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形式的复句来表达,这不同形式的复句可相互变换。这种变换可分为同型变换和异型变换两种。

  • 标签: 假设复句 同形 语言学 词义
  • 简介:本文采用起伏度的计算方法,以普通话选择问句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句调域、词调域的音高跨度、上/下线的分布位置及语调起伏度的音高表现,并和陈述句对比。研究发现:选择问句的句调域比陈述句宽;强调焦点“A还是B”的疑问形式是全部词调域中域宽最大的,显著大于自然焦点的陈述句,起伏表现明显,起着传达疑问信息的主要作用,且焦点A的音高跨度和上线的分布值大于焦点B。另外,调域中线的起伏表明选择问句除疑问形式外,整体呈现出和陈述句相同的音高下倾模式。

  • 标签: 选择问句 语调格局 句调域 词调域 起伏度
  • 简介:本文通过藏缅语与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比较,指出在句法结构的共时平面上二者同中有异,在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变上二者的演变链大致相同。从藏缅语反观汉语,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演变链应该可以再向前延伸,其初始形式是无标记的选择问句和无标记的正反问句。如果将汉语方言纳入研究视野,则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演变链还可以向后延伸,有可能发展出重叠问句。制约选择疑问句句法结构演变的因素是语言类型的特点和各个语言系统的特点。

  • 标签: 藏缅语 汉语 选择疑问句
  • 简介:本文认为汉字应用“繁、简二元并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当前要立足于这一现实,进一步明确汉字规范的指导思想,确立汉字规范的整体观和大视野,在稳定现有规范的基础上审慎选择汉字规范的路径,处理好《规范汉字表》研制的有关重要问题。

  • 标签: 汉字规范 简二元并存 规范汉字表
  • 简介:[+可变]和[+可控]是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的核心语义特征,二者缺一不可。[+可翊这一特征可用“变+形容词+了”格式检验,[+可控]用“形容词+(一)点儿”或“别+形容词+了”检验。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还受到音节数量、使用频率、词汇独立程度、与动词的组配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形容词内部充当结果补语的能力有层次性,语义上呈现出的动态性也较弱。

  • 标签: 形容词 结果补语 弱动态 他控
  • 简介:人类在生成语句或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共同采用的基本策略之一是“合并”操作。而词语之间在语义属性上的兼容与否是合并操作能否成功的关键。词语的语义属性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对世界的认知知识。因此,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也是建立在人对世界的认知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语言学的一项基础建设就在于详尽描写人类认知世界的知识,建立语言“知识库”是语言学建设艰巨而又不可忽略的任务。

  • 标签: 语句生成 语句理解 词汇语义选择 合并操作
  • 简介:多义动词的处理是词义自动标注的重点、难点,在组合关系中基于选择限制产生的搭配特征是词义自动标注的主要依据。论文对903个多义动词在真实语境中的分布、组合、搭配进行分析,讨论了多义动词在计算机环境中的识别条件与方法。第一章对选题的基础理论"义项形式论"和核心概念"区别性形式特征"进行了阐释。机器处理语言具有重形式的特点,义项形式特征指义项在具体语境使用中呈现出来的有规律,能够加以归类、概括,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标志物(以语义搭配为主),

  • 标签: 选择限制 自动标注 计算机环境 真实语境 组合关系 形式特征
  • 简介:土家语句子中的语流变调现象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详细描写,分别从发生变调的语音条件和成分类别进行分析,归纳了句子语流变调的规律,提出土家语句子中的语流变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即在同样的语音条件下,语流变调现象不是强制性的,而同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有密切联系.在对选择性的语法依据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指出语音形式同语法系统和句子的表述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选择性变调既是一种语音现象,又是一种语法现象,因此正确认识句子的选择性语流变调,对于全面了解土家语的语音特点、深入分析语法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土家语 语流变调 语音和语法的联系
  • 简介:"前/原+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

  • 标签: “前” “原” 指人名词 对比变化性 选择
  • 简介:频率副词"总(是)"与"老(是)"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老(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这种差异是由"老(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比"总(是)"更容易主观化造成的.本文还比较了二者在客观判断和主观评价方面体现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并讨论了它们与其他副词共现能力的差异,以及句式、语体因表意重点的不同而引起的对二者的选择差异.

