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KANO分析模型在医院门诊管理及服务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医院门诊患者为调研对象,采用基于KANO分析模型调查问卷,对门诊服务指标进行归类分析。2014年7—12月对必备指标进行改善、优化,魅力和期望指标提高后,比较2015年、2014年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门诊服务经优化改善后,门诊就医环境、门诊标识,医师和护士的工作,患者等候时间,工作人员态度,门诊费用,共6项服务指标的满意度情况均高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NO分析模型运用于门诊服务的调研,有助于门诊管理提高基本质量,完善一维质量,创建魅力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的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对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门诊部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问诊的140例就诊者当作分析对象。将2022年5月至10月底门诊部就诊者定为常规组,将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底就诊者定为优化组,两组各有70例。常规组就诊者的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与之前一样,优化组就诊者给予优化后的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就诊者的就诊效率以及就诊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优化组就诊者候诊时间为(13.93±3.22)min、就诊时间为(28.67±4.54)min,均少于常规组,优化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2.73±4.81)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可直接体现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优化门诊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可缩短就诊者问诊时间,使其快速得到治疗,同时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疾病在知信行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患有社区慢性病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按照家庭医生团队随机分组,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抽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干预,为观察组开展知信行管理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干预,观察不同管理模式下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情绪影响、疾病认知影响、生活质量影响、用药依从性影响及自我约束能力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被管理之前,焦虑和抑郁测量分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的分数都有所降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慢性疾病的发生原因、诊疗及医疗、饮食搭配、服药水平理论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管理对策展开之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呈较低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开展管理工作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观察项目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更高的组是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病目标护理后,对于自身疾病的约束水平更高一些,各观察项患者占比数均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将知信行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用于社区慢性病护理工作中,能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并强化其对慢性病的正确认知,有利于规范患者行为,提高用药依从性,使之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健康项目管理与个性化健康教育在2021-2022年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收集并分析2021-2022年中医药健康项目管理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健康档案分析和随访记录,评价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及居民满意度。 结果:研究显示,在中医药项目管理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健康行为改变比例达到35%,整体居民健康满意度提升了30%。 结论:中医药健康项目管理与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深入融合与应用,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有效促进了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证明了其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护理质量与服务提升管理中的应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某县域内的护理人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人。对照组按照其原有的护理质量与服务管理体系进行运营与管理。试验组采用基于“1+N”模式下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护理质量与服务同质化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观察该体系对护理能力、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结果 运营管理1年后,试验组护士的护理能力得分、安全行为得分及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的住院患者其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可比性(P <0.05)。结论 应用基于“1+N”模式下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护理质量与服务同质化管理体系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水平,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医共体下的护理建设与发展,有着较大的运用价值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