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模型在临床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工作时间在2年之内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42例,在采用智能模型培训前后,对42名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和年资较低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和病情观察、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采用智能模型培训后,42名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和年资较低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和病情观察、护理突发事件应激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分别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智能模型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让年轻护士有更多机会对无风险仿真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对提升护理人员综合岗位胜任力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采用母乳喂养对小儿智能发育造成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于本院分娩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74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新生儿喂养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即两组各有新生儿87例,前者采用人工喂养,后者则采用母乳喂养。对两组新生儿的智能发育情况与智能发育分级良好率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新生儿6个月与12个月的智能发育DQ值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6个月的智能发育良好率为42.53%高于对照组的27.59%,实验组新生儿12个月的智能发育良好率为39.08%高于对照组的22.99%(P<0.05)。结论:与人工喂养方式相比,母乳喂养的效果更加显著,新生儿的智能发育情况更加良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PICC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选取病例数为65例,均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探究组33例与参照组32例,对探究组患者采用PICC技术肘上穿刺,对参照组患者则采用PICC技术肘下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保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导管保留时间与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PICC技术肘上穿刺具有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建议在临床中尽量采用肘上穿刺方法置管。
简介:目的对关节镜微创技术在骨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骨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有64例患者为膝关节创伤、14例患者为肩关节创伤、4例患者为髋关节损伤。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1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常规的切开复位手术。试验组:对患者使用关节镜锻创技术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5±0.5)个月;试验组:优52例、良8例、可1例;治疗优良率为97.6%。试验组:优25例、良L5例、可11例;治疗优良率为73.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手术中使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其具有微创和高效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妇分娩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的效果研究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中接收并治疗的分娩单投胎足月产妇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并将所有的研究对象随机性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中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而对照组中同时采用的是镇痛药物,然后对比两组单胎头足月临产孕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和产后出血的状况等。结果所有病例中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状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镇痛情况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镇痛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则有效率较低。结论针对分娩过程需要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合并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的疗法,可以更安全、有效的起到无痛分娩的效果,降低了剖宫产的概率,有利于母婴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73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对本组患者分别做胸部平扫和冠脉CTA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技术为诊断金标准,总结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胸部平扫检出率为86.30%(63/73),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冠脉CTA技术的检出率为98.63%(72/73),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技术相比,数据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放射技术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检查结果显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放射技术的检出率满意,其中CT胸部平扫与冠脉CTA检查技术的检出率满意,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