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仪式音乐研究会”的学术背景,产生于由曹本冶教授主持的“道教仪式音乐”、“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两项分三阶段进行的大型研究项目,相关的专项研究共累积了近五十个研究个案和近20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这些都已经成为仪式音乐研究学术群体开展学科传承和理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重要参考资料。“仪式音乐研究会”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本土固有的学术传统和学者对仪式音乐传统的认知之上。它参考和借鉴、但不迷信套用国际学术界的有关理论方法,特别是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方法,对仪式音乐进行微观个案研究和宏观比较研究。同时,通过这样的研究实践经验,摸索和创建一套能较为切实解析本土传统仪式音乐的理论方法,即建立一套具有国际视野,不失中国特色,适合于本土学者研究本土仪式音乐文化的理论方法。
简介:中国历史上,“乐”概念至少发生过三次变易,一是西周“礼乐”之“乐”变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之“乐”、二是汉代“五声八音总名”之“乐”变西周“音声舞容”之“乐”、三是近现代“艺术音乐”变“五声八音总名”之“乐”。《乐记》作为后儒对西周礼乐制度的追记,“礼乐”之“乐”是其讨论的主体。但其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殷商及其以前的“乐图腾”观念。本文以“乐本篇”为例,分别讨论“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通伦理”、“审乐知政”及“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之音”中所涉及的图腾之“乐”,认为,只有用“图腾之乐”这一“乐”观念阐释这些重要范畴,才能合式克服以往儒家经典注疏文献中存在已久的隔膜或误解。
简介:与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全音阶、自然(七声)音阶和八声音阶这些均有所特指的音阶相比,九声音阶这一称呼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具体所指。为此,文章将已经明确地在音乐实践中使用过的、且有明确记载或有人研究过的几种九声音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所有九声音阶中最具对称特性的,即连续两次相隔半音和一次相隔一个全音而循环构成的九声音阶,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齐尔品九声音阶”和“梅西安有限移位模式Ⅲ”是最典型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故而笔者提出这两种音阶最该“享用”九声音阶这一特别称呼。另外,文章还就非调性语境中的九声音阶音集类型作了理论剖析,对其中笔者所特指的九声音阶音集从其特性、标记和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