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在聚落选址与地理环境、古气候与古蜀文明发展、灾变事件研究史前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出现与当时地理环境应有很大关系;成都平原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整体温暖湿润,其中有多次气候波动降温事件发生;古洪水、古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古蜀文明发展关系很密切;基于成都平原诸多先秦遗址的人地关系综合研究表明,河流、地貌、气候等因素与史前聚落变迁有很大关系。总体上,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受限于研究材料方法,目前仍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成果;自然灾害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古文化演变一些重要节点耦合关系仍不明确;今后还需要加强与河流地貌有关聚落环境考古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分析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定量模型研究史前人地关系也将是未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重要内容

  • 标签: 全新世 环境考古 人地关系 成都平原
  • 简介:南海西部4°~18°N,108.5~115°E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定量分析表明,从陆架至深海盆区,随着水深增加,底栖有孔虫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浮游有孔虫在上陆坡区水深200~2000m处最丰富,向浅水深水方向,其丰度均下降,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P)与水深(D)有明显相关关系.但在陆架区陆坡-深海盆区,两者关系完全不同:在陆架区随水深增加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明显增大,而在陆坡~深海盆区,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经定量拟合水深小于200m陆架区,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满足关系式:1nD=0.021P+3.208;而在水深大于200m陆坡-深海盆区,两者满足D=-526.3P+52105.2.这主要是由于陆架区随水深增加,浮游有孔虫增加,但水深大于200m后,碳酸盐溶解起主要作用,浮游有孔虫比底栖有孔虫更易于溶解,造成其含量随水深增加而下降.

  • 标签: 浮游有孔虫 海盆 陆架区 水深 南海 底栖有孔虫
  • 简介: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古近系两个沉积旋回发育了四套盐岩,分别位于沙河街组第三段第四亚段(S43)、第三亚段(S33)、第二亚段(S23)沙河街组第一段(S1),主要分布在凹陷北部.每套盐岩又由若干个盐韵律组成,每一单韵律由盐岩和泥岩组成.两套等时对比标志层(深湖沉积)之间盐岩与砂泥岩存在着相变关系.盐岩是在深盆背景下干旱成因,盐类物质来自地下深处上涌卤水,卤水在凹陷中分层作用是盐岩形成主要方式,卤水上涌通道是基底大断裂系,其动力来源是岩浆活动.盐岩阻隔作用使其对下部地层温度、压力变化均有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于加快盐岩下地层中有机质成熟与演化.盐岩又是良好盖层,且在高温、高压下盐岩呈塑性状态.勘探实践看出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与盐岩沉积有密切关系,因此搞清盐岩分布规律对东濮凹陷下步勘探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 标签: 河南 东濮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沉积旋回 盐岩
  • 简介:基于对柴西地区钻孔岩心、显微镜下矿物组成特征观察、地震测线处理和解释、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其它资料综合分析,完成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古近系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预测研究.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格架不同位置发育深大断裂及其所决定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共同控制了沉积相带在时空上展布.湖盆构造演化对沉积演化有明显控制作用.多个不整合层序界面发育多期碎屑物质供给,但沉积物供给并不充分.可容空间持续存在,导致湖侵体系域十分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发育期间,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易于形成与湖侵体系域相关油气储集体油气藏: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湖相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深湖浊积砂岩透镜体隐蔽油气藏、层序界面控制隐蔽油气藏以及断层控制复合隐蔽油气藏.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古近系 湖侵体系域 储集体 层序地层学 隐蔽油气藏
  • 简介: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分析整理,结合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不同埋深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大多形成在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其中中砂岩细砂岩是最好储层.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物性最好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在相同深度条件下,中央隆起带物性最好,北部和南部次之.另外,本区随埋藏深度增加,碎屑岩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剔除次生孔隙影响).根据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性分析储层成岩演化研究结果,其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蚀与胶结作用沉积条件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条件对物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 标签: 碎屑岩储层 控制因素 压实作用 古近系 储层物性 东营凹陷
  • 简介:川东地区二叠系结核状、条带状团块状硅岩发育,主要分布于茅口组上段吴家坪组,夹于石灰岩层间或层内。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室内薄片鉴定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对广元长江沟、旺苍双汇、宣汉立石河巫溪尖山二叠系硅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硅质来源,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硅岩形态多样、分布不均,硅岩中见残余石灰岩;硅质成分主要为玉髓微晶石英、灰质硅岩中玉髓"侵入"方解石、相邻石灰岩中少量生屑被硅。硅岩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52.79%~99.21%,平均为85.18%),Fe/Ti值、(Fe+Mn)/Ti值Al/(Al+Fe+Mn)值反映其形成与热水活动有关;硅岩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与地壳中该元素平均含量差异明显,Co/Ni值与Th/U值较低;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LREE/HREE值低,δEu值相对较高。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二叠系硅岩为交代成因,硅质以热水来源为主,玄武岩淋滤上升流提供了部分硅质。复合来源硅质通过同生断裂、表层淋滤上升流进入碳酸盐沉积物中,在不同成岩阶段交代碳酸盐沉积物(岩),形成了顺层面或层内分布结核状、条带状团块状硅岩。

