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医院中药制剂的组方理论。方法通过分析药物的性能和功效,阐明处方的配伍和治证理念;通过分析药效成分,探清制剂的构成及治证机制。结果该制剂的构成和治证机制与处方的配伍和治证理念高度统一。结论该方制剂的组方理论能科学阐述制剂的治证理念。

  • 标签: 组方分析 中药配伍 治证理念
  • 简介:目的规划完善医院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保障制剂质量。方法根据查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配制相关法规并参考各种相关文献,结合中药制剂的特点和中药制剂配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设计医院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结果文章从内容涵盖、注意事项、问题讨论和小结概括四个方面,介绍某院制剂室所设计的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结论所设计的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能够科学、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中药制剂生产的整个过程,对规范中药制剂配制过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监控提供有力的软件基础。

  • 标签: 中药制剂 批配制记录 软件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0盒阿莫西林胶囊,规格为0.25g*24粒/盒,时间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均采取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获取到每月浓度检测中位数,探讨检测结果。结果 基于0.25-0.75mg/ml条件下,药品含量和峰面积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药物的平均回收率约为99.53%,平均RSD为0.14。 结论 在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中,应用HPLC法具有重复性、稳定性等特征,临床操作简单便捷,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莫西林制剂 HPLC法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中药、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检测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中药及中成药制剂质量检测水平。方法;主要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针对随机抽取的几种不同的党参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其相关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并且通过三种党参的近红外光谱结果针对党参以及其中成药制剂丹参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在实际的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在针对党参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之后,三种党参得到的分析结果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结论:在经过几种不同党参的近红外光谱质量检测分析之后,能够明显看出几种不同党参之间的差别,依据与此,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党参和中成药制剂的质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极为重要的。

  • 标签: 中医药 中成药制剂 质量检测 检测方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口服固体制剂是临床用药最为常见的剂型。3D 打印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精准调控口服固体制剂的内部构成以及外部形貌,进而控制药物释放性能,实现精准化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制备出了速释、缓控释、复方、中药等众多 3D 打印口服固体制剂,用于改善传统口服固体制剂存在的不足。随着精准化治疗的发展,3D 打印药物制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 标签: 3D 打印 口服固体制剂 个性化给药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口服固体仿制药制剂研发的风险管理问题。首先,文章介绍了仿制药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对仿制药制剂研发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制药企业和从事仿制药研发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口服 仿制药 研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口服固体仿制药制剂研发的风险管理问题。首先,文章介绍了仿制药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对仿制药制剂研发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制药企业和从事仿制药研发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口服 仿制药 研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银屑病生物制剂研发进展。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长海医院皮肤科确诊为银屑病并接受过系统诊治的患者(18岁≤年龄≤70岁)300人,对其进行一般调查问卷、生物制剂相关知识认知问卷以及生物制剂使用意愿问卷调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生物制剂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2.83%,知识得分意愿影响因素与患者年龄、收入、病程、接受过的治疗方式有关;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意愿率为68.7%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与患者的年龄、医疗付费方式、经济收入、患银屑病的病程以及接受过的治疗方式有关。结论银屑病患者对生物制剂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问卷得分不高,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10.35分,认知问卷满分为20分),使用意愿率有待提高,这说明医疗机构在加强生物制剂相关知识宣讲的同时对生物制剂的疗效以及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与细化。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研发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尿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验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择90例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内于本院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ALB、IgG及β2MG水平检验。比较两组mALB、IgG及β2MG水平,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观察组mALB、IgG及β2M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mALB、IgG及β2MG水平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 mALB、IgG及β2MG在老年糖尿病中呈高表达水平,且随着病情严重,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越高,可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B组,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对其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及检出率。结果:B组患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实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验可提高患者疾病诊出率,有利于患者疾病诊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临床检验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检测。方法:在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取68例,设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8例,设为对照组,清晨取受检者尿液,送至检验科进行尿检。受检者均行免疫球蛋白A1b、β2 mG、IgG检测,观察患者检验值。结果:组间A1b、β2 mG、IgG对比,P=0.000。阳性诊断率对比,P=0.000。A1b、β2 mG、IgG指标虽病程增加而改变,P=0.000。结论:尿A1b、IgG、β 2 mG可精准呈现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症状态,具较高操作性,且疗效显著,可将及时有效依据提供给后续治疗。

  • 标签: 临床检验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 微球蛋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段内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的检验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病人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均小于2至3年内病人(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检测中,检测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指标情况,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糖尿病 临床检验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FAK)与肝组织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与血清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及表达,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1)FAK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性反应程度的加重,FA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730,P〈0.01。(2)α-SMA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性反应程度的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与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793,P〈0.01。(3)FAK与α-SMA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857,P〈0.01。(4)FAK、α-SMA阳性程度与血清HBV-DNA载量高低无明显关系,r值分别为-0.006、0.018,P〉0.05;与血清HBeAg阳性率高低亦无明显关系,r值分别为0.039、5.397,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FAK表达明显增加,与血清HBV-DNA、HBeAg无明显关系。

  • 标签: 肝纤维化 黏着斑激酶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E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源性脑梗塞治疗中应用尿激酶溶栓的效果。方法: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取样66例,皆为我院2019年01月至2021年07月收治,密封信封抽选分组,应用常规治疗(n=34,常规组)和常规治疗+尿激酶溶栓治疗(n=32,研究组),比较SF-36得分,总有效率和NIHSS得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精神健康(69.50±6.37)分,社会功能(63.59±7.14)分,身体疼痛(66.28±6.70)分,情感职能(68.40±6.52)分,总有效率90.63%(29/32),皆比常规组高,NIHSS(7.26±1.38)分,比对照组(10.15±2.09)分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具有确切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效果 心源性脑梗塞 尿激酶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