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文坛泰斗郭沫若,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途中,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曾三次到过香港。从1927年的第一次算起,恰好"十载一来复",每隔十年去一次。离群孤雁隐居香港郭沫若第一次去香港,是因南昌起义失败,他到香港暂避风险。20年代中期,郭沫若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的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北伐战争中的共产党员和受到共产党影响的三万余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八一"的枪声在召唤郭沫若。8月3日,他与张发奎商定解散了政治部,张发奎邀他同去日本,他谢绝了,而决定与李一氓、阳翰笙、梅龚彬等人奔赴南昌,并于当晚上了路。郭沫若一行于夜半时分安抵南昌,在起义军军部与周恩来、贺龙等人重逢,彼此紧紧拥抱,显得格外亲切。这时
简介:北宋的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他们都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正因为这个缘故,“三苏坟”便成为人们凭吊的一项古迹。“三苏坟”在河南郏县。据1932年重修的《郏县志》载,在郏县城西北45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峨眉山。山南麓有一所院落,院中隆起三坟,这就是“三苏坟”。居中的是苏洵墓,苏轼和苏辙墓分列于左右。三苏是四川眉山人,死后,却葬在河南郏县。为什么?若想弄清其中缘由,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苏轼一生中的坎坷遭遇。苏轼差不多一辈子都在贬谪中过日子。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受到政治诬陷,被贬到惠州;在惠州住了两年多,又被贬到更遥远更荒凉的海南儋州,一直到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才离开。公元1101年6月,苏轼在江苏常州病逝。他病重期间,曾写信嘱咐其弟苏辙把自己葬在嵩山脚下的郏县。1102年,苏辙遵照苏轼遗嘱,将他从常州迁葬到郏县。那么,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为何要葬在郏县?近900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比较可信的是这样一种观点———公元1094年闰三月,苏辙因一篇谏议激怒了宋哲宗皇帝,被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