  • 标签: 硅岩 硅质来源 地球化学特征 二叠系 四川省
  • 简介:川西南荥经坳陷开展了多口页岩气调查井参数井(CYY1,YD1YD2)钻探。通过大量岩心观察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在中下奥陶统识别出大量软沉积变形构造脆性变形构造,包括重荷模、火焰构造、球—枕构造等负载相关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泥砾等液化构造,以及布丁构造、卷曲变形、震裂缝、震裂角砾、同沉积断层等,具有典型地震导致同生准同生构造变形特征。记录显示至少发生了2次地震事件,并引发海啸以及多次余震。该区震积岩发现表明早中奥陶世曾发生明显构造活动,是加里东早期都匀运动一次构造运动幕响应,这对川中隆起具有重要意义。构造运动导致荥经坳陷周缘断裂活动并引发地震。地震对沉积地层改造极大地改善了研究区油气储集层条件,更利于油气运移。

  • 标签: 震积岩 软沉积变形构造 早中奥陶世 加里东运动 都匀运动 荥经坳陷
  • 简介:通过岩心、薄片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混积层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混积强度将混积岩划分为混积型碎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高度混积岩。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发育混积型碎屑岩,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中泥岩段小海子组发育混积型碳酸盐岩,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巴楚组下泥岩段巴什托局部地区中泥岩段发育高度混积岩。高度混积岩出现在海退期沉积碎屑岩段,代表了陆源碎屑—碳酸盐强烈混合过渡性沉积环境。研究区石炭系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混积层系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晚期,以间断混合相缘混合为主。研究认为混积强度是评价混合沉积环境性质主要参数,并将其划分为4级。下泥岩段存在混积强度达3级以上混积界面,能用于地层对比。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特征讨论了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对研究区石炭系层序组以上混合沉积控制作用。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巴楚—麦盖提地区 石炭系 混合沉积
  • 简介:华北平原孢粉沉积相研究表明,洪积扇三角洲平原区沉积花粉较多,花粉沉积浓度多在3000粒/g以上。冲积平原区沉积下来花粉较少,花粉浓度多在1000粒/g以下。冲积物花粉浓度可以作为划分不同地貌单元指标。不同沉积相存在着不同孢粉组合。主流相一般沉积花粉粒很少或不含花粉,花粉植物类型也较少。漫滩、心滩沉积花粉较多,花粉植物类型也较丰富。边滩沉积花粉较少,花粉浓度也低。自然堤泛滥相以含有较多松、卷柏孢子当地花粉植物为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识别沉积相指标。

  • 标签: 华北平原 孢粉沉 积相 冲积物
  • 简介:利用野外露头、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盆地古近系始新统那读组百岗组进行层序地层沉积相研究.那读组百岗组可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9个体系域,那读组那三段构成层序Ⅰ,那读组那二段和那一段构成层序Ⅱ,百岗组构成层序Ⅲ.层序Ⅰ层序Ⅱ是盆地断陷期沉积,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层序Ⅱ湖泊沉积范围广,厚度大,厚层湖相暗色泥岩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区域性盖层.层序Ⅲ是盆地坳陷期沉积,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滨-浅湖亚相.盆地中古近系沉积经过了洪积或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河流发育过程,反映了盆地从初期形成→扩张→萎缩完整演化序列.在层序Ⅰ层序Ⅱ低水位体系域,田东凹陷中央断凹、南部次凹和那笔凸起北部断鼻等区带发育长轴分布河流三角洲砂岩,这些砂岩处于烃源岩成熟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河道岩性油藏勘探有利区.在层序Ⅱ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北部陡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与烃源岩指状交叉接触,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容易形成大量上倾尖灭岩性油藏.

