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10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介绍口腔OCT原理和主要功能,阐述口腔OCT在离体口腔组织断层成像、在体口腔组织的实时断层摄影、龋损牙体组织的早期诊断、牙体修复和窝沟封闭效果的评估、监控龋病发展进程、口腔黏膜疾病的无创诊断、口腔软组织癌前病变的无创早期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与其他影像设备诊断进行比较,展望OCT的发展。

  • 标签: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口腔 龋齿 早期诊断 椅旁操作
  • 简介: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吸附性、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尤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近几年来壳聚糖在口腔颌面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发展迅速,现对有关壳聚糖与口腔颌面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口腔组织工程 壳聚糖 支架 生长因子 缓释系统
  • 简介:口腔科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析陈浩,吕霞,蒋文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自凝塑料的单体,在口腔矫正手术中广泛使用。它有极强的挥发性和较强的毒性 ̄[1]。实际操作中采取涂布液体石腊等方法加以防护。病人虽直接...

  • 标签: 甲基丙烯酸 口腔科医生 空气中 甲酯 回收率 甲基丙烯酸甲
  • 简介:目的探讨根据三柱理论原则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三柱理论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本院41例按照Pilon骨折三柱理论原则指导下行开放手术治疗并有1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2~84岁,平均45.6岁;均为单侧骨折;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12例,行走摔扭伤10例。按三柱理论分型为单纯外侧柱骨折7例,单纯内侧柱骨折5例,内侧+外侧柱骨折16例,内、外、后三柱骨折13例。手术切口选择以进入主要力线骨折块的直接入路为主,钢板也按各柱力线方向固定,术后8周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人均骨折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切口周围软组织轻度坏死,1例出现切口脂肪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均换药后痊愈。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一般11例,复位差0例;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0~91分,平均81.6分。结论Pilon骨折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疗效明显,能使骨折获得更佳的愈合和内固定选择,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三柱理论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106例18~22岁部队女战士。在征兵体检及复检中身体均为健康者(符合国防部有关新兵入伍体检标准)。常规心电图均正常。应用南京新博电子有限公司NHE—2000型高频心电检测仪,做短时心率变异分析,采用520个心率值(大于5min)进行分析。电极安放同...

  • 标签: 心率变异分析 青年女性 变异系数 正常值范围 短时 常规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制备聚醚醚酮(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与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分别制备PEEK基纳米羟磷灰石(n-HA/PEEK)和PEEK基纳米氟磷灰石(n-FA伊EEK)复合材料,以纯钛(CpTi)和PEEK作对照,应用微生物活性剂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和成膜情况。结果与CpTi相比,黏附初期2小时内PEEK及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量显著减少;四组材料表面在第14天形成的生物膜形貌和厚度基本一致,但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组表面生物膜内死菌/活菌比显著高于CpTi及PEEK组,而且n-FA/PEEK组显著高于n-HA/PEEK组。结论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低于CpTi,生物膜死菌量显著高于CpTi,提示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影响口腔微生物的黏附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聚醚醚酮 纳米复合材料 细菌黏附 生物膜 口腔微生物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鼻烟窝的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健康志愿者(进修实习医师)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岁。应用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线阵探头频率3-12MHz。观察80侧鼻烟窝的断层解剖声像图,分4个切面横切,显示鼻烟窝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及韧带。测量鼻烟窝内桡动脉及头静脉的内径。结果该方法清晰显示并详细标注了鼻烟窝各切面肌肉、神经、血管、韧带的具体超声解剖结构。左右侧桡动脉内径[(2.38±0.16)mmvs(2.39±0.15)mm]和头静脉内径[(2.81±0.18)mmvs(2.83±0.1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明确鼻烟窝结构的首选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为鼻烟窝内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鼻烟窝 检查方法 解剖结构 超声图像
  • 简介: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子宫颈癌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状态,探讨放射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Ⅱb期-Ⅲb期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90例,中位年龄51岁。治疗方案为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或紫杉醇+洛铂化疗)2周期;同步化疗采用顺铂或洛铂单药;放射治疗采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2周期化疗后、同期放化疗前5d、开始同期放化疗、开始同期放化疗期间每5d取材1次、同期放化疗结束、同期放化疗结束后10d、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0d时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采用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42.0%和60.3%(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10-15d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渐下降,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接近(P=0.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至30.6Gy时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略有下降,放射治疗结束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进一步下降,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09)。结论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再分布的存在提示放射治疗最好在新辅助化疗后10-15d开始。通过DNA倍体分析了解细胞周期,有助于指导放射治疗时间,从而增加放射治疗疗效。

  • 标签: 子宫颈癌 细胞周期 放射治疗 治疗最佳时间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