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软婴综合症(FloppyInfantsyndrome)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软弱,全身松弛的症候群。可由多种先天或后天疾病引起,脊髓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便是其中疾病之一。现将近年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脊髓肌萎缩的软婴综合症患者肌电图和病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病理报告 综合症 肌电图 INFANT 后天疾病
  • 简介:高血压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本文收集了46例高血压患者的脑电图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38-62岁(平均5l岁)均属原发性高血压,病程≥5-10年10例,11-20年14例,>20年22例.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脑电图分析 常见 高血压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 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急性病毒性脑炎、热性惊厥(FC)与脑电图(EEG)关系。方法:记录166例8个月至6岁患儿EEG。结果:首次EEG异常率达90%,三天后复查EEG异常率达60%,在出现癫痫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以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散或局限性异常者居多,出现癫痫样放电占50%,由热性惊厥引起的EEG变化,三天后复查EEG大都好转,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尖波,6岁后发热引起惊厥的患儿,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在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中,EEG的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排除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标签: 脑炎 癫痫 热性惊厥 脑电图
  • 简介:本文探讨我国新近开发的抗生素多抗甲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生成及淋巴细胞对IL-1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0.01—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多抗甲素在体外能提高C57BL/3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作用下分泌IL-1的能力,也能够直接刺激这些巨噬

  • 标签: 多抗甲素 IL-1 白细胞介素 巨噬细胞 小鼠脾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面神经炎急性期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面神经炎急性期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面神经炎急性期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的中、重型面瘫病例,异常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异常,异常特点是以面竣对侧为主的低、中波幅θ活动。结论:周围面神经炎中、重型急性中伴有脑电活动异常。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脑电图 急性期 EEG
  • 简介:目的:观察肝毒清颗粒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毒清大、中、小剂量组和乙肝宁阳性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2个月始给予治疗药物.实验持续3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血作肝功检查及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肝毒清能降低AST,升高TP、ALB,与模型组比较(P<0.05);减轻肝脂肪变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细胞再生.结论:肝毒清对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防治作用.

  • 标签: 肝毒清颗粒 大鼠 实验 肝纤维化 预防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对尾神经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非治疗组(n=10),通过钳夹损伤建立尾神经不全损伤模型,给予治疗组尾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0min,连续2周;非治疗组尾神经不予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尾神经传导速度(NCV)与动作电位波幅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尾神经NCV恢复率分别为17±4%和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尾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恢复率分别为314±106%和20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对活体动物不全损伤的周围神经给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大鼠 尾神经损伤 电刺激治疗 神经传导速度 动作电位波幅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病人分为三组,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比例,并做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R眼底改变的相关分析。结果:DR临床前期组的病人中有5%并发DN,DR非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42%并发DN,DR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71%并发DN;AER与DR的眼底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呈平行发展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目的:研究闭合颅脑外伤患者病程与P300之间的关系,探讨此类患者作P300测定的最佳时间,方法:应用Medicid-30E脑诱发电位仪测定518例闭合颅脑外伤患者的视觉(图像)刺激诱发的P300波之潜伏期和波幅。对其中异常的385例与214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并比较不同伤情、伤后不同时间患者的P300波。结果:病人组P300波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波幅亦明显降低(P〈0

  • 标签: 闭合性颅脑外伤 P300 认知功能 病程
  •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轴突 髓鞘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以及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由于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血管广泛的病变,为了了解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们应用TCD技术,对87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TCD检测 血流速度 糖尿病患者 颅内动脉 神经电生理 异常率
  • 简介:室性早搏(以下简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要判断系功能或器质,有时殊不易。本文通过分析80例室早在心电图上的起源部位、频率、时限、电压、切迹的变化,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功能与器质室早在心电图上的表现。

  • 标签: 室性早搏 功能性室早 器质性室早
  • 简介:目的:探讨耍儿痉挛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及变异类型。方法:结合临床分析80例婴儿痉挛患者的脑电图。结果:80例患儿的脑电图72例异常,其中典型高度节律紊乱39例(39/80),变异型高度节律紊乱32例(32/80),局限性异常5例(5/80),异常率占90%(72/80)。结论:脑电图对耍儿痉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高度节律紊乱 婴儿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脑电图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及随访。结果:13例患者中正常范围内脑电图1例,轻度异常脑电图2例,均为轻度中毒患者。这2例患者的脑电图在一周后复查时恢复正常范围。5例中度异常脑电图均为中度中毒患者,在一周后复查时4例脑波恢复仪波,但仍有较多量的0波,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消失。另1例为6—7Hz的0波,并仍有少量的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5例重度异常脑电图其中4例为重度中毒患者,1例为中度中毒患者。第一次复查时脑波虽有改善但仍可见复型慢波及阵发性高幅尖波。这10例中一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患者在3月后第二次复查时,其中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范围,另2例脑波虽恢复到8—9Hz的仅波,但仍有较多量的θ波及少量的复型慢波,阵发性尖波消失。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中毒程度及临床症状相一致。其动态变化可反映病情的转归。提示脑电图检查可反映脑损害的程度,可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电图 毒鼠强 急性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平均心率均低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自身心律失常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最大上升速度,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丹参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心律失常前,丹参组APD90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律失常后,对照组蛾高于丹参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内膜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 标签: 丹参 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膜 MAP
  • 简介: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承担并完成了1000例受试病例,其中男性364例,女性636例,平均年龄为44.1±13.8(18~65)岁,使用规格为60万U/片的病例为680例,使用规格为100万U/片的病例为320例。1000例病例中有445例治疗前后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细菌阳性例数为102例,细菌阳性率为10.2%。用药剂量为60万或100万U/次、3次/日口服,用药天数为5天,结果显效326例、有效548例、进步102例、无效24例。总有效例数为874例,总有效率为87.4%,细菌阴转例数为78例,细菌阴转率为76.5%,细菌清除例数为75例,细菌清除率为73.5%。1000例病例在未作皮试情况下共有2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肯定与药物有关为9例,可能与药

  • 标签: 安全性临床评价 青霉素V 临床药学 商品名 不良反应 片剂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食道癌手术后10个月。95年4月7日因发作心悸、胸闷、黑朦、抽搐收治入院。入院时ECG示: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感染心内膜炎,阿斯综合证。入院后即安装临时起搏器。V3R(附图)为次日心电图描记,P—P基本规则,频率75次/分心室起搏心律频率79次/分与窦性P波频率75次/分接近。但由于存在Ⅰ°房室传导阻滞,其P—R间期长达0.32秒,

  • 标签: 起搏心律 文氏现象 干扰性 左束支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融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