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依据新地层划分方案大量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Y9)沉积体系特征演化,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是延10油层组继承与发展,发育有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类型河流。Y9^3油层是辫状河发育油层,Y9^2油层在继承Y9^3油层河流基础上发育辫状型曲流河,Y9^1油层则是在前两期逐渐填平补齐之后,在准平原条件下发育网状河沉积。华池地区延9油层组发育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两种河流沉积模式。

  • 标签: 辫状河 辫状型曲流河 网状河 沉积相 河流演化 延9油层组
  • 简介: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理想剖面之一。根据地层划分与对比,将其分为下三叠统夜郎组、茅草铺组和中三叠统关岭组。该剖面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其中碳酸盐岩占67%,在夜郎组、茅草铺组和关岭组均有分布;碎屑岩占24%,主要分布于夜郎组。研究表明,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是一套多旋回沉积,其中夜郎组包括2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潮坪、开阔台地和浅滩沉积环境;茅草铺组包括3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关岭组总体上为海退沉积,属于局限台地和潮坪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沉积模式,即潮坪-局限台地-浅滩-开阔台地沉积模式。

  • 标签: 贵州 松坎剖面 中、下三叠统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 简介: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响应。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变化,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始新统bu心组红岗段生油岩沉积条件进行系统分析。bu心组红岗段下部(亚段A)表现为较稳定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源输入持续较高、且物源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影响,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O2-H2S界面位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C)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而Mg、Ca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因而有机碳含量较高。在间歇性干旱时期,陆源输入减少,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加强,水体盐度加大,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O2-H2S界面多位于水/沉积物界面或沉积物中。上述两种气候条件在红岗段中上部沉积时期交替出现。红岗段沉积后期由于淡水长期输入,湖水呈现逐渐淡化趋势。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生油岩 三水盆地 元素丰度 古气候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五道梁组湖相沉积环境分析,尝试通过湖相沉积地层记录提取气候变化信息,探索高原腹地中新世古环境变化特点。通过对五道梁组岩石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识别出了洪积平原、浅湖、滨湖、深湖盐湖5个沉积相类型。参考现代湖泊特征与古代研究实例,探讨了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机制。根据剖面岩相标志地层叠置样式,证实五道梁组沉积期古湖泊经历了3次由低水位变为高水位旋回性变化,湖泊最低水位期以石膏层出现为标志,高水位期发育洪泛泥岩沉积;初步认为五道梁组沉积发育在一个干湿交替气候期,湖水位变化和湖平面升降主要受气候控制,而构造沉降和湖缘断块隆升是次要控制因素。

  • 标签: 青藏高原 五道梁组 沉积相 古环境
  • 简介: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一些背斜构造单元古近系-新近系中,赋存储量巨大油田卤水,有望成为第四系盐湖卤水后续利用资源。通过对小梁山、南翼山、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墩子、油砂山典型构造区石油钻孔自喷油田卤水以及地表盐湖卤水、晶间卤水取样分析,讨论了其水化学特征资源分布,重点通过与海水、青海湖水蒸发曲线对比,分析了油田卤水化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中K、B、Li资源远超工业开采品位,Br、Sr也达到工业开采品位,有优越高品位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油田卤水资源元素富集规律表现为平面上以中部南翼山背斜最为富集,向北、向南相对降低,垂向上深部油田卤水比浅层晶间卤水、湖表卤水资源元素相对更为富集;油田卤水化学演化主要受控于水-岩反应、深部水混合以及蒸发浓缩和盐岩溶解作用,这些作用为卤水分异演化、富集成矿提供了良好地球化学条件。

  • 标签: 柴达木盆地西部 古近系和新近系 油田卤水 水化学特征 化学演化
  • 简介: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6年9月下旬在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河南理工大学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办机构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沉积学学术会议主办机构主要有: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forSedimentaryGeology)。

