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哈得逊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整装油田之一,储量规模超过亿吨。在其发现过程中,东河砂岩沉积相及其相变规律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侵背景下沉积一套海侵砂(砾)岩,主体为滨岸海滩相砂体,在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从古地貌低部位向高部位持续超覆变薄,以陆源碎屑滨岸—浅海相沉积为主。在靠近古海岸线附近,以滨岸海滩相临滨—前滨夹后滨沉积为主,向盆地方向逐渐过渡为远滨泥岩和台地碳酸盐岩。砂体发育主要受古地貌、海平面变化、物源等共同控制,沉积厚度在缓坡处减薄,在陡坡处增厚,遇孤岛或隆起减薄或尖灭。在海侵早期,东河砂岩分布在轮南隆起以西,砂体分布广、厚度大,南北向展布;在海侵早中期,砂体沿古海岸线近东西向呈带状展布。在海侵中期至晚期,古高地被分割为多个岛屿,向海方向为碳酸盐岩台地。东河砂岩这种纵横向沉积相变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提供了良好地质条件。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上泥盆统—下石炭统 东河砂岩 沉积相 哈得逊油田
  • 简介: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21日在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演化古生态学和复杂遗迹化石古生态学、埋藏学精细分析将是未来遗迹学研究热点;(2)遗迹化石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古环境分析依然是遗迹学基础和主要内容;(3)新遗迹学展示了巨大生命力,成为了将今论古重要钥匙;(4)三维动画模拟未来将推动遗迹学、生态学科学普及;(5)遗迹组构在油气勘探应用中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跨越多学科思维路线将是遗迹学发展重要推动力。

  • 标签: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遗迹学
  • 简介: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矿物含量应超过50%。在白云岩中常含有方解石、石膏等化学沉淀矿物,也可含有黏土、陆源砂、粉砂等。白云岩与石灰岩有相似的外貌,但白云岩与盐酸反应较石灰岩弱。

  • 标签: 白云岩化 白云石化 术语 碳酸盐岩 化学沉淀 石灰岩
  • 简介: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出现了大量竹叶状灰岩。通过对山东唐王寨剖面崮山组系统研究,识别出页岩、疙瘩状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薄层状泥晶灰岩、生物扰动泥晶灰岩、颗粒质(生物碎屑)泥岩-泥质颗粒岩、含交错层理鲕粒灰岩及竹叶状灰岩8种岩石类型,这些岩石类型组成了页岩盆地、深潮下带及浅潮下带岩石组合。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表明砾屑和基质来源多样并且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其成因具有多样性。据此总结出崮山组竹叶状灰岩具有4种可能成因类型:1)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原地形成或者仅有短距离搬运过程;2)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近岸形成并经历了长距离搬运过程,或者竹叶状灰岩沉积环境经历了海平面的突然升高;3)竹叶状灰岩中基质可能来源于近岸未固结鲕粒和生物碎屑及原地灰泥,与原地破碎生成砾屑和灰泥等混合沉积;4)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可能来源于远岸固结泥晶灰岩,并经搬运作用与原地未固结灰泥及骨架颗粒等基质混合沉积。

  • 标签: 竹叶状灰岩的多成因 沉积环境 崮山组 上寒武统 山东
  • 简介:泥盆纪-石炭纪放射虫硅质岩在西南天山广泛分布,从东部独库公路沿线到西部阿合奇中-吉边境构成一条深水沉积带。独库公路沿线已发现中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维宪早期放射虫硅质岩,可用“库勒湖组”统称。从志留系顶统科克铁克达坂组经下泥盆统阿尔腾柯斯组到库勒湖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表明了南天山洋从浅海到深水洋盆演化过程。南天山洋是塔里木北缘浅海陆架裂解产生小洋盆。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南天山洋是古特提斯分支洋盆,不属古亚洲洋范围。塔里木以南古特提斯分支洋盆,在早石炭世及之后继续扩张,使塔里木北移,导致南天山洋和准噶尔-北天山区古亚洲洋在早石炭世晚期和晚石炭世相继消亡。

