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直肠保留灌肠治疗中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中风昏迷患者,中医辨证属于中脏腑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以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14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病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大承气汤加减灌肠配合西药治疗缺血中风昏迷病人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栓弹力图辅助鉴别诊断老年患者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以提升两种不同疾病的确诊率.方法:以90例眩晕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均为良性位置性眩晕,B组均为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采用全血复钙法做血栓弹力图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B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反应时间、凝固时间显著低于A组;而其他项目,包括凝固角、血栓最大幅度、血栓最大弹力度等,B组数据则明显更高.上述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多表现出血液高凝状态,而良性位置性眩晕血液凝固状态多为正常,因此血栓弹力图可辅助鉴别眩晕的类型.
简介:目的:观察开窍醒脑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w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华佗再造丸,0.72g/kg)、开窍醒脑颗粒低(1.08g/kg)、中(2.16g/kg)、高(4.32g/kg)剂量组。给药7d,末次给药后40min向一侧的颈内动脉注入血栓栓子复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24h取脑组织,进行IL-1β、TNF-α、IL-6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窍醒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TNF-a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6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窍醒脑颗粒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炎症反应有关。
简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我院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了18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6例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86例相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50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斑块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A1c、血浆Hcy水平、NHISS评分及血清hs-CRP、IL-6、IL-1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可抑制斑块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