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既有法律文本的分析(一)同生共长,紧密衔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发展趋势之考察(二)从差异到接近: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立法目的演变之比较(三)同构中的扩张: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发展之比较——以受案范围为例(四)政府助推与自我实践: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发展推力之比较三、政治功能之下的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的政治功能梳理(二)政治功能视角下的行政复议嬗变四、代结语:行政复议"司法化"改革的冷思考

  • 标签: 行政复议 政治功能 司法化 行政诉讼
  • 简介:一、金融法律的“唯‘美’主义”走下神坛多年以来,美国“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心和楷模,引领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均以“精英”自居,相关法律制度安排,也一向是新兴国家学习与效仿的对象,我国也不例外。突出的表现是,我国《公司法》与《证券法》的数次修订,都存在着浓重的“唯‘美’主义”情结,甚至是目前我国证券发行所采取的核准制,也被普遍认为将向美国的注册制过渡。

  • 标签: 金融法律 金融风暴 美国 政治 断裂 逻辑
  • 简介:施米特的政治法学将对主权者的辨识置于关键地位,但创造处境、保护处境、解释根本问题和判决重要争端的主体不尽一致,给主权者的辨识带来了重要的理论困难。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追溯揭示出施米特学说中存在的重要断裂:四种主体的分化归根结底是处境创造者和保护者的矛盾,二者处于统一体中却可能发生冲突。施米特通过骚乱学来处理这一矛盾,将希望寄托于处境的守护者。在当代社会,政治精英集团的复合型人格可能充当这个守护者的角色,但其动态复合结构比施米特学说中预设的单一位格对政治法学提出了更深刻的理论挑战。

  • 标签: 施米特 政治法学 处境 骚乱学
  • 简介:本文分析了美国副总统职位的宪政身份问题以及权力扩张问题。副总统职位在过去的二百年间逐渐从以立法角色为主演变为以行政角色为主,并且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实现了权力扩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世纪以来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变化使得总统权力扩张,吸引副总统向总统靠拢,另一方面是政治实践中的个人重塑了这个职位。在进行宪法和法理研究时,有必要同时看到法律、社会、人在究政问题上的作用,有必要在规范宪法学和政治宪法学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

  • 标签: 副总统 宪法 立法 行政 继承 政治实践
  • 简介:一、宪政制约对于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意义合法性在英文中称为legitimacy,意思是指合乎法律的(lawful)或法治的(legal).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是指一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换言之,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在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或政治管理时是时何以得到社会和民众认可的问题.合法性是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方面,政治权力主体为强化自身的政治

  • 标签: 政治权力 新宪政论 宪政制度 权力合法性 古典宪政理论 “福利国家”
  • 简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国际法有过不同的态度,从不适当地夸大它的作用到完全忽视其作用。T.格老秀斯认为:“违反自然法和万国法的国家也就永远毁坏了自己在将来的安宁的基础。”而以往许多的(并且是不大久远的)政治活动家诸如俾斯麦等人却通常认为时代的大问题不是用演说和决议,而是

  • 标签: 国际法规范 万国法 格老秀斯 国际法学者 现代国际法 俾斯麦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密切。实践证明,使二者实现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应从实际出发,既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又努力挖掘并积极用好竞技体育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标签: 竞技体育 思想政治教育 良性互动
  • 简介:将宪法资源运用于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宪法学人的贡献和责任。宪法资源包括宪法规范、宪法思维、宪法方式和宪法理论,它们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两岸宪制性规定所肯定的“一中性”是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规范依据,宪法思维是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策略体系,宪法方式为两岸安排合情合理的政治关系定位提供实践机制,宪法理论则构成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理论支撑。

  • 标签: 两岸政治关系定位 宪法资源 宪法思维 宪法方式 宪法理论
  • 简介:形成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东北抗联精神内涵深刻,展现了革命先辈崇高的思想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充实,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将东北抗联精神合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文艺作品和社会实践中,以使得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助力作用全方位发挥。

  • 标签: 东北抗联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青年是企业的未来。研究新形势下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工作方法、活动渠道等方面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大胆创新,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企业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

  • 标签: 企业青年 思想政治 工作 创新
  • 简介:某日,笔者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则被网民们多处转载的贴子,好奇心驱使我耐心地读完了贴中的内容,读后深受感动、感慨颇深,进而促使笔者不自量地撰写此文。以为从事法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共同探讨的空间,促进法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尽些微薄之力。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维 硬币 思想政治工作 好奇心 工作者
  • 简介:现代性危机是马克思、恩格斯和托克维尔那代思想家面对的共同问题。托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思想的独特性在于:他不是从现代社会本身寻求对现代性危机的症结所在,而是将这一危机的原因、结果以及解救之道放入了几个世纪以来法国乃至欧洲的"旧制度"传统之中。通过对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潜在关联的深入剖析,托克维尔向我们表明,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在于公民政治空间的萎缩和政治日常实践的缺失。

  • 标签: 现代性危机 旧制度 大革命 自由 日常实践
  • 简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必然选择。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不是权力制约的关系,而是人大对"一府两院"的领导与监督关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和实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有效地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我国政治制度的有效运行。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 一府两院
  • 简介:<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现代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三大目标。虽然各国对三大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物质文明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民主法制,精神文明的基础是思想文化与道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文化与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2年宪法序言中就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法治原则载入了宪法。中共十六大报告在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

  • 标签: 农村政治文明 法治国家 治国方略 法制建设 政治建设 村委会成员
  • 简介: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功能分化的理论图景,对于创新认识党内法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功能高度分化致使社会子系统“运作自成一体”“运作上的封闭”体现了系统的自主性,而系统的不自足性又刺激了“认知上的开放”,系统间由此出现了互相激扰和信息过渡的结构耦合.党内法规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属于政治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党政联合发文等规范形式使其进入到法律系统之中,由此既激扰法律系统同时又接受来自法律系统的知识反馈,实现政治系统的“运作封闭”与“认知开放成为政治与法律的结构耦合机制(耦合结构),解决了执政行为的“悖论”与“套套逻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政治与法律“去界分化”的危险和法律系统向“开放系统”回归的隐忧.基于此,应当从社会系统论的认识出发,通过“党内法治”调适政治系统的“运作自成一体”,发挥宪法的结构耦合功能抵御“去界分化”趋势,并以“系统/环境”的分析路径明确“国法一党规”关系,实现党规国法的互进共生、和谐发展.

  • 标签: 党内法规 结构耦合 去界分化 社会系统论
  • 简介: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是其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重构成,也是魏玛德国国家法理论流派中极具挑战性的一支.施米特理论具有明确的魏玛宪制处境,基于对魏玛代议制之思想基础、制度安排与实践表现的全面批判,重申了民主的同质性原理,弱化了民主的自由主义程序属性,为其政治决断论、绝对宪法论和领袖护宪论的连贯性理论建构提供了历史和思想前提.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以其独特的政治概念和宪法概念为逻辑支点,以非常政治为情境预设,以政治同质性和单一领袖人格为理想目标,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具有浓厚的政治神学背景,缺乏可资借鉴的“转型原理”,但在政治宪法核心概念与分析体系上具有重的思想和方法论启示.

  • 标签: 政治宪法理论 代议制 民主同质性 区分敌我 政治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