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蜀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蜀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进一步证明蜀文化并不是由岷江上游地区而来。兹作如下论述。

  • 标签: 蜀文化 新石器文化 考古 成都平原 渊源 岷江上游
  • 简介:新石器时代,装饰品的使用开始普及,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装饰品十分丰富,坠饰作为其中一种,在所有出土的仰韶文化装饰品中数量较大。仰韶文化的坠饰多以石、陶、玉、绿松石、角、牙、蚌为材料,经切割、刮削、雕琢、钻孔、精磨及火烧制成。其中有的可单件直接戴挂,有的与珠、管等组合成各种串饰使用。装饰的人体部位从前额、耳、颈、胸,一直到腰,有些还作为臂饰。本文对仰韶文化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坠饰的发现及材质进行考古学考察,并尝试对其功能、制作工艺及渊源做初步探讨。

  • 标签: 仰韶文化 坠饰 遗址 墓葬
  • 简介:西周燕国,今京、津及河北北部,召公之封地。自西周早期分封始.地处北方民族的环围之中,曾是周王朝的东北屏障。但是,文献里有关燕的记载甚少,尤其西周时期的燕国,自第一代燕侯起,有八世燕侯无任何文献记载,直至第九世燕惠侯继位时,已是公元前864年。也就是说,西周早、中期历时约200年的历史,在文献中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了解这一段历史,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的释读尤为重要。

  • 标签: 西周燕国 文化事业 中国 考古研究
  • 简介:<正>陶塑艺术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陶器刚发明的时候,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的先民们就烧制了陶猪、陶羊和陶人体塑像。至稍晚一些的仰韶文化时期,随着制陶业的进一步成熟和发达,陶塑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陶塑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也更加多样。这时人们不仅用陶塑艺术的手段控制了许多

  • 标签: 仰韶文化 陶塑 艺术 半坡遗址 中原地区 制陶业
  • 简介:近读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成都文化博辞典》(2000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辞典》),承蒙编者《后记》告知:“这本成都历史上的第一部文化辞典”,“无疑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因而获益匪浅。同时,亦如编者《后记》所言,既是成都文化史上的一项首创,

  • 标签: 《成都文化文博辞典》 魏承班 王宗弼 历史考证 成都市 华阳县
  • 简介:小河西文化聚落分布在近河的坡地上,经过发掘的聚落有白音长汗遗址一期1、查海遗址一期2、杨家洼遗址3,经过调查的聚落有马架子遗址4.白音长汗遗址一期有3座房址和2座窖穴,面积约400平方米.房址分布在遗址西南小山东南、东、东北坡上,坡度较大.3座房址方向不一,均呈顺山向,1座为东南向,2座为东向.2座窖穴(bh55、bh56)位于小山东坡上,打破bf42房址(图一).查海遗址一期聚落位于查海遗址西北部,面积约1000平方米.东西排列2排房址,2排房址中间为窖穴区.

  • 标签: 河西文化 聚落形态 culture 查海遗址 房址 山东
  • 简介:<正>五十年代以来,在江汉地区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陆续发现几批玉器,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为了使大家对这些玉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现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石家河文化 玉器 江汉地区 瓮棺葬 遗址 雕像
  • 简介:1999年开始的上海广富林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新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工作中是首次确认。当时为便于研究.我们将之暂时命名为“广富林遗存”,并发表了关于广富林遗存的初步认识。广富林遗存的发现为研究环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空白.材料一经公布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之后.相邻的浙江、江苏等地的考古工作中也陆续发现了一批与广富林遗存相关的遗址。

  • 标签: 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环太湖地区 广富林遗址 考古工作 文化谱系
  • 简介:<正>湖北省境内的龙山文化,是1958——1962年在发掘郧县城东5公里,位于汉水北岸的青龙泉遗址时首先被发现的。尔后,在长江的中游和汉水的中下游及其支流沮漳河、涢水,(?)水、环水、灄水等地区都陆续有龙山文化遗址被发现。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在湖北省境内已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计有郧县青龙泉(上层)、大寺、庹家洲、均县乱石滩、天门石家河的贯平堰、石板冲、三房湾、土城(上层)、邓家湾(上层)房县七里河。枝江关庙山(青龙泉文化层)、当阳季家湖(下层),王家台。松滋桂花树(第二层)、江陵张家山、宜昌白子、孝感殷家墩、港边程、长坟庙、汉川蔡家咀、蓼湖庙台、大悟土城、应山