  • 标签: 古地理学 学术会议 沉积学研究 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拟定 河南理工大学
  • 简介: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新生代陆相地层中湖相碳酸盐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以碳氧同位素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替代指标,试图从古湖泊演化角度,阐明高原新生代早期环境演变历史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所有分析样品中生物碎屑灰岩类样品δ^18O和δ^13C显示最低值,反映它们沉积在一个水体滞留时间短开放性淡水湖泊系统中。泥晶灰岩类样品δ^18O和δ^13C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发育在蒸发作用明显封闭性成水湖泊体系中,而叠层石灰岩类明显富集^13C可能与微生物活动有关。从始新世到渐新世至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δ^18O值具有逐渐增大趋势,δ^13C则由古近纪负值变为新近纪正值,反映该区古湖泊系统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过程,预示古近纪到新近纪之交高原古气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 标签: 青藏高原 新生代 碳氧同位素 湖相碳酸盐岩 古气候 古环境
  • 简介: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形成于中二叠世中晚期。通过分析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露头剖面岩性特征、对比广元上寺长江沟露头剖面碳氧同位素变化趋势与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将茅口组划分为2个可全盆地追踪Ⅱ型三级层序,并分析了茅口组三级层序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钻穿中二叠统茅口组典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曲线开展频谱分析,识别出多种具有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高频旋回,并计算出茅口组沉积平均速率沉积时限相关参数。最后,采用数字滤波消除掉其他次要旋回因素影响而仅保留与主控因素相关旋回信息,建立茅口组高频层序划分方案。结果表明,茅口组三级层序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控于构造升降全球海平面变化;茅口组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明显,其中长偏心率旋回(413.0ka)和短偏心率旋回(123·0ka)分别是形成四级层序(准层序组)和五级层序(准层序)主控因素,与之对应平均旋回厚度在龙17井区分别为13.44113和4.31m,在安平1井区分别为16.03m和4.68m;茅口组大约发育15个四级层序,其发育时限大约为6.11Ma;根据构造背景曲线和长偏心率旋回曲线叠加曲线划分高频层序,其高频层序界面更加接近实际地层发育情况。

  • 标签: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茅口组 米兰科维奇旋回 高频层序 频谱分析
  • 简介: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众多凹陷均有海陆过渡相沉积,沉积相类型包括海湾辫状河三角洲和河口湾一潮坪。本次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崖13—1气田古近系渐新统陵水组三段二段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在其内部进一步识别出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1-S10)。在时地层格架内,对陵水组三段陵水组二段发育沉积相特征演化进行深入探讨。陵水组三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具有独特层理构造、富含泥质纹层以及遗迹化石丰富。该沉积体系自下而上潮汐作用越来越强,早期以河流作用为主(S1-S4),中期为河流和潮汐混合作用(S5-S6),晚期逐渐过渡到以潮汐作用占主导(S7-S8)。陵水组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生全面海侵,沉积作用方式沉积特征更加复杂,生物成因构造更加独特,本次研究将其解释为河口湾一潮坪沉积(S9-S10)。研究表明,区域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是研究区沉积相从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演化到河口湾一潮坪主要控制因素。

  • 标签: 海陆过渡带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陵水组 渐新统 崖13—1气田
  • 简介:对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上侏罗统沉积以温湿气候条件下粉、细砂岩泥岩为特征,其沉积序列可以被划分成周期为3-5Ma5个沉积层序,各沉积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关整合面.沉积层序格架和构型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和物源供给.各沉积层序展布也受盆地结构和断裂差异活动影响,表现出南厚北薄地层展布特征.由于在马北斜坡存在地形或断裂坡折带,故可将一个沉积层序细分成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明确首次和最大湖泛面基本特征基础上,重点叙述了层序B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和层序构型主控因素.对有利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成藏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后,指出靠西绍根断层下降盘层序C近岸水下扇和位于坡折带之下浊积扇是寻找岩性圈闭有利地区.