  • 标签: 层序 百色盆地 那读组 扇三角洲 古近系 沉积相
  • 简介:通过岩石岩屑组分分析、重矿物组分分析、倾角测井、地层厚度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进行了物源古水流方向分析.岩屑组分分析指示着大致物源前进方向,重矿物分析明确了物源泄入主要通道,倾角测井在单井点处对古流向有相当高测量精度,但这3种方法均存在数据平面覆盖率较低分布密度差异大缺陷.而运用地震层位解释所得地层等厚度图则可以在较大尺度上二维平面内推测沉积时期古地形,进而可以推测古流向.但它仅是一种间接预测方法,对局部古流向预测精度较低.文中综合各种方法,将直接预测方法高精度间接方法高覆盖能力结合起来,对古流向作出较高精度预测.在古流向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冲积扇-辫状河-河泛平原沉积体系沉积相模式.该模式表明,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差冲积扇,其古流向应该沿短轴陡坡降方向,即大致为SEE方向;而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较强辫状河来说,其古流向应该沿长轴缓坡降方向,即为SE甚至SSE方向.该模式提出对于提高地震相-沉积相转相精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物源 古水流 ZTR指数 沉积相
  • 简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截至2013年底,全球15个含油气盆地中共发现了89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油气可采储量达495.9×10^8t油当量,占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总储量2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北美亚太地区,其中,大油田主要分布于前苏联北美,大气田则主要位于中东亚太,20世纪70年代是大气田发现高峰期。大油气田油气主要来自古生界烃源岩,以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泥盆系(按重要性排序)为主;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页岩、沥青质泥页岩沥青质碳酸盐岩。盖层以蒸发岩碎屑岩为主。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白云岩生物礁储集层占重要地位。埋深上,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埋深为2500-3000m、3500-4000m4000-4500m,分别占总储量52.6%、15.9%9.5%。油气藏类型上,以构造圈闭为主,不过近年来发现大油气田非构造圈闭比例有所增大。建议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重视白云岩储集层,更重要是,应加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成藏机理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 标签: 古生界 海相碳酸盐岩 大油气田 白云岩 生物礁 油气分布
  • 简介: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勘探开发层系,岩溶作用则是形成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分类方案不统一、岩溶术语界定不清楚、生产应用难度大现状,作者分析了奥陶系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不同时期岩溶储集层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差异性,依据岩溶成因主控因素提出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分类,划分出风化岩溶、礁滩体岩溶埋藏岩溶3大类,其中风化岩溶又分为潜山岩溶层间岩溶2个亚类。研究指出礁滩体岩溶、层间岩溶、潜山岩溶是塔里木盆地重要勘探岩溶类型,并以构造运动为主线将奥陶系岩溶划分为5期,开展了不同类型岩溶特征分布规律研究,指出了3种重要类型岩溶勘探思路。此次研究统一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分类及期次,对勘探开发生产研究工作具有较强指导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实践应用意义。

  • 标签: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岩溶分类及期次 礁滩体岩溶 层间岩溶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一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kl-Es4x)沉积时期发育了规模巨大红层一膏盐层沉积。通过对红层一膏盐层沉积构造、碎屑颗粒粒度沉积物垂向叠加样式等分析,表明红层沉积具有水上沉积作用水下沉积作用共存、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并存特征。红层一膏盐层在盆地不同位置具有明显不同垂向叠加样式。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泥岩颜色分析,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红层一膏盐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以干旱为主,呈现干湿频繁交替特征。气候相对潮湿时期,湖盆盐度较低,以沉积砂泥岩为主;气候干旱时期,湖盆盐度高,以沉积膏盐岩为主。红层一膏盐层沉积早中期为低水位振荡性湖泊,沉积晚期为高水位振荡性湖泊,两者沉积作用存在较为明显差别。

  • 标签: 红层 膏盐层 沉积模式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 简介: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沉积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9~12日,在大庆油田召开。

  • 标签: 沉积学 古地理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地层古生物 岩相古地理
  • 简介: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IASMeetingof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碳酸盐与化学岩沉积、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等研究领域。会议主要研究进展表现为:波浪再悬浮作用(waveresuspension)与异重流(hyperpycnalflows)是陆架边缘斜坡快速进积主要因素;海啸发生周期为14~35ka,后积层理(backset-bedding)为海啸沉积识别标志;海底滑坡多由海底地震、天然气水合物泄露等触发,其块状搬运沉积物(MTD)包括滑塌头部、滑动底面、滑塌主体以及滑塌后期浊流沉积;玄武岩等基岩风化作用提供硅与富镁碱性水,有利于菱沸石与白云石形成;受构造作用影响,隆起剥蚀区与沉积区可互为转化;物源性质、供给量搬运或分散过程控制了沉积面貌(源汇系统);构造活动直接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地貌变化、源区剥蚀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等。最后,本文对比了中外沉积学发展差异,讨论了中国沉积学发展方向。