  • 标签: 屈家岭文化 遗址 湖北省 西花园 陶器 张家山
  • 简介:湖北枝江市关庙山遗址大溪文化的25座房址全部是红烧土房子。其中,第一期晚段和第二期的房屋,墙壁、居住面及屋内设施是红烧土的,屋面用茅草覆盖,是“不完全”的红烧土房屋;第三期出现了红烧土屋面,才成为“完全”的红烧土房屋;第四期沿用红烧土屋面。从关庙山遗址来看,红烧土墙壁和居住面以及屋内设施肯定都是人工烧烤而成的。红烧土屋面是否人工烧烤所致,目前尚难断定。假定屋面也是人工烧烤的,应当采用二次烧烤法:第一次烧烤只局限于墙壁、居住面以及屋内设施;在屋内竖立木柱,覆盖屋顶,在屋顶上抹泥形成泥屋面即“泥背顶”之后,在“泥背顶”上进行第二次烧烤。

  • 标签: 大溪文化 红烧土房屋 建筑形式二次烧烤法
  • 简介:战国后期,燕国驱东胡、置五郡、筑长城是中国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件,由此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体系的版图,为即将形成的秦汉帝国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态势也由此又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燕长城以及相关遗迹的逐渐明晰,燕国向东北扩张的范围也基本得以明确.但对于燕文化全面进入之前,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纷杂的面貌和格局却缺乏认真地梳理和辨析.

  • 标签: 燕文化 辽西地区 culture access 中国东北 考古学文化
  • 简介:何为博物馆文化,笔者认为就是以藏品文化为主体和职能文化为辅助的博物馆整体文化。藏品文化是指文物标本所渗透的或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它具有固有的稳定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职能文化是以博物馆人的工作所反映的博物馆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及其职能,它以藏品文化为基础,是围绕藏品文化这个核心而开展和形成的。

  • 标签: 博物馆文化 社会文化 文化建设 藏品 教育职能
  • 简介: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9-31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协办、罗运环教授邀请。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15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120篇。会议期间学者们相互切磋,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收获甚丰。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化 先秦史 楚文化 楚简 纪要
  • 简介:本文从发掘及调查材料入手,以遗址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与楚文化相关的遗存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着眼于与文献记载中的早期楚丹阳地望相关的沮漳河及江汉平原区、汉水中上游山地区、峡江地区及近来学界讨论较热烈的襄宜平原及随枣走廊区。通过对这四个区域西周至东周时期的遗址的分布特点的比较,运用"中心位置理论"观点加以分析,并结合文献考证,从而推断出不同时期的楚文化中心区。

  • 标签: 楚文化遗存 分布特点 早期楚文化 中心区域
  • 简介: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制造,是秦文化与其他六国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实例.本文以铜车马上的菱形纹样为例,通过与战国中晚期秦墓及楚墓中出土菱形纹样的对比,揭示从战国末期至秦统一,秦文化与楚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

  • 标签: 秦陵 铜车马 菱形纹样 秦文化 楚文化
  • 简介: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该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而得名。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主持发掘了良渚遗址,开长江下游地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之先河。他撰写的《良渚》一书,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报告之一。施昕更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开拓业绩和治学精神,将载入史册。

  • 标签: 良渚文化 发现者 施昕更 简评
  • 简介:虽说博物馆为承传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但如果针对敦煌文化遗存的特点.从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如何创新办馆理念、发挥博物馆优势、推动敦煌文博产业发展等问题,就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敦煌 文化传承 文化产业 作用
  • 简介:尖底瓶的起源──兼谈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问题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基本器形,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变化规律性强,时代特征十分明显,一般研究仰韶文化均要由此入手。同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4)期文化(西王村上层文化)、泉护二期文化...

  • 标签: 尖底瓶 文化区域 老官台文化 上层文化 双耳壶 文物出版社
  • 简介:<正>近几年来,湖北湖南在长江三峡两岸,江汉平原西南部,洞庭湖北岸又陆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大溪文化遗址.经过试掘和正式发掘的有十多处,发表了一批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和专题性的研究.如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大溪文化社会性质,大溪文化分期等.其中对大溪文化分期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有林向同志的三期说,何介钧同志的四期说,张之恒同志的五期说.这三种分期意见,不仅有粗分与细分之别,而且各期所归纳的遗址,包涵的内容,文化特征也不近同,甚至对大溪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差异.本文想以关庙山遗址分期为基础,与其它大溪文化遗址比较研究,来论述大溪文化分期(主要是从陶器方面分期),并分别对以上三种分期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参加大溪文化分期讨论的一种意见,以求教于同行们.

  • 标签: 大溪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关庙 屈家岭文化 典型器物 大溪遗址
  • 简介:<正>关于吴城遗址的分期、族属、以及发展系列、社会性质等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探讨。本文拟结合最近新发现的考古材料,加以综合介绍,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补充阐述,以期大家对一些重大学术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商文化 二里头遗址 新发现 江西 中原地区 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