  • 标签: 内蒙古 开鲁盆地 上侏罗统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构造活动
  • 简介: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上盘最新钻井发现,在石炭系顶面之下较深内幕火山岩区域获得工业油流。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主量元素和岩石物性资料,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系内幕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展布。研究表明,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内幕储集层顶面最大深度位于石炭系不整合面以下800m,岩相(岩性)以爆发相空落亚相(凝灰岩)和溢流相下部亚相(安山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构造缝为主。不同岩相具有不同类型和程度成岩作用,经历了不同孔隙演化过程。溢流相上部亚相和溢流相下部亚相孔隙演化程度最高。冷凝固结作用控制其原生孔隙形成,构造破碎作用溶蚀作用至关重要。受构造和溶蚀作用控制Ⅰ类和Ⅱ类储集层为有效储集层,主要分布于克—百断裂附近。

  • 标签: 火山岩 石炭系 克-百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 简介: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晓前寒武纪)是白云岩广泛发育海洋碳酸盐沉积时期.在灯影组中部发育从海水直接沉积、沉淀原生白云岩。目前仍保留其原始组构特征。从40个原生白云石(岩)中测得:泥晶白云石δ^13C值为‰,δ^18O值为-1.17‰(n=6);藻白云岩δ^13C值为3.52‰,δ^18O值为-1.86‰(n=5);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为2.90‰,δ^18O值为-2.65‰(n=8);海水刃状白云石胶结构δ^13C值为2.96‰,δ^180值为-2.41‰(n=8);泥晶纹层和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为2.79‰,δ^18O值为-3.13‰。40个岩样δ^13C平均值为3.25‰±0.44‰,δ^18O平均值为-2.12‰±0.98‰(均以PDB标准)。对于灯影峡期海相白云岩原始δ^13C和δ^18O值,不采用所有样品平均值.而是采用原生白云石沉积物与海水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和δ^18O值两个图示分布区重叠部分最重同位素值,即δ^13C值为4.43‰(PDB标准),δ^18O值为-0.62‰(PDB标准),将其作为灯影峡期海洋碳酸盐岩原始同位素组成。对海水原生白云石胶结物包裹体盐度进行了测定,海水δ^18O计算值为2.90‰(SMOW标准),用原始δ^18O值计算厚生白云石形成时海水温度为408℃。这说明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海洋为走热较高海水温度环境。

  • 标签: 海水温度 原始同位素值 原生白云石 海洋碳酸盐沉积 灯影组
  • 简介: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沉积学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成都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 简介:近年来,针对山东省灵山岛地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研究呈现热潮,但研究层位主要集中于下白垩统莱阳群浊积岩,对下白垩统青山群未见详述。利用野外露头与镜下薄片资料,详细描述了灵山岛地区下白垩统青山群岩性特征、岩相组合、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与特征,指出研究区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宿主岩层为陆相扇三角洲沉积,其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并伴随多次火山爆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主要有负载构造、球—枕构造、泄水构造、挤入构造、水塑性褶皱、塑性砂岩团块包卷构造、火山地震落石构造和"V"型地裂缝,形成原因主要为火山爆发引起古火山地震作用,成因机制主要分为地震波、火山碎屑物重力惯性作用与瞬时差异气压效应3种,这与莱阳群浊积岩层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为滑塌与构造古地震机制不同。通过分析火山碎屑流堆积层位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育层位关系,建立了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布模式,即随着与火山口距离变化,近源易见脆性变形逐渐消失,中源以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与塑性变形为主体,远源呈现弱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且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规模与距离呈负相关。

  • 标签: 灵山岛 下白垩统 青山群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火山地震
  • 简介: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受多种因素控制。去白云石化形成大量晶间孔并为后期溶蚀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表生岩溶过程中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并使白云岩^87Sr/^86Sr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其Fe、Mn含量下降、阴极发光变弱,并使局部发生去白云石化,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二低"。沥青充注作用表现为缝合线中充填沥青,同时部分样品晶间孔中也有荧光显示。埋藏溶蚀作用非选择性强,形成大量针状溶孔,其产状与岩石组构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针状溶孔被方解石充填。

