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地干预措施,以此降低新生儿护理风险、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出生的20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临床实践信息与现有文献对新生儿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其中安全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操作流程、护患沟通等是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降低新生儿护理风险,本次研究中使用平均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00名,为两组新生儿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予以层级护理干预。干预过程中观察新生儿护理状况,记录新生儿健康状况(Apgar )评分与轻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3d体重与90min后体温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数据,各项数据对比结果P<0.05说明差异具有突出性。结果:各组新生儿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突出性(P<0.05),经过干预后新生儿护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新生儿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护理风险,为保障新生儿健康提供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巨大脑膜脑膨出新生儿的围手术期管理,可在为临床护理此类患儿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脑膜脑膨出患儿的病例,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治以及护理要点。结果 本例患儿因“发现枕后包块1天”入院。入院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头颅大小正常,头围34cm,前囟平软,枕后可见一大小约13cm×13cm×3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触之波动感明显,包块表面可见部分皮肤发白、部分皮肤发红破溃、部分破溃已结痂。于2021年9月17日在全麻下行神经外科巨大脑膜脑膨出修补术、脑积液漏修补、开颅颅内减压术,术后患儿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恢复良好,一般情况可,术后住院6天后好转出院。结论 巨大脑膜脑膨出的患儿,其诊治及护理难度非常大,术前应小心谨慎处理包块,防止受压以及摩擦损伤,警惕因囊壁破裂导致颅内感染的可能,包块表面部分破溃处应注意预防感染;术后需做好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及护理、基础护理、切口护理、体位护理、管路护理、预防感染、预防癫痫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巨大脑膜脑膨出新生儿的围手术期管理,可在为临床护理此类患儿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脑膜脑膨出患儿的病例,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治以及护理要点。结果 本例患儿因“发现枕后包块1天”入院。入院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头颅大小正常,头围34cm,前囟平软,枕后可见一大小约13cm×13cm×3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触之波动感明显,包块表面可见部分皮肤发白、部分皮肤发红破溃、部分破溃已结痂。于2021年9月17日在全麻下行神经外科巨大脑膜脑膨出修补术、脑积液漏修补、开颅颅内减压术,术后患儿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恢复良好,一般情况可,术后住院6天后好转出院。结论 巨大脑膜脑膨出的患儿,其诊治及护理难度非常大,术前应小心谨慎处理包块,防止受压以及摩擦损伤,警惕因囊壁破裂导致颅内感染的可能,包块表面部分破溃处应注意预防感染;术后需做好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及护理、基础护理、切口护理、体位护理、管路护理、预防感染、预防癫痫等。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新生儿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将我院儿科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出生的 160例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80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 80例新生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 P< 0.05);两组新生儿 CRP、 PCT 等炎性因子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降低( P< 0.05),且研究组新生儿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其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早期母婴皮肤接触,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成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出生后1h、2h以及4h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