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在《淮南子》一书中,其理想人格的代表是真人,真人优游于世,超越生死并具有无限能力。“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本经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

  • 标签: 《淮南子》 “性” 修真 理想人格 真人 生死
  • 简介:思想是在南北朝时期受佛性思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至孟安排的《道教义枢》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性理论。《道教义枢》中的道思想既继承了传统道教的思想,又进一步吸收了佛教的重要思想。《道义》用理和中道来解说道,为修道成仙提供形上学的根据。进而,又彰显染净说来为道教完善修行解脱理论。道思想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和本体论意义。

  • 标签: 《道教义枢》 “道性”意蕴 佛性思想 方法论 本体论 《道性义》
  • 简介:为着在理性之内解决上帝的实在论题,康德把Erkenntnis(认知/知识)理解为建构某种东西的能力,而不是关于经验对象的知识。上帝作为纯粹理性对心灵的建构,其实在体现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之中,它是信仰的对象。就此而言,上帝的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就上帝对自然现象的研究而言,作为理想的上帝为经验科学的发展提供着必不可少的范导原则;就上帝的实践运用而言,作为上帝诫命的道德法对理性存在者具有客观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上帝是实现至善的前提条件,为德福统一提供了保证。

  • 标签: 康德哲学 上帝 实在性
  • 简介:中国文化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文化。孔子在《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里的"习"包含"实践"和"实习"之意。而中国士大夫奉为人生信条和人格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训更是落在一个"行"字上。中国人的"为人"和"做人"总是以"笃行"为归依。因此基督教在中国文化范围内传播时,一定要找准这个共同点,因为基督教本身也是注重实践的。我们不妨看耶稣基督在他出来

  • 标签: 中国文化 基督教神学 注重实践 实践性 中国士大夫 生活实践
  • 简介:2018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走访在京的全国宗教团体,向全国宗教界人士致以新春祝福。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 标签: 全国性宗教团体 汪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宗教界人士 国务院副总理
  • 简介:“道”与“禅”,是中国艺术传统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趣之一,也是历代画者穷极一生想要达到的境界。在绘画的世界里,“道”与“禅”究竟是什么?难于言说,却也足以体会。道家道教追求道法自然、与天相和、返朴归真,表现于绘画,则是画者将对自然空灵境界的体悟融汇于作品,于虚无处捕捉大道真谛,体现天地自然的朴素之美,形神兼备、知白守黑的意境之美,重精气为用的内在之美,进而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一的境界。

  • 标签: 作品赏析 审美意趣 形神俱妙 艺术传统 周盛 道法自然
  • 简介:9月28日,省天主教五届四次常委会在福州召开。会议通过学习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教团就梵蒂冈拟册封所谓圣人事发表的严正声明,表示对梵蒂冈无视中国教会主权,企图借“封圣”歪曲和篡改历史,羞辱和蔑视中国教徒和中国人民的感情表示极大的愤慨。会议由闽东教区助理主教詹思禄主持。

  • 标签: 天主教 梵蒂冈 “封圣”活动 中国 宗教政策 政治图谋
  • 简介: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都会有新的认知、新的感受和新的意愿等形成。这些新认知等的形成,在一般的认识论中,是很容易解释的,即环境中的新因素(包括人、物和事等),导致了新认知等的产生。但唯识学究竟是如何解释上述新认知类现象的呢?本文尝试综合运

  • 标签: 唯识学 “三法展转” 佛教 种子理论 功能性种子 经验知识种子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了,但有很多人对于佛教,每每有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或不明佛教里很多义理。认为佛教的理论是一切皆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认为佛教只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宗教,将人生推至虚无飘渺、无所求、无所拥有,一切都不值得依恋的观念里的消极信仰中。其实事理并非如此,佛法里所说“空”的意义,是有着高深的哲理的。很多对佛学有深究的人,已在很多论说里有多种解说。受空、色空、识空、想空、行空……。以上种种,大多都从空相方面着眼解释。有关物质的空性问题,“心中无一物”便是一切皆空了。都是从精神状态(即世界观)里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空性,观想到空,便是空。

