁。上肢骨折58例,下肢骨折42例;螺旋形骨折20例,斜形骨折41例,横形骨折39例。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0±8.50)min,(48.00±9.33)min,t=3.230,P=0.430;弹性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小于钢板内固定组(50.60±18.35)mL,(165.30±35.80)mL,t=6.674,P=0.000,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内固定组(6.50±2.75)d,(14.75±4.40)d,t=5.785,P=0.000;(55.62±7.55)d,(80.30±8.96)d,t=4.477,P=0.034。术后6个月,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肢体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弹性髓内钉组优40例、良9例、可1例,钢板内固定组优36例、良12例、可2例;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6,P=0.339)。2组患儿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均良好,均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钉道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四肢长骨骨折患儿而言,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较后者能够减轻创伤、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用于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颅内血肿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开展传统开颅手术、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最后对临床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研究组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参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10.0%)低于参照组(35.0%),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颅内血肿患者开展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用时短,可使脑内出血状况得以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需扩大样本例数继续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经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之间接收诊治的42例(48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情况,术后随访观察,X线测量Gissane角与Bohler角,Maryland评价患者足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3个月内骨折均愈合,愈合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愈合率100%;Gissane角均值(130±3)°,Bohler角均值(31±2)°;Maryland评价48足中优25足,良18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89.6%。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经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易操作,术后患者足部功能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Dieulafoy病,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常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病情凶险,如果内镜能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但因其出血后,病灶往往隐匿或仅仅有孤立性粘膜糜烂破损、小动脉血管裸露,内镜诊断与治疗困难重重,我科2010年-2014年共收治的28例Dieulafoy病患者,其中22例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本文就Dieulafoy病的内镜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经验介绍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235例危重症患者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认真做好喂养管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患者营养状况比治疗前明显好转。其中有15例腹泻,13例呕吐,7例堵管,3例脱管。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阻止疾病发展,促进伤口愈合,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减少压疮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肠内营养(EN)是通过口服或借助喂养管经肠道提供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1,是一种经济、实惠、符合正常生理习惯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移位,防止肝内胆汁淤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重症患者组织细胞耗氧量增加,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负氮平衡加重,常致营养不良3。临床上对重症患者营养状况重视不够,未及时实施营养支持,使得原发病已经控制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脏器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对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十分重视,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措施已不可缺少4。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