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2009年2月在鄂州、黄石、仙桃农村外出和未外出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通过列联分析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从四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外出与未外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育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主要受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影响,外出过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要显著少于未外出过的妇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外出妇女与未外出妇女本身的结构差异所引起的,外出本身对育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并没有显著作用;在生育目的上,外出与未外出妇女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出能弱化传统思想在妇女生育动机中的作用;在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时间这两个方面外出和未外出妇女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 标签: 外出与未外出妇女 生育意愿 LOGISTIC回归
  • 简介: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我站应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对2120名妇女进行乳腺病普查,检出阳性病例425例,检出率20.05%,其中乳腺增生症388例,乳腺纤维瘤16例。导管扩张症6例,乳腺囊肿5例。急性乳腺炎5例,乳腺癌3例。3例乳腺癌都经手术治疗,得到了病理证实。

  • 标签: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 乳腺病 应用体会 检查结构 操作技巧
  • 简介: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的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和二孩生育,因为这两个孩次合计占山东省出生人口的90%左右,并能够体现自1990年以来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和二孩间隔政策后人们生育时间和生育年龄方面的巨大转变。分析显示,山东省户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长期受严格的生育政策约束,不同时期主导性的政策类型不同,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晚婚晚育政策和二孩间隔政策的变动导致生育行为的年龄分布和平均生育年龄的本质变化及时期生育率剧烈波动。2013年以来相关政策调整后二孩生育率虽强势反弹,但其对提升时期总和生育率的贡献幅度,被同样迅速下降的一孩生育率部分抵消。当前山东省的生育模式仍不稳定,存在诸多进一步强化自愿推迟生育的影响因素,并将进一步降低时期生育水平。

  • 标签: 婚育政策 生育时机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山东省
  • 简介:家庭养老的实际是代际交换.从目前来看,在农村的家庭养老中,父代农民处于代际交换的劣势.他们不但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在年老养老时也只能依赖于子女的自觉,从而使自身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 标签: 代际交换 生活质量
  • 简介:一、背景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除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皆高于109。这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结果(116.9)高3.6个百分点,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的结果(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高出9.2个百分点,

  • 标签: 治理分析 性别偏好 出生人口性别比 第五次人口普查 跟踪 广东
  • 简介:为了了解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对200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原始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女性城镇“老人”在受教育年限、退休年龄和退休前职业等方面较男性城镇“老人”均处于劣势:不同特征女性城镇“老人”养老金整体上低于男性城镇“老人”:退休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养老金的性别差异有较强的解释力;退休年份越晚,养老金的性别差异由退休年龄和受教育年限解释的比重越高。

  • 标签: 退休年龄 受教育年限 城镇老人 性别差异 养老金
  • 简介:19世纪下半期美国西部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被遗弃的矿山社区,谓之“鬼镇”。本文以社区理论为视角,指出其形成的外动力是流动人口高度聚集加速了矿产资源枯竭,以及非矿产业的缺乏;内动力是社区制度和组织的缺席导致社会失范,冲突频繁和归属感降低。最后从社区整合角度引发我国当前矿山社区发展的思考。

  • 标签: “鬼镇” 矿山社区 社区整合
  • 简介:文章基于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人口结构性因素与以二氧化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及工业固体废弃物为衡量指标的环境污染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是显著的正向作用,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并不一定造成环境污染的加剧;而人口老龄化对环境污染指标的影响具有倒U形的特点,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会促进各污染物的排放,而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深化,则会显著抑制排污量;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则有明显的滞后性,上一年度的城镇化率指标会造成下一年度的排污量变化,这种影响具有U形的特征,具体来看,在城镇化的初期由于规模效应会使得各污染物的人均排放有所减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排污量会相应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前期减少的程度.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城镇化 环境污染
  • 简介:通过对成都、义乌两地抽样问卷调查的资料,分析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情感接纳程度>行为接纳程度>认知接纳程度。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和主观阶层地位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差异性不大。回归模型表明,政治面貌、主观阶层地位、社会关系网络、政策认知认同、对两类子女素质差异的评价以及认知来源是影响城市居民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城市居民 农民工随迁子女 接纳
  • 简介:三大都市圈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承载区和人口承载区,对三大都市圈的人口迁移研究对于整个中国的人口迁移研究来说很具有代表性.本文运用空间统计中有关方向和距离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地区之间人口迁移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差距、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和气候差别.根据分析结果,参照吉佛的引力模型建立三大都市圈与全国其它各地州市的人口迁移量模型.