  • 标签: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 研究热点 陆相沉积环境 滨岸与浅水沉积 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 碳酸盐沉积
  • 简介: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早白垩世主要充填滴道组(裴德组)、城子河组(七虎林组云山组)、穆棱组(珠山组)东山组。沉积相以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海相等为主。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以冲积扇(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并伴随有火山岩分布,反映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沉积环境特点;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三江地区处于整体下沉阶段,现今残留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宁安盆地、鹤岗盆地汤原断陷等为统一近海拗陷盆地,张广才岭-小兴安岭东三江完达山地区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平面上构成(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湖底扇沉积格局,并且伴随有多次海侵事件,海侵方向主要来自虎林盆地东部绥滨坳陷北部;东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已明显萎缩,发育局限(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

  • 标签: 黑龙江省东部 残留盆地群 早白垩世 近海拗陷盆地 沉积相
  • 简介:在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对聚煤期古地理特征及其与聚煤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共发育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一、二段三、四段。吐哈盆地从层序Ⅰ到层序Ⅳ,先后经历了沼泽(层序Ⅰ)-湖泊(层序Ⅱ)-沼泽(层序Ⅲ)-湖泊(层序Ⅳ)过程。在对应于最大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末期高位体系域早期,较快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有利于厚煤层堆积。煤层厚度、碳质泥岩厚度与砂砾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即砂砾岩含量越少,煤碳质泥岩厚度越大;地层厚度300~500m(层序Ⅰ)400—550m之间(层序Ⅲ)时,煤层厚度最大,说明有利于煤碳质泥岩聚集环境是沉降速率中等、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三角洲间湾、湖湾以及下三角洲平原环境,层序Ⅰ层序Ⅲ聚煤中心如艾维尔沟、柯尔碱、桃树园、七泉湖、柯柯亚、鄯善、艾丁湖、沙尔湖、大南湖三道岭等均属于这类环境。

  • 标签: 吐哈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聚煤作用 岩相古地理
  • 简介: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潮间带、滨岸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石牌组、中寒武统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机理时间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造.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二为深埋藏白云石化.根据本区寒武系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特征重建了各组段沉积环境.

  • 标签: 湖北 宜昌地区 寒武系 碳酸盐岩 岩石学 沉积环境
  • 简介:中三叠统顶部溶蚀型喀斯特在什邡金河剖面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已有报道。在近期野外工作中,在川西北地区绵竹汉旺观音崖、江油黄莲桥江油马鞍塘剖面天井山组近顶部、顶部也识别出这一古特提斯面,其形成与强烈构造活动或全球海平面下降造成岩层长时间暴露有关。其表现形式主要为:(1)暴露溶蚀间断沉积面;(2)溶沟、溶缝及其内碳酸盐、陆源碎屑充填物;(3)暴露期黏土层;(4)喀斯特角砾。其中暴露溶蚀间断沉积面上沉积构造以鸟眼、层状孔洞构造最为典型,在绵竹汉旺观音崖剖面最为发育,孔、洞充填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白云石;溶沟、溶缝及其内碳酸盐、陆源碎屑充填物在江油马鞍塘、汉旺观音崖、什邡金河等剖面均有发育,这些溶缝、溶沟一般近于竖直发育,宽度深度不一,被碳酸盐角砾、亮晶方解石、白云石或陆源黏土等所充填;暴露期黏土层主要见于江油黄莲桥剖面,共发育2套,厚5~20cm,与铁质矿物共生,其上下发育深灰色潟湖沉积;喀斯特角砾主要见于汉旺观音崖剖面,喀斯特角砾最大可达15×20cm大小,呈棱角状充填于富含泥质有机质暗色碳酸盐基质中。天井山组近顶部溶蚀型喀斯特发现可为区域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依据,与其有关古岩溶作用可在天井山组(或雷口坡组)顶部碳酸盐岩中形成以溶蚀孔、洞、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古岩溶型储集层。

  • 标签: 喀斯特 天井山组 三叠系 碳酸盐岩储集层 川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