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稻米中微量元素及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的研究@武正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微量元素,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稻米稻米中微量元素及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的研究武正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微量元素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稻米稻米的形成具有分层特征。这...

  • 标签: 微量元素 有机组分 分布特征 稻米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的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m^2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m^2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的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地球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线性回归 集对分析
  • 简介: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在矿物风化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门多萨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mendocina)为代表性菌种,研究微生物与含铁蒙脱石矿物相互作用的现象和机理。通过测量反应溶液pH值、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段蒙脱石的XRD和红外光谱等,发现pH值在实验过程中缓慢上升,Si、Al、Fe元素不断溶出,矿物结构特征与主要基团也显示出相应的变化,表明细菌会破坏蒙脱石的晶体结构,并加速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硅氧四面体优先被破坏,Si的溶出显著,P.mendocina可同时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Fe3+,并释放至溶液中。

  • 标签: 门多萨假单胞杆菌 蒙脱石 伊利石化 溶解
  • 简介:本文选用采自辽宁某矿的天然钠基蒙脱石与两株异化铁还原菌模式菌株ShewanellaputrefaciensCN32和She-wanellaoneidensisMR-1,研究了蒙脱石与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均能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三价铁,使微生物作用于蒙脱石之后的反应体系中二价铁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反应悬浊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晶格条纹像显示微生物作用后的粘土矿物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层间距d001值从1.29nm分别减小为1.06nm(CN32)和1.02nm(MR-1)。上述结果综合指示这两株异化铁还原菌能够通过还原天然蒙脱石结构中的三价铁促进矿物发生物相转变。

  • 标签: 钠基蒙脱石 异化铁还原菌 SHE wanella putre faciens
  • 简介:为了进一步认识下蜀黄土的成因及其在我国东部环境演变研究中的意义,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下蜀黄土研究的主要成果,系统地评述了下蜀黄土的风成说、水成说和多成因说.下蜀黄土的成因,从营力的先后及主次看,风成应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利用下蜀黄土保存的古环境信息研究我国东部环境变化时,应慎重选择剖面,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 标签: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蜀黄土 成因 风成说 水成说 多成因说
  • 简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又称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ESCA),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表面分析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单色的X射线光子打到样品上,光子就被样品中的原子吸收,每一次吸收都引起一个瞬时的电子发射。只要光子的能量hv大于原子、分子或固体中某原子轨道电子的结合能EB,便能将电子激发而离开,得到具有一定动能的光电子。由于X射线能量较高,所以主要得到的是来自原子的内层轨道的电子。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电子的动能KE加上使这个电子脱离轨道而到达谱仪真空中所需要的能量必定等于X射线的能量。如果X射线的能量是已知的,动能用电子能谱仪测量,那么,就可以得到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结合能。利用能量分析器的色散作用,可测得电子按能量高低的数量分布。由分析器出来的光电子经倍增器进行信号放大,再以适当的方式显示、记录,便可得到XPS谱图。

  • 标签: XPS 水岩相互作用 动力学机理
  • 简介:根据石英在阴极射线下显示的生长结构差异,可以区分不同世代的石英斑晶,揭示岩浆演化过程。本次研究以西藏甲玛岩体中石英斑晶为例,采用光学显微镜阴极发光仪(OM-CL)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仪(SEM-CL)。研究表明甲玛矿区中基性岩体有5个世代的石英斑晶。早期石英斑晶至少经历了两次岩浆混合作用:第一次基性岩浆的混入,石英斑晶核部形成了浑圆状重熔表面,然后石英经历了较稳定的生长阶段,形成均匀的生长环带;随着岩浆的快速上升侵位,岩浆储层中压力减小,导致第二次基性岩浆混入,形成富Ti的波状、港湾状重熔表面和石英钾长石外壳。

