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谁写作?这个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首要问题。明眼人马上能联想到《毛泽东选集》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第一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笔者模拟这句著名的语句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75周年,并非投机取巧,而是在顺应毛泽东的内在思路。'为谁写作'这个问题之所以是首要问题,首先是相对
简介:以陈子龙、吴伟业、陈维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在顺康之际的二三十年间,先后分三个层次相继实现了“词史”写作由“审内”向“审外”的开拓,在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与此同时,“词史”概念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背景下产生并进入了词学讨论的范畴。杜甫“诗史”意义的示范对于这一时期“词史”写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清代词学“尊体”的进程。
简介: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聃合教学的思路探究1.要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首先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动而产生一些不接受的情绪。教师在使用融合教学模式时,不能选择在同一阶段彻底地改革教学模式,而应该逐步在课堂中渗透融合教学模式,不断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利用学生的主动情绪加速对阅读课程思路的理解,达成将阅读分析思路有效利用到写作课堂中的目的,
简介:大学写作课是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但当前大学写作课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手段,进而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简介:文章提出志书写作的三个问题加以研究和讨论.学术定位:资料汇集或科学著述;行文总术:以编为主或以著为主;基本笔法:述而不作或述而有作.
简介:学校规定.40周岁以下教师每月必须完成一篇文章,论文、案例、反思、随笔、心得都可以。每逢交文之时,教师抱怨不绝,叫苦连天,在学校的群发短信、个别通知的“软磨硬泡”下,只能交上一篇应付了事。学校要求教师撰写月文的初衷是要教师勤学习,多观察,善思考,常动笔,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师写作的困境?
简介:所有的历史对于亲历者而言都必然拥有怀旧的可能,怀旧不是缘于自恋,不是缘于矫情,它是针对自我生命体验的一种积极关怀,是超越于自恋之上的有关时代命运感的亲切体认,是对人生价值毫无挑剔的一次慷慨感恩.而自恋则无关乎历史,无关乎时代,因为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始终只是一个空间性的存在,他们从不理会时间,幻觉是其固有的生存方式,真实因此永远难以闯入他们的视域.
简介: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虽然第二学段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起步阶段,但在第一学段过程中,也或多或少涉及写话、写句子。如果在第二学段直接过渡到篇章,必然会增加习作难度,降低学生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
简介:2015年9月19~20日,正值八月桂花香满城之际,中国国家历史研究发展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在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国家历史'创意写作高级研修班。本届研修班以'史学创意写作'为主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新浪历史频道等国内从事史学工作的史学家、作家和资深编辑联合授课。研修期间,专家们分别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读者与选题、大众历史及大众历史阅
简介:P:2014年你的生活较之前有什么变化?K:个人层面上讲,2014年让人惊喜,我的新书连续数周进入法国畅销书名单,上一本书《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Suddenly,aKnockontheDoor)在很多国家反响不错,其中一篇的电影版权卖给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简介:郑骞教授的《辛稼轩与韩侂胄》一文,曾发表于1948年的《再生月刊》上,当是他去台湾之前,任职于上海暨南大学时所作。可惜我于其时未得看到。1991年夏,台湾大学的一位友人从郑先生的《景午丛编》中抽印了这篇文章和《辛稼轩的一首》惠赠与我,
简介:启明先生:前日快信亮[谅]蒙鉴矣。△得七日手书,敬悉一是。舍弟德文一无程度,大概不能入德文系旁听,只可先入英文系,随后再到德文系旁听(如此办法,应否先向顾孟余先生一说否,请先生酌示)。唯文凭一层颇为难,因舍弟从未正式读完一个学校,河海工程只差三个月,故亦没有毕业文凭;不知能否通融。大概下半年总得进个学堂,强制的振振精神。
为谁写作?——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5周年
从“审内”到“审外”——论“词史”写作在顺康之际的演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写作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学术定位、行文总术和基本笔法——谈志书写作的三个问题
开“渠”引“水”,教师写作不“犯难”!——由收交教师月文引发的思考
怀旧与文学史写作——评董之林新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
巧借读写片段 推促习作精彩生成——利用片段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策略研究
“接地气”:关于城市大众历史书写的思考——首届“中国国家历史”创意写作高级研修班研修综述
问一个在世界最窄房间写作的人 埃特加·凯雷特:我向往一个不必写政论的世界
略论辛稼轩作于立春日的《汉宫春》写作年份和地点——读郑骞教授《辛稼轩与韩侂胄》书后
“象文学史上的—页,未必有益于国人”以及茅盾的写作——茅盾致周作人一九二一年八月十一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