  • 标签: 人口迁移 空间统计 迁移距离 迁移流向
  • 简介:本文利用一个村庄的个案访谈与统计资料探讨了农村新近出现的“小二胎”现象的内涵、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一、二胎生育间隔大于等于7年的“小二胎”大量涌现,其中计划外生育占据多数,且随着间隔的拉长其所占比重更大。与此相对应的是生育妇女以30岁以上的大龄妇女为主。作为农民的理性选择.“小二胎”是农民在内在动机与外在条件共同交织下的合力结果.其中农民的生育意愿是核心,基层计生环境的放松为诱因,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为此提供了经济基础。希望本研究能从微观视角为思考我国计生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提供一些启发。

  • 标签: “小二胎” 生育间隔 内涵 特征 成因
  • 简介:为深化对城市空间与犯罪关系的认识,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进行了个案分析.结合报纸报道、社区警务数据和实地研究发现,多发犯罪具有较强的流动群体空间指向性,涵盖了流动人口直接居住和活动的邻近区域、与流动人口消费和出行习惯相联的场所.要改善犯罪阻遏的效果,应增强流动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防御能力,强化流动人口和各方常住预期和长期责任感,从治安短板入手提升总体社会管理水平.

  • 标签: 犯罪 环境 流动人口 东莞
  • 简介:<正>人口调查与人口普查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家庭规模与家庭结构的一般数据,但这些数据所提供的只是某一个时点的横断的信息,人们很难从这些数据中找出各人口要素变化对家庭状态变化的影响程度,而家庭规模与结构是过去多年来各种人口、社会、经济等要素影响的综合效应。对此,曾毅教授所建立的适于中国情况的“家庭状态生命表模型”正可以发挥作用。家庭状态生命表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生命表类似,用于估算一批人在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的预期婚姻状态、胎次状态、存活子女数、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对幼年子女或未成年子女的抚育、对老年父母的赡养年数、以及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抚养负担的年数等,如果这批人遵

  • 标签: 生命表 湖南省 家庭规模 核心家庭 家庭结构 老年妇女
  • 简介:本研究在对上海各区县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家庭随迁流动人口的住房性质、居住社区类型和居住区位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综合探讨了个人及家庭因素、社会及制度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上海流动人口家庭随迁特征明显;流动人口仍以租赁住房为主,主要聚居在远郊、近郊的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家庭随迁流动人口在住房拥有率方面凸显优势;由流动人口自身素质所形成的社会分层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制度性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住房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针对分析结论,本文在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提出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家庭随迁 流动人口 住房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运用长沙市25个社区99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住房状况总体评价系数作为因变量,通过路径分析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状况总体较差,作为中间变量的社区环境和居住条件显著影响住房状况,社区环境因素是中间变量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作为初始变量的收入状况、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住房类型和工作行业不仅通过中间变量间接影响住房状况总体评价系数,而且对住房状况总体评价系数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初始变量的住房公积金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状况没有影响。最后建议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制度的均等化,科学界定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对象标准,充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状况。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住房 路径分析法
  • 简介:本文利用北京市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20%的抽样数据,对分省的北京市外来人口的从业类型及居住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检验表明来自同一省份外来人口在京从业类型及居住具有一定聚集性,如浙江的自我雇用性的私营业,安徽的建筑“铁军”等;丰台区的“浙江村”,朝阳区的“河南村”等。同时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从外来工的迁移形式、就业信息源、在城市中的交往方式角度入手,探讨以省份为特征的从业类型及聚居现象形成的可能的内在原因。

  • 标签: 外来人口 从业类型 居住地 省份聚集性 社会网络
  • 简介:基于福建省2977个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的个体历时数据,应用Kaplan-Mey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的初职时间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男性流动人口相比,女性流动人口离开初职的概率略小,但在初职的时间间隔偏短.在初职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中,初职收入、教育年限、婚姻状态、家庭迁移类型和流入地城镇等级规模的影响存在性别共性,而家庭抚养比、职业类型、企业性质和来源地类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流动人口 初职时间间隔 性别差异 生存分析
  • 简介:本文以珠江三角洲某特大城市的一个区2004年全年所发生的2180个有效特大刑事案件的资料为载体,探讨了刑事犯罪人和被害人在性别、户籍构成以及案件类型上所存在的差异,进而提出了犯罪行为中的"树大招风"现象和"社会分层"现象,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犯罪人 被害人 流动人口 常住人口
  • 简介:本文在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数据,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重点考察了家庭经济基础、母亲生育的机会成本、家庭资源和支持因素对“准生”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二孩生育决策是“准生”育龄妇女基于上述因素综合考虑的理性选择结果;虽不同年龄段、在业情况的“准生”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但长远来看,经济压力、照料子女压力、女性自身事业上发展压力仍然是二孩生育落实的障碍因素。

  • 标签: 全面两孩 二孩生育决策 “准生”育龄妇女 生育机会成本
  • 简介: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到底是怎样的状况?通过分析城市家庭中子女在父辈养老过程中对父辈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状况,可以发现,居家养老是现阶段城市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子女在父辈的养老过程中主要发挥了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的作用,经济支持方面则表现为社会保障(退休金)支持下的老年人的自养.

  • 标签: 养老 经济支持 生活照料 精神和情感支持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