  • 标签: 阴极发光 石英 显微结构 岩浆混合
  • 简介:河口区的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难降解的毒害性有机污染物会严重影响河口生境的良性发展,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危及人类健康.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河口区毒害有机污染物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进展.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毒害物质在河口生境中的各种过程、行为方式和分布特征,以及对河口生态平衡、生物机体的危害和毒理方面.这些工作对于了解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及有机污染物在河口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并有效地控制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河口 毒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 生态效应 生态平衡 生物机体
  • 简介: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建立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质性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质性是L1>N1,矿物非均质性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

  • 标签: 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标准 代表视域长度 变异系数 泥页岩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
  • 简介:河北平山县刘家坪富银矿矿物组合及选冶研究徐海江,范书魁,徐国志,毛骞(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050031)关键词银矿,选冶工艺,河北1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及银矿物特征平山县刘家坪银矿是国内外少见的富银矿。矿床成因类型特殊,有待进一步探索。矿石矿物种类较多,...

  • 标签: 银矿 选冶工艺 河北
  • 简介:张家口地区位于蒙古洋板块和华北板块的衔接部位,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本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频繁的岩浆活动。著名的环太平洋巨型火山岩带内的太行山—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及阿尔泰—阴山构造岩浆带从本区东部及中部通过,使燕

  • 标签: 燕山期花岗岩 花岗岩类 华北板块 张家口地区 地质演化历史 岩浆活动
  • 简介:异常高压带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和资源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东营凹陷为例,定量研究了牯土矿物成岩作用对地层压力聚集的贡献。在系统分析粘土矿物组成、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蒙脱石伊利石化的动力学过程,计算了脱水造成的体积变化和硅钙释放量。指出脱水作用造成的体积变化不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因素,但硅钙的释放可能对封隔层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地层异常压力的积聚和保持有重要贡献。

  • 标签: 伊利石 含油气盆地 物理化学条件 成岩作用 脱水作用 蒙脱石
  • 简介:通过对中国东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内300余个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和14个中、新生代玄武岩和蛇绿岩岩石分析研究,获得了1455个长石铅、68个全岩铅和9个玄武岩铅同位素新资料。所获得的最终主要成果和新认识、新概念归纳如下:1.定量地将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分成三大块体,即华北、华南、东北。它们之间的界线在东经116°、北纬30°和42°附近(图1)。2.综合Pb、Sr、O、Nd多元同位素示踪组合模式,将华北岩石圈陆壳板块划分出五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省,亦即是五个构造花岗岩省和五个构造成矿省:冀北—辽北省(A1-1)、阴山—五台—燕山省(A1-2)、晋中—冀南—鲁西—辽南省(A2)、大别—胶南省(A3-1)和秦岭—北淮阳—肢东省(A3-2);华南岩石圈陆壳板块划分出八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花岗岩或构造成矿)省:洪泽湖—太湖省(B1),西南扬子省(B2-1)、北扬子省(B2-1)、南扬子省(B2-3)、南岭省(B3-1)、三江省(B3-2)、武夷省(B4-1)和闽台省(B4-2);东北岩石圈陆壳板块暂划分出两

  • 标签: 岩石圈 铅同位素化学结构 构造地球化学省
  • 简介:为进一步查明泗滨砭石的矿物组成特征与砭石良好的红外发射功能间的关系,用激光喇曼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砭石样品进行了研究。喇曼光谱研究除证实样品含有微米晶黄铁矿、石墨和锐钛矿外,还发现方解石、黄铁矿和锐钛矿的谱图上均有石墨的两个谱峰。TEM和HRTEM观察发现方解石全由纳米晶组成,并普遍有石墨纳米粒子产出。纳米晶石墨多分布于方解石晶界问。4种矿物中纳米晶方解石含量最高,热容也最大,是泗滨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最重要的矿物学背景条件。纳米晶石墨的普遍存在提高了岩石整体导热和储热性能,其优良的热红外发射性能也是造成泗滨砭石在远红外波段具有很高发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黄铁矿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而锐钛矿的红外线吸收和反射能力都较强、光电转换效率也高,它们也是泗滨砭石具有良好的热发射性能的一个辅助原因。上述4种矿物良好物理性质的共同作用,使加热后的泗滨砭石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理气血等重要的理疗功效,中医砭术在医疗保健上所利用的也正是砭石能辐射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功能。