  • 标签: 白云岩储集层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成岩作用 表生岩溶
  • 简介:赣北鄱阳湖地区土塘剖面发育第四纪红土,自下而上可分为强网纹红土层、弱网纹红土层、微网纹红土层、均质红土层和下蜀黄土层。基于常量元素、粒度分析数据以及前人年代框架,初探土塘剖面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1)土塘剖面粒度组分均一,常量元素含量相近,风化淋溶强烈。(2)土塘剖面各地层间化学风化强度存在差异:下蜀黄土层为初期去Na、Ca阶段;均质红土层为中期去K阶段;微网纹红土层由去K阶段向去Si阶段过渡;网纹红土层已完全进入晚期去Si阶段。剖面常量元素相对迁移能力为:Na2O>MnO2>CaO>P2O5>MgO>K2O>SiO2>Al2O3>TiO2>Fe2O3。(3)中更新世以来赣北鄱阳湖地区气候总体上由暖湿趋于干冷,期间伴随多个明显干湿旋回佐证强烈淋溶与干湿交替作用是网纹红土发育重要驱动因子。

  • 标签: 赣北 鄱阳湖地区 第四纪 常量元素 古气候演变
  • 简介: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中深水碳酸盐岩及其白云岩化是较为特殊沉积与成岩作用类型之一。通过对南雅尔当山剖面详细观察与采样分析,阐明了其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深水碳酸盐岩顶、底均与浊积岩伴生,呈重力滑覆—带状分布,主要由黄灰色—灰色、大多呈薄层瘤状白云岩夹泥页岩构成;可见到海绵骨针、三叶虫浮游生物化石以及分选差花岗岩、火山岩硅质岩碎屑;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中溶解、水平层理较深水沉积特征。该套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或残余陆屑白云岩、巨型藻鲕白云岩和生屑泥粉晶白云岩9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为0.47-0.56和0.70-0.76,中强阴极发光,经历了2期较强白云岩化作用;富含SiO2、Al2O3、Mg、Mn、Fe、MnO和TiO2;^δ34SV-CDT为-0.2-6.6,ΣREE含量为46.7×10^-6-67.4×10^-6,呈正铕负铈“帽式”稀土配分模式,反映相对还原沉积环境;反映沉积水体盐度Na2O+K2O、Sr、Ba含量偏低,^87Sr/^86Sr值相对偏高,^δ18OPDB、^δ13CPDB稍低,不能指示原始海水或原始环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这套深水碳酸盐岩形成于向上变浅缓坡带,其发生了浅埋藏、中—深埋藏条件下2期白云岩化,且受构造推覆或重力滑覆至外陆棚,并发生裂隙—溶蚀作用和白云石、方解石烃类充填作用。

  • 标签: 深水 碳酸盐岩 白云岩化 地球化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沉积学学术会议共收到参加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26篇。论文作者年龄均在40周岁以下,均为第一作者,均提交了10份论文全文。每篇论文均在分组会议宣读。在分组会议主持人评议和推荐基础上,经过以梅志超教授为主任评奖委员会全体委员认真讨论,评选出10篇青年优秀论文,

  • 标签: 优秀论文 评奖 中国 论文作者 评选 青年
  • 简介:黑龙江省柳树河盆地始新统八虎力组发育多层油页岩。通过对油页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了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了油页岩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以富Al2O3、Fe和CaO,贫SiO2、MgO、Na2O和K2O为特征,微量元素总体上表现出不同程度亏损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40.7×10-6,表现出轻稀土元素轻度富集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较为一致变化趋势,表明油页岩沉积时物源和沉积环境较为稳定。Mn/Ti值表明油页岩组成物质搬运距离随着时间变化经历了远→近→远变化,反映水体深度经历了深→浅→深变化。Sr/Cu值和Rb/Sr值表明油页岩沉积时为相对炎热干旱环境。Sr/Ba值反映当时为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过渡相咸水湖泊沉积环境。V/(V+Ni)值、δEu和有机碳含量表明油页岩沉积时处于缺氧还原沉积环境中。总体上,柳树河盆地油页岩发育于炎热干旱气候、咸水、缺氧条件下湖泊沉积环境中。

  • 标签: 黑龙江省 柳树河盆地 油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始新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