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TST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采用TST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痊愈率均为100%,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TST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混合痔嵌顿水肿是肛肠疾病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均占就诊病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发生,但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咳嗽的混合病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混合原因导致慢性咳嗽的患者23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等,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23例混合原因导致慢性咳嗽患者中,10例鼻后滴漏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者,6例鼻后滴漏综合征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4例胃食管反流合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源性的患者,2例胃食管反流合并心源性的患者,1例鼻后滴漏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及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明确病因后通过相应治疗后症状消除或得到缓解。结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行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目前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大多存在局部损伤大,手术后并发症多等缺陷。观察采用不同剥扎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并探讨肛门括约肌功能与环状混合痔发病的关系。方法对环状混合痔用分段外痔剥离,内痔结扎,与消痔灵液注射非结扎区内痔的方法。对于静脉曲张环状混合痔不松解肛门括约肌,而对于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给予肛门括约肌松解。结果164例治愈158例,占96%,显效6例,占4%全部有效,疗程12-21天,平均16天,手术后一年随访,有随访结果的156例,其中2例偶有肛门潮湿,瘙痒,无1例复发和继发肛裂,肛门狭窄。结论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其肛门括约肌紧张,弹性差,手术中给予肛门括约肌松解,既可减轻手术后疼痛,防止局部水肿,又能防止手术后肛门狭窄。静脉曲张型环状混合痔患者,其肛门括约肌大多松驰,手术中不松解肛门括约肌,也不会引起肛门狭窄。故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与环状混合痔的发病关系有待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PH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到2008年8月期间行PPH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PPH治愈率达97.8%,痔体回缩率为100%,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根据每例病人的特点,在PPH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及合并症的处理,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及避免并发症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00例,采用MICM分型方法,从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筛选出22例混合型细胞白血病(MAL)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从剩下7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6例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MAL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中位数高于AML、AL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中位数、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和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L组采用DVCP、DVLP方案和采用DOAP方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AL的CR率与AML、ALL的CR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复杂,预后不佳,以髓系和淋系抗原共同表达最多,因此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兼顾AML和ALL的标准剂量诱导方案来对患者进行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间的相关性。方法直立T波无双肢对称组(对照组)和直立T波双肢对称组(前肢和后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一致且基底部变宽或变宽及前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小于后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三组(180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88例,对照组(110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15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是预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参考指标,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