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皮计和血氧仪在肢体再植护理中监测血管危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旨在提高血管危象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坏死率,从而提升大肢体再植的成功率。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30例接受大肢体再植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监测。研究中同时使用了非接触及接触式皮计来测量皮,以及无创血氧检测仪来测量血氧饱和度。数据收集涵盖了皮温和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值,以及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两种监测工具的性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无创血氧监测仪在监测血管危象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地预警血管危象的发生。在特异性方面,血氧仪相较于皮计显示出较低的误报率,即特异性较高。具体来说,血氧仪的特异性为90%(95%置信区间:80%-95%),表明在没有血管危象的情况下,血氧仪正确识别了90%的患者。而皮计的特异性为85%(95%置信区间:75%-92%),略低于血氧仪。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与血管危象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无创血氧监测仪因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认为是肢体再植护理中监测血管危象的有效工具。本研究支持在临床护理中使用血氧仪进行血管危象的监测,以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从而提高大肢体再植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肢体再植护理 皮温计 血氧仪 血管危象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电针、针两种不同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有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50例)与针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用电针与针疗法并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频率为每周五次,以四周作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对,包括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程度、运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针灸方式均有良好效果(p<0.05)。其中,针针灸法治疗肿胀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得到的治疗效果要优于电针针灸法(p<0.05),电针针灸法在恢复患者上肢功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p<0.05),两种针灸疗法均能够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电针与针两种治疗法对于治疗康复训练下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均有良好效果。若患者肿胀情况较为严重,首选针疗法,但两种针灸疗法在运动功能与总有效率方面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 标签: 电针 温针 康复训练 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通络汤联合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与实验组(31例:应用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温经通络汤 针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柴芩胆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灸疗法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3-2023.3收治的5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25),另一组为研究组(n=25)。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柴芩胆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灸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及胃肠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出现有效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胃窦部位电频率、胃窦部位电振幅、胃电节律出现有效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降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血糖方面,柴芩胆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灸疗法发挥着明显效果,同时帮助改善其胃肠功能。

  • 标签: 柴芩温胆汤加减 标本配穴 糖尿病性胃轻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