  • 标签: 西南天山 放射虫硅质岩 古特提斯 南天山洋 古地理构造演化
  • 简介:吴崇筠教授1954~1975年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前身北京石油学院和华东石油学院,主要承担沉积岩石学教学工作,先后编写了3本沉积岩石学著作.第一本是,北京石油学院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出版.第二本是,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沉积岩石学教材.第三本是,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沉积岩石学专著.吴崇筠教授是中国石油大学沉积岩石学教学和教材建设开拓者和奠基者.我们深切怀念吴崇筠教授.

  • 标签: 吴崇筠教授 沉积岩石学 教学及教材建设 奠基者
  • 简介:在系统收集研究区资料和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扬子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陆过渡环境、滨岸、碳酸盐岩台地和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包括碳酸盐岩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深水陆棚和台盆。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总结,绘制了沉积古地理图,主要古地理单元包括古陆、冲积平原、滨岸平原、碳酸盐岩台地和次深海。研究区内烃源岩类型多样,包括煤系、碳质页岩、泥岩、泥灰岩和硅岩等,主要发育在沼泽、渴湖、深水陆棚和台盆等环境。有机质来源包括陆源、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烃源岩发育主要受当时气候条件、洋流格局和沉积环境控制。热带潮湿气候和洋流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生产,而局限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 标签: 扬子地区 晚二叠世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古气候 古海洋
  • 简介: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目前关于该段沉积相类型认识分歧很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GIS3.2a空间分析功能,求取了沙三段各砂层组沉积表面坡度。9砂层组沉积时坡度多为1.5°~3.5°,紧邻孤岛凸起处坡度可达3.5°~5°;而5砂层组沉积时坡度则几乎全部小于1.8°。综合考虑5砂层组、9砂层组代表性和盆地沉积构造背景、储集层砂体外围泥岩沉积特征、纵向上沉积组合关系、储集层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及其自身沉积学特征,认为渤南洼陷沙三段主要储集层砂体应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最下部9砂层组储集层砂体为深水湖泊重力流沉积。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渤南洼陷 古近系 沙三段 地理信息系统 坡度分析
  • 简介:以重庆綦江、南川和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样品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TOC测试、RO测试、高压压汞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研究区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集层矿物成分、有机组分、孔隙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及矿物转化等,演化阶段介于晚成岩作用与极低级变质作用之间;成岩作用对页岩储集层孔渗特征、孔隙成因类型、非均质性和形貌特征均有显著影响。对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进行了匹配,认为机械/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过程中有机生烃、矿物转化对孔隙发育影响最为显著,并将储集层成岩作用划分为溶蚀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与压实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

  • 标签: 页岩气 储集层成岩作用 孔隙特征 龙马溪组 志留系 渝东南
  • 简介:首次在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了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化石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tts,Sublepidodendrongrabaui,S.mirabile,S.cf.mirabile,Sublepidodendronsp.,Lepidodendropsissp.,Mesocalamitessp.,Sigillariasp.,Rhodiopteridium?sp.,Knorriasp.,证实了该组时代可延续到早石炭世。根据研究区塔尔巴哈台组和上覆黑山头组生物组合面貌及二者接触关系,论证了塔尔巴哈台组顶部和黑山头组在准噶尔西北部具有明显穿时性,前者从杜内期延续到维宪期,后者从杜内期延续到谢尔普霍夫期。与植物化石共同保存深水相遗迹化石指示了塔尔巴哈台地区在早石炭世早中期为半深海一深海沉积环境,不同于东部吉木乃地区同期滨浅海沉积环境,说明准噶尔西北部在早石炭世存在着不同沉积体系。北疆地区早石炭世广泛海侵活动以及额尔齐斯一斋桑洋向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是造成这种沉积差异主控因素,同时也造成了塔尔巴哈台组和黑山头组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 标签: 塔尔巴哈台组 植物化石 早石炭世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古地理
  • 简介:通过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分析化验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储集体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成岩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以及成岩作用对储集体性能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储集体主要由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为低—中等各类砂岩和部分泥灰岩组成;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为主破坏性成岩作用造成了储集体孔隙空间大量损失,而以溶蚀作用为主建设性成岩作用则使部分储集体恢复了储集性能;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早成岩和中成岩阶段,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褶皱回返引起表生成岩阶段;受成岩作用影响,主要发育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微细喉型为主,储集层类型以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为主。