  • 标签: 泗滨砭石 方解石 石墨 纳米矿物 热发射 疏通经络
  • 简介:非常规油气储集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局部发育毫米-微米级孔隙和裂隙。孔、裂隙大小、形态及三维连通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状态、运移方式、渗流特征等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方法无法实现微纳孔隙多尺度三维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本文采用同步辐射多能CT技术,结合数据约束模型(DCM)方法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微纳孔、裂隙研究,可实现多尺度三维可视化表征,进一步获得孔、裂隙体积统计分布及其三维连通结构等信息。基于上海光源显微CT实验平台,针对碳酸盐岩及陆相页岩两种样品,成功获得了孔、裂隙三维结构以及统计分布、三维连通结构等定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研究强有力的手段。

  • 标签: 同步辐射CT 数据约束模型 多尺度孔、裂隙分布 连通性
  • 简介:8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上GC/C/MS在线(Online)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建立,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液态烃及其他有机化合物单分子碳同位素地球化学,从而使液态烃等的碳同位素研究进入了分子级水平。我们在完成GC—deltaS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性能和各种分析条件试验后,率先建立了原油(凝析油)和天然气中轻烃单体、原油和沥青“A”饱和烃中正烷烃系列分子等的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方法。条件方法试验如在线分析与常规双进样质谱分析的对比等,以及平行分析表明,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可获良好的精度和精确度,具良好分离的质谱峰(单个化合物)的平行分析误差一般小于±0.5‰。其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气相色谱分

  • 标签: 石油轻烃单体 正构烃烷系列分子 碳同位素
  • 简介:摘要:在模拟的酸性土壤条件下,利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铬酸根进行吸附实验。重点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复合体铬吸附能力的影响,对比了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复合体有较强的铬吸附能力,其铬吸附量低于铁沉积物而明显高于蒙脱石。铬初始质量浓度是影响复合体铬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离子强度次之。吸附时间(12h以上)、温度、pH值对复合体铬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说明在酸性土壤条件下,复合体有强且稳定的铬吸附能力。

  • 标签: 羟基铁离子 蒙脱石 复合体 铬酸根 吸附 温度
  • 简介:非平衡非线性现象已引起全世界自然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中国科学院列为90年代交叉综合性的重大科学前沿课题;而地质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均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对地质体中发育的不同尺度的有序现象和不规则现象(均属非线性现象),如矿物的不规则生长、矿物内部的不规则混层和矿床分带等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很少有人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研究。实际上,它是成岩成矿动力学体系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经各种自反馈机制的耦合形成的典型非线性现象。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不仅可进一步阐明地质过程中元素的活化、迁移、沉积物和相转变机理,而且还可对不规则现象如分形和混沌作合理的解释。(2)以往研究者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多数讨论的是平衡态或近平衡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即使遇到非线性问题也是尽可能地把它作线性化处理,可这种线性化处理后往往会损失很多有关体系成因和演化的信息,尤其是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有时甚至得出与地质事实相悖的结论。可见,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

  • 标签: 非平衡非线性现象 非线性动力学 自反馈机制
  • 简介: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及时交流地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新辟地质微生物专栏,对近年来在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要介绍。专栏涉及微生物-黏土矿物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保存以及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含方解石铜矿石微生物的氧化作用、细菌在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量测定方法、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水-岩系统中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细菌与真菌对黑云母风化作用的比较以及利用黑曲霉纯化石英砂的实验研究等。所收论文题材广泛、观点新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鲜明特色,对本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本期刊发该专栏的部分文章,其余部分文章将陆续刊出。

  • 标签: 地质微生物 黏土矿物 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生物学领域 土壤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