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较佳疗法。方法:按随机、对照、单盲法的研究原则,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用毫针组(56例)、电针组(57例)和温针灸组(61例)。3组均穴取肩前、肩髃、肩髎、臑俞、外关、合谷,分别行毫针、电针和温针灸疗法,均留针30min。治疗均为隔日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并于每次治疗前后测量、记录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和活动度评分。结果:电针组、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53/57)和95.1%(58/61),均高于毫针组的78.6%(44/56)(均P〈0.01),而电针组与温针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治疗,电针组疼痛下降指数(4.28±0.22)、温针灸组疼痛下降指数(3.74±0.17)均明显大于毫针组(2.78±0.18,均P〈0.01),而电针组也大于温针灸组(P〈0.05);温针灸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值(76.92±5.53)和电针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值(60.37±3.80)均大于毫针组(42.50±3.67,均P〈0.01),而温针灸组也大于电针组(P〈0.01)。各组1疗程治疗后肩关节疼痛下降指数和活动度改善评分均大于自身初次治疗后之值(均P〈0.01)。结论:3种针灸疗法对肩周炎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电针和温针灸的疗效要优于毫针针刺。3种疗法均能较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但以电针镇痛效应最佳,以温针灸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最佳。在选穴相同、病情相似的情况下,临床疗效的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疗法及治疗次数。
简介:目的:比较飞经走气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飞经走气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两组均穴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分别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手法和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以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飞经走气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1.3%(26/32),飞经走气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积分、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以上指标飞经走气组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刺,能更好地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简介: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与针刺疗法治疗爱尔兰人椎间盘源性腰痛(寒湿痹证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病人随机分成热敏灸组(43例)和针刺组(39例),热敏灸组在腰骶部相应部位寻找热敏点,然后在热敏点施灸,使灸感传导,到灸感传导结束后治疗结束,如果不出现灸感,就在相应痛点施灸30min;针刺组取相应的华佗夹脊、背俞穴及委中进行针刺,配穴为环跳、风市、阳陵泉、秩边等,针刺后在腰部加神灯照射,留针30min。每周治疗2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热敏灸组,临床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有效率90.7%(39/43)。针刺组,临床治愈9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有效率87.2%(34/39)。两组间临床治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疗法治疗爱尔兰人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简介:目的:探究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应用温针灸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6-2021.7患者80例,科学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西药控制和温针灸疗法治疗,研究了解患者治疗后身体状态,分析治疗前后子宫和血清疼痛相关指标,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经期疼痛缓解为39例占比97.50%,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明显高。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和血清疼痛相关五项指标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中结合病症情况对症治疗,通过温针灸疗法帮助改善患者子宫状态,降低患者的身体疼痛介质,整体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通督益肾健脾按摩结合音乐疗法对改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踝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肌肉痉挛的作用。方法:对2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通督循经点穴按摩、健脾益气按摩、捏脊疗法、节段性按摩、足底按摩、促肌力恢复按摩及关节活动度按摩7种方法治疗,按摩在背景音乐下进行,选佛经音乐和中医五行音乐(心、肝、肾经音乐)。每日1~2次,30天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股内收肌角和足背屈角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30天后显效106例(占37.1%),有效172例(占60.1%),无效8例(占2.8%)。治疗前后足背屈角分别为(105.64±12.66)°与(76.58±9.89)°,治疗前后股内收肌角为(119.89±25.47)°与(158.99±18.66)°,治疗前后CSS评分分别为(12.39±2.56)与(7.069±2.97),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结论:通督益肾健脾按摩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瘫,对脑瘫患儿坐、跪、站、行大运动功能恢复有极积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CBM、VIP、WanFangData,Pubmed和CochraneLibrary查找有关热敏灸疗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100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6,1.21),Z=3.54,P=0.0004],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0,95%CI(1.52,2.13),Z=6.82,P<0.00001],治疗组简式McGill疼痛指数(SF-MPQ)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44,95%CI(-6.38,-2.50),Z=4.49,P<0.00001],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6,95%CI(-0.50,-0.23),Z=5.42,P<0.00001]、治疗组白介素-6(IL-6)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32,95%CI(-11.49,-3.14),Z=3.44,P=0.0006]。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热敏灸或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治疗CSR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传统悬灸疗法,从而为当前CS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随机分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组(A)和针刺拔罐不发泡组(B),两组均为1日1次,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与针刺拔罐不发泡法组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2%(45/55)vs18.18%(10/55),P〈0.01],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与针刺拔罐不发泡法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36%(53/55)vs69.09%(38/55),P〈0.05]。结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拔罐不发泡。
简介:目的:从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可量化的方面切入,探寻这些因素与“得气”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关于“得气”的古文献以及近10年关于得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文献。结果:(1)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得气量表应用为近10年最常用的“得气”量化指标;(2)影响针灸“得气”因素很多,涉及个人生理状态、疾病性质、穴位下解剖特点、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其中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因素对“得气”的影响及机制不同。结论:(1)“得气”不等同于针感;(2)对隐性针感需要重新认识;(3)应重视施针者的针下感;(4)需要重新定义和理解“得气”的含义。
简介:鉴于科学原则和基本、临床的数据,为polycystic卵巢症候群(PCOS)总结针灸的治疗。相关文学通过MEDLINE计算机化被检索了。3诉讼的控制审判显示针灸感应的排卵。基本、临床的学习证实电镀物品针灸(EA)能在PCOS女人调整扰乱的endocrinal,neuroendocrinal和同情的神经系统[1]。因为一系列neuropeptids被释放,高级中央活动在针灸和EA治疗以后在人的身体被提高,这公开被知道因为一系列neuropeptids被释放轴和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2,3]。EA反复被用于作为PCOS毫无疑问被诊断并且在neuroendocrinal参数和排卵正式就职上被发现了长期的治疗学的效果的女人[4]。但是,这研究没解释这些功效的机制。EA上的实验室评估的基本学习[5-9]显示卵巢功能上的EA的规定与同情的神经系统活动的调整是相关的。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男、女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leptin(瘦素)和NPY(神经肽Y)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纳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共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两组均选取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关元穴,采用低频电针治疗,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体质量指数)、F%(体脂百分率)及血清leptin和NPY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男性组患者体重下降(9.24±2.55)kg,BMI下降4.19±2.30,F%下降3.98±2.13,血清leptin下降(0.66±0.23)ng/mL,血清NPY下降(18.56±2.89)pg/mL,女性组分别下降(6.77±2.31,2.65±0.93,4.98±2.30,3.49±1.09,11.21±1.97),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男性组患者体质量、BMI、血清NPY含量较女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女性组患者F%、血清leptin含量较男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结论:低频电针对男、女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量、BMI、F%及血清leptin、NPY含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降低体质量、BMI和血清NPY方面,男性优于女性,而在降低F%、血清leptin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和艾条灸组,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不做治疗,艾条灸组选用特制香烟型纯艾条,在距离"脾俞""中脘"穴2cm高处悬灸,每日治疗1次,每次使用1个穴位,两穴交替使用,每次20min,连续治疗7d。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p65和NF-κBp5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D模型组大鼠可见黏膜、腺体缺损或消失,绒毛破坏,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增高(P〈0.01);与CD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性反应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黏膜下水肿减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肠腺排列较规则,其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