  • 标签: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储集性能 柴达木盆地
  • 简介: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源岩重要条件。古氧相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和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盆地格局。不同控制因素控制了古氧相类型。在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中,海水分层控制了泥盆纪古氧相类型和变化。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以厌氧相与准厌氧相为主。在台地相区,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古氧相类型和分布。台地相区古氧相主要是常氧相和贫氧相。南华海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磷质沉积发育,有机质丰富,形成了有机质-硅质-磷质沉积三位一体特征,指示上升流作用明显。南华海地区泥盆纪位于赤道附近信风带,向西表面洋流越过南华海在西部形成离岸流,海底海水向东补充形成上升底流,也说明了泥盆纪南华海上升流存在可能性。

  • 标签: 南华海 晚泥盆世 缺氧环境模式 古氧相
  • 简介:孔喉特征是储集层研究核心,厘清储集层孔喉在三维空间中展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文中借助微纳米CT立体成像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残余鲕粒白云岩孔喉特征进行刻画与描述,建立了微纳米级孔喉三维空间展布模型,并计算了孔喉半径、形状因子、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此外,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等传统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有益探讨和补充。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残余鲕粒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晶间缝和微裂隙等。其中,晶间孔和微裂隙为连通喉道,其最小值可达20~30nm。样品重结晶强烈,受重结晶晶体生长及后期压实等改造作用影响,喉道堵塞,储集层渗透性差。

  • 标签: 孔喉结构 微纳米CT 数字岩心 空间展布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稿源、总结和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发展和创新,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会期1—2天,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
  • 简介: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河口湾环境发育最初征兆是出现震积岩(Seismites)和水下脱水收缩裂隙(Synaeresis),预示其基底有构造性下沉,海水在间歇性地灌入,接着淡水介形类开始大量死亡。与海水有关生物痕迹如Ophiomorpha、Tigillites屡屡出现,说明此时此地淡水水体已被河口湾咸水水体所取代,最后剖面中见到滨海高能环境下生物痕迹Arenicolites和缅粒砂岩、介壳碎屑层等,指示潮道和潮汐坝存在。至此,这一地区河口湾以陆相(分流河道)-陆海混合相(河口湾点坝)-海相(潮道)为代表三元结构,便完整地记录了一次海面升降周期。由陆相动物活动痕迹、植物活动痕迹和古土壤识别出陆相部分在沙河街组有10层(开31井),由海相生物痕迹、海相生物及海相内源沉积物识别出海相部分有12层(开31井、新胡4井),说明沙河街组沉积期曾有过10次以上海面升降过程。海面下降时,河流沿兰聊断裂和内黄凸起间断裂谷地侵蚀切割两岸形成可容空间;海面上升期,此可容空间部分或全部被不同类型沉积物所充填,形成了分流河道、河口湾点坝砂为代表下切谷型储层和以潮道、潍坝砂体为代表超覆型储层。