  • 标签: 语用功能 差异 频率副词 语体 表意 句式
  • 简介: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双语者的语言生成实际是一个有趣的复杂过程:语义平行激活两种语言,目标语顺利产出时对非目标语言进行抑制。在抑制过程中第二语言的熟练水平有一定影响,高低水平双语者的选择机制和选择路线有可能不同。本文综述以上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意义。

  • 标签: 双语者 语言选择 词汇通达 语言转换效应
  • 简介:<正>0.1.唐宋以来的一千年,古代汉语经历了由近代而现代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问句也有不小的变化。研究这段时期选择问句的演变,对我们了解近代汉语的面貌,了解汉语发展的一个片断,都有一定的意义。0.2.本文以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语言为根据来研究选择问句的发展。引用的书是:

  • 标签: 选择问句 否定词 连接词 元杂剧 疑问语气词 红楼梦
  • 简介:量词域的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颇为关注的语言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句子中的量词常常有宽域(widescope)和窄域(narrowscope)两种解读方式。自May(1977)后,与量词解读有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量词取窄域的问题。May认为造成这种解读的原因是量词下移(QuantifierLowering,QL)到从句的节点结果。Horn—stein(1995)基于最简方案中的拷贝理论(theCopyTheoryofMovement),认为量词在低层的拷贝能够被激活(activiated)从而决定了量词的辖域。Sauerland&Elbourne(2002)则指出,QL的解读是语音层面(PF)移位的结果。既然逻辑式(LF)移位不会对语音层面有任何影响,那么同样语音层面的移位也不会对逻辑式的解读产生影响,因此QL的解读是量词在PF层面的移位所造成的。虽然在PF层面量词先于主句谓词或其他相关成分,但在LF中仍然低于主句谓词或其他相关成分,得到窄域的解读方式。上述三种观点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都没有对QL解读进行限制,似乎只要是提升结构(raisingconstruction)就应该有量词取窄域的解读。但事实并非如此。当然也可能这种限制和QL无关,而是由其他的原因所造成的,如Boeckx(2001)认为控制结构不允许量词下移。Hornstein(1995)认为只有限定性小句才允许域的换位。但是这些限制不符合语言事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量词下移现象呢?QL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就必须解释它为什么会被阻断;如果不存在,那么它为什么不存在,我们又该如何解释不定成分(indefinites)看起来有这种解读呢?文章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论元移位。文章认为,论元移位并不留下语迹或拷贝,如果QL发生的话将会出现量词Q没有变量约束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下层拷贝激活的问题。至于不定成分有两种不同解读,并不是由量词域的不同造

  • 标签: 单循环 量词下移 宽域 窄域 存在闭包
  • 简介:摘要目前,推动高校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现实困难基础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潜力的约束和抹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生创新潜力的缺失与错位,导致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的单薄与创业评价机制的误差。科学地审视这些现实困境,主张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培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既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革新,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一定程度上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能力
  • 简介: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小学生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深度衔接。同时,英文绘本符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育具体化特征以及客观需求,要在合理化选择基础上将其高效应用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在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动力的同时有效积累英语知识,在情感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

  • 标签: 英文绘本 选择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应用 探索
  • 简介:文章主要从指称、指称意图与语言形式的选择角度讨论在“我人还在这儿”、“王鹏(的)人呢”这类表达中,先行的表人定指词与后行的“人”指称同一个对象的语言现象。文章认为这种现象是合作指称的结果,先行词限定了“人”的外延,“人”凸显了先行词的内涵。这种合作指称与二者的指称倾向性有关。说话人利用这种现象来实现凸显、比较以及暗示等指称意图,如果“人”不出现,会带来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消极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需要句法和语义上的条件,但主体上是一种语用现象。

  • 标签: 指称“人” 合作同指 指称意图 内涵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