  • 标签: 佛学 中国 义理 宗教
  • 简介:宗教文本的翻译者,谨小慎微、力求精确地在向另一种语言传达被信徒视为的神圣之言,以免改变其意义或意图。然而,对于诠释和翻译之本质的多学科研究却表明,这往往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通常,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读到的内容的理解,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读者特定的情况有所变化的。每一个读者或翻译者都在与文本之间产生特别的对话,这对话是自发的,或者是根据读者所处的特定环境而具有独特性的。因此,翻译者超越了传统语文学的界限,进入了诠释学的范畴,从诠释的客位视角转为主位视角。文本的对话属性已为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等人指出。贝克尔的"动态语言"理论亦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对于翻译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当代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和人类学研究的成果上,我们将探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动态的相互作用。本文将探讨宗教文本的对话、启发性和转变性特征及这些特性对于此类文本的翻译有哪些启发。

  • 标签: 诠释学 文本 读者 对话 语境
  • 简介:一、西方基督教神学也经过处境化的过程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巴勒斯坦,与犹太教关系密切。公元一世纪开始向外传播,特别是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使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盛行,以致最后传遍整个欧洲。基督教神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相当程度的影响。在神学方面,可以从《圣经》中明显看出,如《约翰福音》、

  • 标签: 原始基督教 基督教神学 必要性 神学思想 国教会 相适应
  • 简介: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邪教组织盛行,活动猖獗。邪教的存在与发展,已经给世界诸多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成了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 标签: 传统宗教 当代邪教 邪教组织 宗教文化 伦理道德 社会功能
  • 简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刚刚颁布,便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这本来不该成为一个问题,可实然往往同应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有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必要。针对现实中所暴露出的思想问题,笔者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 标签: 中国 公民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以德治国”方略
  • 简介: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佛寺文化展开讨论,主要从植物与佛教的历史渊源、佛寺文化对于植物保护机制的分析以及危机现状的分析三个方面展现作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一部分的傣族佛寺文化对于植物多样的贡献。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保护 西双版纳傣族 传统知识 植物 文化 佛寺
  • 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从其创立之初,就以老子《道德经》为理论基点,围绕着人应当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升玄之境而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信仰体系。道教信仰是人对超越有限存在的无限整体——“道”的体悟和把握。这种对绝对无限整体之道的体悟和把握既超越世俗之人的经验之外,又是生活于具体时空中的世俗之人通过日常的修道来实现的,所以《西升经》说“道之在我之谓德”,尊道贵德就成为道教伦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道教 传统宗教 体悟 为道 应当 绝对
  • 简介:府建明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月版。本书以鸠摩罗什传入中观学至“涅榘佛性”说兴起为研究中心,通过向早期般若学的延伸,力图全景式描述中国般若学初兴、勃发、衰微和转向的历程。本书通过对般若类经和中观诸论之思想特质的比较分析,首次提出了般若学中实际存在的两种倾向——宗教倾向与义学倾向。前者重在阐发“般若”之不可思议,张扬佛菩萨崇拜,为大乘佛教的广布提供信仰基础,而多佛主义实际肇始于般若类经。后者重在发挥般若类经中的“空”、“中道”、

  • 标签: 般若学 “性空” 宗教文化出版社 流变 魏晋 鸠摩罗什
  • 简介:宗教在当代中国能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基督教道德的二律,即行为道德律和心理道德律,是基督教教化功能的重大特征。

  • 标签: 基督教道德 教化 践行
  • 简介:公元742年,受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等人的邀请,55岁高龄的鉴真毅然率弟子工匠东渡日本,五次连遭失败。十余年间,行程数万里,受尽风涛之险,牢狱之灾,饥渴之苦,先后牺牲36人。年过花甲的鉴真,也因长途跋涉,暑热煎熬,以致双目失明,成为盲僧。

  • 标签: 东渡日本 鉴真 留学僧 弟子