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印度古代医学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胎相观,即“生命吠陀”的主流是“十月成胎”,而佛教医学多坚持“七日一变”,但这两种理论之间又有联系。印度的“十月成胎”说,在中土的遗存主要体现於宋明传本《耆婆五脏论》之中。《耆婆五脏论》译成汉文以後,被附益了中医五脏理论。其妊娠学说内容赖《妇女大全良方》以及明代诸医书保存至今。印度的“七日一变”说,则被《简易方》、《普济方》、《医方类聚》、《证治准绳》等所引述。这些反映出印度的“十月成胎”与“七日一变”对中医着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洗冤集录》、《本际经》、《三元延寿参赞书》、《父母恩重难报经》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之中留下了痕迹,这说明中土民间对此也有所接受。但是从本质上讲,印度的这两种胎相观的影响并不深入,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医的主流胎相理论。此外,“十月成胎”与“七日一变”对藏医学均有影响,特别是在“七日一变”说的基础上,《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和《四部医本》等典籍结合藏医学知识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简介:中国古典文学的选本曾对周边国家的汉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旧题李攀龙《唐诗选》成为最受日本人喜爱的、被认为是“形成日本人中国文学修养和趣味之重要部分”的一部书,在日本版刻最多,流传极广,成为中日文学交流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在日本前辈学者的研究上,由调查《唐诗选》的版刻入手,对《唐诗选》流行于日本的经过进行更广泛的考察,从《唐诗选》的倾向性、日本汉诗接受的历史、江户诗坛的风气、古文辞派的影响及江户书林的出版状况等多个角度阐释《唐诗选》流行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说明,文学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不单纯是个文学的问题,国际间的文学接受和影响更有着极为复杂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背景,往往是社会思潮、时尚趣味、名人效应乃至传播方式等多种因素、多重力量合同作用的结果。
简介:助动词结构“可X”的词汇化导致“可”发生语义磨蚀,具体表现为“可”隐含的致使性强弱不同。本文以双音词“可X”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为对象,对二语学习者的词义结构识解进行考察,采用赋值法对“可X”的掌握程度进行排序。研究发现,“可以X”义的“可1X”(如“可见、可谓”)语义磨蚀较轻,倾向于“较易掌握”;“值得X”义的“可2X”语义磨蚀则较重,呈两极化分布:多半“较难/很难掌握”(如“可笑、可怕、可贵”),“容易/较易掌握”的“可2X”(如“可爱、可惜”)则与兼类词语法功能灵活、高频使用利于整体识记、词汇化程度较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文章对语义磨蚀程度不同的“可X”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给出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