  • 标签: 东濮凹陷 储层 沙河街组 河口湾体系 储层预测
  • 简介:受流体异常高压影响而发育异常孔隙(砂)砾岩储集层成为深层油气储集层和油气勘探研究热点之一。测井、钻井及试油结果揭示,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广泛存在流体异常高压,且与(砂)砾岩储集层含油性及产能具有密切关系。在试油地层压力实测数据标定下,利用测井资料等效深度法对古近系沙河街组分层系、分地区进行了地层压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x)地层压力异常程度最大,剩余地层压力达15~30MPa。重点钻井中(砂)砾岩储集层孔隙度与对应层段剩余地层压力统计分析表明,地层压力在5MPa以上时开始对孔隙度产生影响,每增加5MPa孔隙度大约增大2%,据此推测Es3x由于异常高压存在,(砂)砾岩储集层孔隙度可增加4%~10%。结合微观储集层特征和测井资料孔隙度解释结果,分析导致该区深层储集层储集性能得以改善原因包括:(1)异常高压有利于原生孔隙及早期次生孔隙保存;(2)超压环境有利于酸性地层水进入储集层形成溶蚀孔隙;(3)流体异常高压有利于微裂缝产生,增强孔隙间连通性和渗流能力。

  • 标签: 异常高压 (砂)砾岩储集层 深层 古近系 车镇凹陷
  • 简介: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红水沟组上覆地层中,首次发现了风成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棕黄色细—中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风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和新月形撞击坑等特征;层内普遍发育风成大型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发育液化作用产生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共在地层中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沙丘亚相、丘间亚相、旱谷亚相和沙漠湖亚相,其中沙丘亚相以风成大型交错层理为显著特征,丘间、旱谷和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风成砂沉积存在丰富了柴达木盆地中生代沉积类型,为区域地层对比及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和材料。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风成砂 显微特征 沉积构造
  • 简介:川西北地区绵竹和安县等地发育下卡尼阶岩性以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丘粘结及障积成因凝块石灰岩为主,上卡尼阶岩性突变为灰黑色页岩、粉砂岩,这与西特提斯地区卡尼阶在岩性和颜色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次研究用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分析了川西北地区卡尼阶中有孔虫、双壳类及腕足类化石壳体和植物叶片化石碳、氧同位素,结果显示上卡尼阶化石中氧同位素值较下卡尼阶略有变小,上卡尼阶泥质粉砂岩中化石碳同位素较下卡尼阶灰岩明显变小,可能反映了淡水输入影响。结合研究区卡尼阶沉积学特征,笔者认为川西北地区同样受到卡尼期洪水事件强烈影响,潮湿气候条件下淡水输入是造成川西北地区海绵礁(丘)大量周期性死亡及最后消失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卡尼期洪水事件 同位素 海绵礁 三叠纪 特提斯 超级季风
  • 简介: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的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数量上,海岸线附近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旋回频率曲线中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以识别聚煤中心迁移规律。本文在介绍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关系及旋回频率曲线方法原理基础上,利用旋回频率曲线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幕式聚煤作用,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聚煤作用幕。识别出了不同时期聚煤作用幕聚煤范围。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期次聚煤作用幕,得出了不同期聚煤作用幕聚煤中心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16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变化。

  • 标签: 旋回频率曲线 幕式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晚二叠世 贵州 西南地区
  • 简介:通过新疆地学断面项目的研究,探讨了新疆南部天山-塔里木-昆仑山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史.以古生代及其以后历史为重点,针对若干有争议问题提出了初步认识.本区地壳演化历史可以分为4个不同时期,总体来说,表现为一个地壳逐渐从活动趋于稳定、不同时期古洋盆闭合和不同陆壳板块碰撞拼合过程.古生代时以古亚洲洋活动为主导因素,到古生代末,北方形成统一古欧亚大陆.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时受南面特提斯洋活动所控制,随着特提斯洋闭合及南侧陆块碰撞,发生了一系列沉积-构造事件,包括古特提斯洋闭合和康西瓦缝合带形成,南侧羌塘、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陆块碰撞等,从而形成了本区现代盆山构造面貌和丰富多彩演化历史.

  • 标签: 天山-西昆仑地区 沉积-构造演化 地体拼合 地学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