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前来治疗的大面积烧伤病人28例及2014年笔者参与“8.2昆山特大爆炸事故”救援16例病人,共计44例,对于患者早期采用部分肠内营养,逐步过渡为完全肠内营养,在恢复期鼓励患者经口进食,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治疗后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指征如创伤愈合速度,身体的负氮平衡得到纠正的时间都明显缩短,同时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减少。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需进行营养支持的病人,在烧伤的早期就采取部分肠内营养,在感染期为完全肠内营养,逐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这样有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减少营养支持不适症状的发生,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对儿童小面积深Ⅱ度烧烫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108例儿童小面积深Ⅱ度烧烫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A组康复新治疗组;B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观察创面愈合速率及创面愈合后6个月及12个月瘢痕指数(SI)。结果108例患儿经治疗后全部临床愈合,A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2.4)d,B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9±3.1)d。治疗过程中各组创面面积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A组愈合速率明显快于B组。创面愈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A组的SI优于B组。结论康复新治疗儿童小面积深Ⅱ度烧烫伤患儿,创面愈合速率及SI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肌钙蛋白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6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我院对所有患者的肌钙蛋白进行了调查研究,检查结束后对患者的肌钙蛋白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入院时cTnT含量升高的患者人数为28例(22.22%),其中NIHSS评分大于14分的患者人数为17例(60.71%),入院时cTnT含量显示正常的患者人数为98例(77.78%),其中NIHSS评分大于14分的患者人数为29例(29.59%)。入院时cTnT含量升高的患者,其出院时mRS评分在4~6分之间的患者人数为13例(46.43%);入院时cTnT含量正常的患者,其出院时mRS评分在4~6分之间的患者人数为19例(19.39%)。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T的变化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有着密切联系,入院时监控患者的肌钙蛋白-T变化,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70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研究组生存率为94.29%(33例),对照组生存率为82.86%(29例),研究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患者应用手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建议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磨痂的术中麻醉管理。方法收集36例大面烧伤休克期磨痂患者,对其术中输液、气道管理、麻醉方法、麻醉用药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术中监测HR85~150次/分,SPO293%~99%,CVP(5±2.3)cmH2O,尿量(76±40)ml/小时,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术后带管回ICU监护,无一例死亡。结论1.根据休克期病理生理的改变,对患者的术中丢失液体作出正确的评估,进一步抗休克治疗,以维持稳定的循环;2.因为大面积烧伤患者都存在吸入性损伤,通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用麻醉呼吸机给予IPPV+PEEP通气,进行术中气道管理。3.对大面烧伤患者休克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使用代谢快,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120例心电图高耸T波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1)肢体导联大于0.5mv,胸前导联大于1.0mV,但有些正常人可高达1.5mv。因此,高耸T波的动态改变更有意义。(2)T波大于同导联QRS波电压。结果急性心肌缺血60例(50%)、高钾血症10例(8.3%)、主动脉关闭不全2例(1.6%)、早期复极综合征12例(10%)、、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0例(8.3%)、脑血管意外5例(4%),左心室肥大10例(8.3%),迷走神经张力增高5例(4%),正常变异6例(5%)。结论高耸T波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可出现于多种情况,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早期、心肌缺血、高钾血症及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AlthoughithasbeenknownthatγδTcellsmayplayanimportantroleintheimmuneresponsetoinfection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themechanismsbywhichtheγδTcellsparticipateintheinnateand/oracquiredimmunitytotuberculosis(TB)havenotbeenfullelucidated.Inthepresentstudy,27patientswithactivepulmonaryTBand16healthydonors(HD)wereperformed.WefoundthatproportionofIL-17-producingcellsamonglymphocytewassimilarbetweenTBpatientsandHD,whereastheproportionsofγδTcellsinIL-17-producingcells(59.2%)andIL-17-producingcellsinγδTcells(19.4%)inperipheralbloodweremarkedlyincreasedinTBpatientswhencomparedtothoseinHD(43.9%and7.7%,respectively).Inaddition,theproportionsofIFN-γ-producingγδTcellsinTBpatientswereobviouslylowerthanthatinHD.Uponre-stimulatedwithM.tbheat-treatedantigen(M.tb-HAg)invitro,fewerIL-17-producingγδTcellsweregeneratedfromHDandTBpatients,whereasIFN-γ-producingγδTcellswereincreasedinTBpatientscomparedtothatinHD.OurfindingsinTBpatientsandhealthyhumanwereconsistentwithothermurineinvestigationthattheIL-17-producingγδTcellsweremainsourceofIL-17inmousemodelofBCGinfection,suggestingthatγδTcellsmightbeinvolvedintheformationoftuberculargranulomainpulmonaryTBpatients,butneedfurtheridentification.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切除T4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手术切除T4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这40例患者的资料,并且统计对患者生存率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治疗因素、病理因素以及临床因素等,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以及比较。结果这40例手术切除T4期肺癌患者,年龄小于63岁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三年或者是五年里存活率明显高于大于63岁的患者的存活率,手术中全部切除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三年或者是五年里存活率明显高于手术中部分切除患者的存活率,根治切除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三年或者是五年里存活率明显高于手术中没有根治切除患者的存活率,有淋巴结转移现象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三年或者是五年里存活率明显高于手术中没有淋巴结转移现象患者的存活率。结论手术切除T4期肺癌患者预后直接和根治切除与否、淋巴结手否转移、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